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川讀本:2017.8.28 北赤村的幫扶故事

二里半村摘“帽”記 通訊員 李文振

宜川讀本:2017.8.28 北赤村的幫扶故事

脫貧戶陳立飛向駐村幹部介紹養殖中蜂情況

宜川讀本:2017.8.28 北赤村的幫扶故事

駐村工作隊走訪貧困戶陳學夫婦瞭解生活近況

宜川讀本:2017.8.28 北赤村的幫扶故事

宜川讀本:2017.8.28 北赤村的幫扶故事

駐村工作隊查看村民蘋果園蓄水池蓄水情況

“和以前相比,村裡的面貌發生了太多變化,這些變化與駐村工作隊的辛勤付出是分不開的。在村裡,只要一提起工作隊,大家都會豎起大拇指。”72歲的張愛群老人說。縣政協派駐二里半村工作隊在駐村期間,不但將村民盼望多年的基礎設施建好了,而且讓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來,鄉親們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雲巖鎮二里半村,221戶709人,地處渭北高原、黃河沿岸,是山地蘋果的最優產地,全村蘋果總面積2100畝。但近年來受自然災害和病蟲害影響,蘋果產業遭受巨大重創,幾近絕收。曾經民富一方的二里半村成了貧困村。縣政協駐村工作隊自去年3月份進村開展扶貧以來,把黨和政府的關切和溫暖播撒進老百姓的心坎裡,貧困村一天天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在3年的扶貧計劃中,這些扶貧的成果將會逐步鞏固和提高。

摸底子,明確“幫扶誰”

如何開展駐村幫扶工作,如何讓二里半村的貧困村民如期脫貧?按照縣委、縣政府扶貧工作統一安排,縣政協“硬選人、選硬人”,落實幫扶責任,派出駐村工作隊和農村第一書記進駐二里半村,具體指導開展脫貧攻堅工作。

二里半行政村位於宜川縣雲巖鎮東部塬區,轄五個村民小組(二里半、芝塬、南九殿、喬家、喬家溝)。地理位置偏僻,基礎設施嚴重滯後,且缺乏資金、技術等,僅僅依靠村民自身想要改善生活環境十分艱難。駐村後,工作隊全體人員加班加點、逐村逐戶,入戶調查摸底,詳細瞭解二里半村貧困人口的數量、分佈、貧困程度和致貧原因,逐戶建檔立卡,準確填報貧困人口數據,做到人有名、戶有卡、村有冊,底數清、問題明。

“全村共有貧困戶58戶158人,現已全部登記建立臺賬。”駐村工作隊隊長趙曉林說。

俗話說,村民富不富,要看村支部;村子強不強,要看領頭羊。工作隊在前期入戶走訪中發現,二里半村“兩委”班子內部矛盾突出、幹群關係緊張、群眾上訪不斷,扶貧工作面臨的阻力不小。

“只有重塑村兩委班子形象,扭轉村幹部工作作風,為群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才能得到群眾擁護。”工作隊隊長趙曉林說,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重新選配了二里半村村支書和芝塬村民小組長,並對芝塬村五年來財務情況進行公開公示,緩解了群眾上訪的諸多矛盾。

在得知二里半村支部是宜川縣成立的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後,工作隊與二里半村支部創建人趙正化的子女及親屬取得聯繫,充分挖掘、蒐集整理身邊革命先烈的先進事蹟,帶領黨員利用農閒時間建成了學習教育基地,以弘揚趙正化等革命先烈們的革命精神,豐富黨員的學習教育內容,提振群眾的發展產業信心。

同時,駐村工作隊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按照“一村一品、一戶一策”的思路,從特色種植養殖、移民搬遷、產業就業、教育保障、醫療救助、生態補償、財政兜底等入手,制訂了《駐村工作隊鞏固提升工作計劃》《駐村工作隊脫貧鞏固工作規劃》,力爭通過三年左右的努力,達到產業興、鄉村美、農民富。

