安塞讀本:2017.7.29打造和諧美好家園——安塞區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側記

打造和諧美好家園

——安塞區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側記

安塞讀本:2017.7.29打造和諧美好家園——安塞區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側記

安塞讀本:2017.7.29打造和諧美好家園——安塞區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側記

西營古寨

安塞讀本:2017.7.29打造和諧美好家園——安塞區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側記

山體公園一角

安塞讀本:2017.7.29打造和諧美好家園——安塞區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側記

村民們正在認真學習村民衛生公約

通訊員 蔡英

一幢幢房屋錯落有致,一條條水泥路整潔通暢,一排排蔬菜大棚整齊排列,綠樹、鮮花遍佈村莊……這一道道令人欣喜的美麗風景,是安塞區深入推進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的真實寫照。

近年來,安塞認真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立足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以保障農村居民的住房、飲水和出行安全為基本要求,以村莊環境整治為重點,以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為導向,統籌規劃,因地制宜,全面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建設清潔鄉村、生態鄉村、美麗鄉村。

安塞區牢固樹立“改善人居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理念,紮實開展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安塞區委副書記、區長曹振宇說:“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工程是一項利國利民的民生工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山清水秀、環境優美,生態家居、美麗安塞的一項重要工作。安塞區要把開展城鄉人居環境綜合整治作為群眾的民心工程、發展的環境工程、城鄉的管理工程來抓,讓安塞人民住安全房、喝放心水、行柏油路,住在農村享受城市的生活待遇。”

整治村莊環境 改善居民生活

今年,安塞區被列為全市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試點區。接到這份“試點通知書”後,立即召開全區城鄉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動員會議,動員全區各級各部門提早安排,抓早動快,迅速在全區掀起城鄉環境衛生大清掃大整治熱潮,在一個月的時間裡,通過努力,農村環境髒亂差問題明顯改善,村落面貌煥然一新。

針對農村生活垃圾亂堆亂放,生活汙水排放不暢,夏日蚊蠅亂飛,冬日垃圾亂堆的現象,安塞區主管副區長呂國煜說:“改善人居環境,首先需改變農村環境衛生現狀,解決垃圾出路問題,破解環衛基礎設施落後等難題,是廣大農民群眾的心聲,要以解決髒亂差為突破口,全面優化農村生活環境,建設富裕文明美好家園,提高居民生活質量。”

在城區,按照鞏固國家衛生縣城要求,從打掃窒內外衛生入手,對機關院落、街面巷道、商戶店鋪、住宅小區以及河道、山體進行逐塊清掃整治,徹底消除衛生死角;在農村,農戶“自掃門前雪”,對農村垃圾堆、柴堆、糞堆等陳舊性垃圾進行清理,切實改變垃圾亂倒、汙水亂流、畜舍亂搭、煤柴亂堆現象。

安塞區還建立長效運行機制,確保整治成果,各鎮街、各村全部配備了垃圾桶、垃圾箱、垃圾清運車和保潔員。

“以前沒有垃圾回收箱,生活垃圾都隨便倒,溝溝岔岔堆得到處都是,現在政府給我們每家每戶門前都配備了垃圾箱,滿了就倒到村口的垃圾回收處,不論是馬路還是院子都乾淨了許多,每天生活在乾淨的環境裡,也能使人心情舒暢。”沿河灣鎮茶坊村村民王玉蓮指著門口的垃圾箱笑著說。

高橋鎮大棚種植戶較多,垃圾成分複雜,數量巨大,且多以大棚內的爛瓜爛葉為主。根據實際,安塞區建成陽光堆肥房一座,將剩菜剩飯、菜根菜葉、果殼瓜皮、過期食物及其他一些可腐爛的垃圾收集後,將經過陽光堆肥房“變身”為化肥;剩餘1間用於臨時回收不易腐垃圾“中轉站”,最後集體運往垃圾處理廠,既減少人力物力,還能改善生活垃圾隨意傾倒的現象。

“我們村家家有大棚,可以讓市區及周邊地區的遊客進行採摘體驗。因此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瓜果爛葉,換茬時更多。有的村民自己堆肥,有的直接倒掉,不僅浪費,也影響環境。現在有了堆肥房,解決了瓜果爛葉的問題,衛生環境也變乾淨了。”高橋鎮郭砭村大棚種植戶梁海紅高興地說。

傳承文化打造產業 彰顯鄉村獨特魅力

初秋時節,安塞區招安鎮龍石頭村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田野裡,一座座大棚裡的蔬菜長勢喜人,農民們正忙碌地將這些蔬菜採摘上來銷售給上門收購的商家;村裡,一幢幢具有陝北民居風格的房屋修葺一新,房前屋後綠樹掩映,平整硬化的路面十分乾淨。龍石頭村所呈現的景象,不過是安塞區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的一個縮影。

沿河灣鎮龍石頭村通過成立“婦女之家”開展剪紙、腰鼓等技能培訓,從而為農村婦女鋪就致富路。積極挖掘農村文藝骨幹,整合農村文化資源,打造一批農村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優秀人才,文化廣場健身器材齊全,可供村民休閒娛樂,豐富文化生活。

走進龍石頭村付錦琴家中,她正坐在桌子旁小心翼翼地旋轉著手裡的剪刀,練習剪紙。她說她從來沒有學過剪紙,這次村上組織了培訓班,便試著去參加學習,現在正好好練習,準備掙點零花錢,貼補家用。

自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開展以來,安塞區以田園美、村莊美、生活美為目標,為徹底解決偏遠農村“行路難”問題,避免群眾、司機失去“導向”或多走“冤枉路”,對合並後的行政村進行點位確定,最終選擇了最合理、最佳的位置,對全區117個行政村牌匾進行更新換代,字體和底版都採用反光材質,夜晚也十分清晰。

另外,該縣還將居民院牆華麗變身為文化牆,一幅幅豐富多彩又樸實的文化牆,成為頗具特色的文化景觀。“文化牆”圖文並茂,以生動活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大力宣傳新農村建設的各項方針政策、傳統民俗文化、文明新風尚等內容,濃厚的文化氣息和新鮮的時代感使文化牆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代言人”和文明的“傳播者”。這些用書畫藝術倡導文明、宣傳政策、美化新農村的“文化牆”,已成為示範村一道別樣的景觀,成了鄉民求知、求樂、求富的精神家園,同時也成為安塞鄉村的一道亮麗風景。

安塞是全市現代農業示範區,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中,該區努力把產區變景區、產品變禮品、農房變客房,促進傳統農業向立體農業、循環農業和休閒觀光農業轉型,夯實美麗鄉村建設產業基礎支撐。

改水改廁改陋習添花補綠美家園

“真沒想到,生活了大半輩子的農村,經過政府一番精心打造,門前有了小花園,變成了舒適宜居的鄉村美景。現在我們村房屋漂亮,公路暢通,環境優美,生活更加安逸了。”近日,安塞高橋鎮郭砭村李丕春大爺談及改善人居環境整治給他家帶來的變化時,欣喜之情溢於言表。

高橋鎮郭砭村有12個村民小組,501戶,1808人,全村有平房412間,石窯洞1052孔,水、電、路等基礎設施較為完善。人居環境工作開展以來,該村以創建生態鄉村為目標,按照“一編二清三拆四改五建六美”(一編:編制一本人居環境改善建設規劃書;二清:集中清理陳舊垃圾和“三堆”;三拆:拆除影響村容村貌的廢舊建築、破牆爛房、廢棄大棚等;四改:改院、改廁、改垃圾收集方式、改群眾觀念;五建:房屋改造、院牆修整、水渠維修、廣場建設、道路硬化;六美:村美、田美、路美、山美、水美、人美)的總思路,讓住得舒心,幹得用心。“針對安塞區偏遠鄉村較多,農民多以農業種植為主,在廁所的改造上,因地制宜,杜絕千篇一律,舊房屋的農戶,能改造入院的入院,同時推廣水衝式衛生廁所,堅決消滅路邊、露天廁所。”安塞區住建局負責人張小龍向筆者介紹了改廁的情況。

據瞭解,目前改造村莊道路57.52公里,實施飲水工程25處,電網改造4處,天然氣管網鋪裝21公里,實施危房改造79戶,改廁385戶。同時,該區著力加快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廣泛開展以垃圾汙水處理、治理農村髒亂差和推進人畜分離等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行動,有效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和農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

安塞各鎮街抓住春季降雨充沛的有利時機在村莊道路兩側種植油松、側柏、刺柏、垂柳、國槐等樹林93.23萬株,種植格桑花、大紅花、大麗花、油葵等花卉20004畝,通過添花補綠把道路建成風景線,把村莊建成景區,把庭院建成景點。

“政府給我們免費發放庭院經濟樹種,我給自己家門前院子裡種了5棵桃樹,不僅看著美觀,等到掛果了還可以吃到桃子。”高橋鎮喬莊趙家灣村民任紅偉正在自己菜園裡澆水,大麗花開得火紅,格桑花隨風搖曳,5棵桃樹綠葉舒展正茁壯成長。

“群眾思想觀念的改變,需要一個過程,我村通過示範引領,支部帶頭組織教育宣傳,讓群眾感受優美舒適的生活環境,提高幸福指數。”沿河灣鎮黨支部書記白光榮剛通過文化牆上的內容教育引導群眾要養成愛護公共設施,自覺維護公共區域環境衛生的良好習慣。

安塞區還強化宣傳教育,大力倡導文明新風,教育引導村民增強衛生意識和環保意識,在完善基礎設施的同時,還合理配備管理人員,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傳承優秀文化,通過改變群眾生活習慣來實現長期乾淨整治目標。

據介紹,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過程中,在借鑑創建全國衛生縣城和全國文明城市的基礎上,該區嚴格按照“硬化、亮化、綠化、美化、淨化、文化”整治標準,緊緊圍繞“天藍、地綠、水淨、民富、村潔”工作目標,對117個行政村,按照“全區一幅畫、一村一張圖”的總體佈局原則,高規格、高起點編制改善建設規劃書。在實施過程中,依據清潔鄉村、生態鄉村、美麗鄉村創建標準要求,分年度有序實施。截至2017年底,全區117個行政村全部創建為清潔鄉村;各鎮街創建的生態鄉村要達到行政村總數的30%以上,2018年全區所有村莊全部創建為生態鄉村;各鎮街每年創建的美麗宜居示範村要達到行政村總數的10%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