想出路,千方百計助脫貧

工作隊因地因人制宜,區分情況、分類施策,協助當地黨委、政府和扶貧部門認真落實“六個精準”,使各項政策措施到村到戶到人。

去年12月20日,貧困戶陳立飛在脫貧申請書上簽名、按手印。“一簽名,就意味著我不再是貧困戶了。”49歲的陳立飛,因患有頸椎病和腰椎頑疾,果園重體力活幹不了,在2015年建檔立卡確認為貧困戶,一家3口年人均收入不到2500元。去年通過健康扶貧、產業幫扶等一系列精準扶貧政策,家庭年人均收入超過了3015元。

“多虧了國家一系列好的脫貧政策和駐村工作隊幫助,我率先在村裡摘掉了‘窮帽子’,今後我一定要在村裡帶好頭,樹立脫貧模範的帶頭作用。”陳立飛說。今年,幫扶幹部馬偉偉又幫助他申請到政府1萬元養殖補貼資金,發展養殖了21箱中蜂。

“駐村幫扶,需要用心,真正‘駐’下來,讓老百姓得實惠。”這是第一書記袁輝對駐村幫扶工作的體會。

“在去年,像李劉玉這樣因冰雹災害而減產的村民全村有20多戶。”第一書記袁輝說。現在全村已搭建防雹網1800餘畝,佔蘋果總面積的90%;實施節水灌溉工程,給150畝蘋果園用上了滴灌技術。同時,還實施了“甘霖工程”,安排貧困戶打掃公路沿線及村內環境衛生80人次,安排群眾外出務工100餘人次。

此外,工作隊與縣果業局協調整合項目資金,在二里半村全面實施蘋果現代產業園區項目建設,免費給果農發放黑膜、防雹網、油菜種子;爭取資金160萬元,給全村果農購買了264臺割草機。同時,多次聘請果樹專家來村開展果業管理技術培訓,給果農贈送價值5萬元的修剪工具、果園管理書籍和化肥等物品。

“下一步,我們將依託生態優勢,積極爭取省市農業項目,多行業培育,多領域發展,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帶領村民走出一條增收致富的新路子。”第一書記袁輝說。

改環境,基礎設施日益完善

駐村工作隊來了之後,召開村兩委班子座談會,走村入戶實地調查,發現雨水聚集在村子巷道中,有沖毀村民土院牆危險,便千方百計爭取項目資金,對全村2736米巷道進行了路基硬化,使泥巷道變成了“幸福路”。

“只要是給我村引水入戶和硬化巷道,我們無條件支持。出工出力,絕不含糊。”4月21日,在村民大會上,村民們盼望解決用水、出行等老大難的願望頗為急切。

在二里半行政村蘋果產業園,有16年務蘋果經驗的老果農李劉玉說:“去年因冰雹天災,蘋果損失嚴重。今年駐村工作隊給聯繫到了政府補貼的防雹網,現在10畝蘋果園的網子已全部打好了,還給4畝果園用上了滴灌技術。希望今年蘋果能賣個好價錢,有個好收成。”

“沒想到啊,我這老頭子活了70歲了,還能在自己家門口走這麼平穩的水泥路。”6月28日,村民王智玉看著鋪好的水泥路激動地說。

始終把辦實事、解難事作為工作的落腳點,把解決交通水利、村居環境、教育醫療等基礎設施瓶頸問題當成首要任務,這是縣政協駐村工作隊全體成員的莊嚴承諾。

工作隊通過協調縣扶貧辦、水利局等相關部門,爭取資金86.4萬元,實施了“飲水入戶”項目;爭取資金135.1萬元,對全村2736米巷道進行了硬化,修繕了排水渠;爭取資金89.1萬元修建了休閒文化廣場;協調資金36萬元實施綠化亮化工程,改善了全村的生態環境;爭取資金20萬元,給二里半村新建了村級衛生室,方便了村民看病就診。

截至2016年底,宜川縣雲巖鎮二里半行政村58戶158名貧困人口全部實現了脫貧,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如今,二里半村的環境好了,群眾的精神面貌變了,外出打工的村民回來了,危窯、危房戶都搬進獨家獨院裡,生活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北赤村的幫扶故事

通訊員 李文振

宜川讀本:2017.8.28 北赤村的幫扶故事

貧困戶崔金權夫婦的涼皮攤生意紅火

宜川讀本:2017.8.28 北赤村的幫扶故事

貧困戶白玉晶給雞餵食

宜川讀本:2017.8.28 北赤村的幫扶故事

貧困戶李樹清夫婦向駐村幹部範永紅(中)介紹自家房屋改造進展情況

北赤村位於雲巖鎮北塬上,轄四個自然村,共254戶856人,主導產業以蘋果為主,全村蘋果面積1880畝,人均2.2畝。長期以來,因自然環境條件差、基礎設施滯後、產業發展單一等眾多問題,經濟發展嚴重滯後。

2015年,隨著全縣脫貧攻堅戰的全面打響,縣審計局駐北赤村工作隊成立,2名工作隊員常駐北赤村,精準摸底、協調資金、引水鋪路、發展產業……向貧困發起“最後一戰”。

扶起精氣神

發展特色養殖業、整治村容村貌、挖掘特色民間文化……北赤村,這個黃土高原上的貧困小山村正悄然發生著變化。

“精準了,扶貧效率就高了,更重要的是,精準扶貧扶起了貧困群眾的精氣神,扶出了他們脫貧致富的強烈願望和自信心。”在北赤村黨員活動室,駐村幹部範永紅向筆者講述了駐村工作隊幫扶貧困的故事。

2015年,按照縣委、縣政府精準扶貧工作統一安排,縣審計局駐村工作隊在入駐北赤村後,立即開展調研走訪,通過入戶面對面和村民拉家常、敘村情,全面掌握了貧困戶基本情況,經過嚴格識別後,最終確定了71戶189人為精準扶貧對象。

根據大多數貧困戶進取意識不強、脫貧動力不足的情況,駐村工作隊成員反覆討論,確定在做好產業扶貧、轉移就業、社會幫扶等工作的同時,從“精神扶貧”領域入手,廣泛宣傳脫貧政策、致富典型,引導貧困群眾堅決擯棄“靠著牆根曬太陽等著政府送小康”的消極思想,千方百計激活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為了把扶貧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裡,駐村工作隊組織村兩委班子成員學習脫貧攻堅政策理論,每週開展一次交流研討,每半個月組織一次集中學習,全面領會政策實質,增強村幹部信心和力量,調動他們帶領全村群眾齊心協力“摘窮帽”的積極性。

在縣審計局駐村幹部的帶動和感召下,村幹部們紛紛行動起來,以脫貧為己任,積極配合駐村工作隊用活各項幫扶舉措,精準對接幫扶思路,讓貧困群眾看到了希望。今年4月份,對全村貧困戶再次識別中,貧困戶數由71戶189人減少至22戶59人。

“只有徹底瞭解貧困群眾生產生活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才能從根本上幫助他們脫貧致富。”範永紅始終堅信:只要貧困群眾思想上有了衝勁,其他問題就都不是問題了。

鼓起錢袋子

產業幫扶是北赤村精準扶貧的重中之重,也是最難啃的“硬骨頭”。縣審計局駐村工作隊會同鎮村幹部,通過逐村組入戶調研,把脈問診,確定了“精準滴灌”式扶貧方式,並以發展產業為主要手段,與貧困識別結果相銜接,為北赤村制定了詳細的“十三五”發展規劃、三年工作規劃以及2017年度脫貧工作計劃。

“政府給我們貧困戶規劃的脫貧產業,都很符合實際,簡直扶到了群眾的心坎上。”村支書李虎堂語重心長地說。

今年56歲的貧困戶崔金權,是縣審計局局長吳東勝的幫扶對象。在走訪中,吳東勝了解到崔金權家貧困的主要原因是因病和沒有支柱產業。他立即聯繫村幹部,幫助崔金權以8000元的價格承包了村裡100畝治溝造地流轉土地的20年使用權,發展蘋果產業。同時,崔金權的媳婦憑著一手做涼皮的手藝,在村裡擺起了涼皮攤,農閒時他過去搭把手,幫忙招呼生意。“一天能收入100多元。有了這100畝新品種果園和涼皮攤,全家生活就不愁了。”崔金權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貧困戶掌握了實用技術,就等於為脫貧致富插上了翅膀。”駐村幹部範永紅說,“在北赤村,只要能讓貧困戶擺脫貧困,所有的幫扶措施能用盡用,疊加使用。在這方面,貧困戶的體會最深刻。”

俗話說,男人三十而立。貧困戶白玉晶今年剛好30歲,但家裡除了4畝剛掛果的蘋果園,就只有4畝幼果園,一家三口的生活全靠白玉晶外出打工。長期以來,對家裡缺少照顧,致使夫妻矛盾不斷。幫扶幹部周廣智在瞭解情況後,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在得知白玉晶有養雞的想法後,便幫其申請了3000元養殖扶貧資金,聯繫了雞苗、網子,修繕了養殖場地。一個月內,200只煙臺白雞苗便入欄了。

“剛開始啥都不懂,都要現學。”白玉晶一邊與有經驗的養殖場場主交流,一邊從網絡、書籍上學習,很快便掌握了一套適合自己的養雞技術。如今,煙臺白雞的養殖量已有380只;白玉晶也順利與延長縣二海養殖場簽訂了雞蛋收購合同。

白玉晶決定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但前期購買雞苗已經用盡了他所有的積蓄,還借了不少錢。正當白玉晶為此事發愁時,周廣智幫他聯繫到了雲巖鎮農村信用社,貸到5萬元政府貼息貸款。“非常感謝幫扶幹部幫我解決了資金難題,謝謝!”白玉晶感激地說。

在北赤村,像白玉晶這樣發展養殖產業的貧困戶還有很多,如貧困戶李虎剛養殖野雞200餘隻,貧困戶白金珠養了6頭牛……他們通過發展特色養殖業,起到了補齊蘋果產業的短板。

築起安居夢

一條條新硬化的巷道像絲帶連接著農家小院,一排排嶄新的太陽能路燈分列道路兩旁,一幢幢粉刷一新的房舍掩映在青山綠水之中,還有那新建的文化廣場上,健身娛樂器材一應俱全……如今,北赤村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正在提高和完善之中。

“這下安全了,可以安心居住了,再也不用擔心連陰雨天了!以前每逢雨天,屋外下大雨,屋內土坯牆就滲水。現在,房子漂亮了,也用上了自來水。”貧困戶李樹清說。

北赤村大部分村民的住房都是修建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土坯牆瓦房,經過三十餘年的風雨,現如今只要下連陰雨,房子土坯牆就往裡滲水。但村民苦於沒錢修建新房或維修加固,只能長期居住在危房中。

於是,工作隊立即與幫扶單位、雲巖鎮政府以及有關部門單位聯繫,終於協調好了北赤村危房改造工作。

“今年,我們將對北赤村49戶村民的住房進行危房改造。”駐村幹部範永紅說,“在這49戶危房改造戶中,有新建戶5戶,每戶可享受2萬元資金補助;維修戶44戶(其中貧困戶11戶),每戶享受1萬元資金補助。”

同時,工作隊將改善村基礎設施與美麗鄉村建設結合起來同步進行。聘請專業人士對北赤村兩處具有300年曆史的古塔和魁星樓進行維修加固,新建兩座六角亭,樹立復興廣場石碑,提升北赤村文化內涵;協調組織部給上北赤村修建了黨支部活動室;協調交通局給上下北赤村、興家塬村鋪設生產砂石路12公里;協助縣扶貧局給上北赤村和興家塬村各修建復興廣場一座,配備健身娛樂器材;協助縣扶貧局開展了整村基礎設施建設前期工作和巷道硬化工程;聯繫衛計部門在文化廣場建了標準化衛生室4間;聯繫水務部門給村裡實施生態修復蓄水池工程一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