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夕川:你的申論就是這樣得低分的!

小夕川:你的申論就是這樣得低分的!

前言

已經在中央部委就職的我,特別感激在公考路上每一位小夥伴的幫助。回想公考的漫漫長路,內心百般滋味。雖然高考650+,大學是全國前十的“985”院校,但衝擊部委的過程仍然曲折!但每當我在深夜裡找不到方向的時候,小夥伴們的分享和經驗總是能幫助我鼓起勇氣繼續前行!最終自己非常幸運,以筆試149.3,面試90.4,筆面均第一的成績成功上岸。所以向幫助過我的每一個人,衷心的說一聲謝謝!

所以,為了幫助公考迷路的小夥伴們找到“天空中最亮的星”,我將公務員考試一系列經驗分享給大家。

本篇文章是申論經驗,內容濃縮了申論的感悟和經驗,建議同學們仔細閱讀,必有收穫。

申論的複習誤區

同學們在複習申論的路上是不是都有這樣的困惑:申論為什麼越複習成績越低?難道我沒有申論的天賦?為什麼我花了那麼多時間學習申論,卻得不到理想的分數?我看了那麼多素材,為什麼分沒有提高?不都說努力就能成功嗎,為什麼我努力的複習過申論了,卻取得了這樣的分數?最終得出一個結論,我的語文水平不行、政務知識積累不夠!

遙想那些奮筆疾書的夜晚和努力奮戰的週末,回憶那些認真積累的名人名言和報刊片段,反觀眼前的申論成績,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戳中了我們無處訴說的痛點。

我想告訴小夥伴,你是進入了申論學習的誤區。

下面列舉一些常見的申論坑:

1、悶頭做真題

你們買來申論真題,犧牲所有休息的時間,犧牲掉與閨蜜死黨玩耍的時間,挑燈夜讀,將真題逐套搞定,與答案一點點校對。發現自己語言與某公某圖某筆答案相比慘不忍睹,於是將答案華麗的辭藻全盤背誦。

在考試的時候,首先回憶自己背誦過的字句和相似的話題,用盡心思寫下華麗的總結句子,結果申論成績卻不盡如人意。

2、迷信《XX寶典》

我記得在去年在準備公考前,諮詢一個考過公考的姐姐:“申論複習買什麼資料比較好啊?”姐姐說:“買《XX寶典》和《申論範文XX》啊!非常好,把裡面從頭到尾都看完!”

結果我在第一次國考前,將這兩本書從頭到尾全部啃完,甚至將裡面的方法都做好筆記。在看一半的時候有一種感覺:為什麼這麼深奧,一點沒看懂呢,也不知道怎麼用,一定是我沒看完書的原因!結果在全看完之後,又有了一種感覺:他媽的為什麼還是不明白,這本書在講什麼?我在考試的時候怎麼用?我認為我自己相當努力啊,這兩本書從頭到尾看了兩遍。

在國考成績出來之後,只有46分!!!我真的是要崩潰了。

3、以申論教材為信條

教材毒我同學就中過。記得在2017年聯考前夕,我與我小夥伴交流申論複習經驗,當時我把我的複習方法都告訴他,他聽過之後心生疑慮:“你這野路子行嗎?我都把某公教材從頭到尾看完了,你這水平我看不咋地!”說實話,我特別佩服他,他這麼有毅力,中公教材很厚的,認真看一遍至少要一個月。我覺得他一定能獲得好成績!

結果成績出來後,我打了82分,我同學只打了58分,都沒有進面試分數線。

4、盲目背誦素材

有的小夥伴手中的素材很多,真是可以與圖書館相比。譬如《南風窗》、《中國新聞週刊》、《南方週末》、《瞭望》、《半月談》、《人民日報》等。這些努力的小夥伴看過了很多素材,記住了很多表達,考試時將背過的表達都寫了上來,結果成績缺很低!

5、看重大作文忽略小題

很多同學認為申論小題不是重點,大作文才是每次成敗的關鍵。究其原因,一方面他們認為小題字數少分數少,字數很容易就能寫滿,沒有壓力;另一方面在寫大作文的時候,遇到了字數上的難題,同時語言乾癟。正是這兩個方面的對比,讓同學產生了錯覺,認為每次考試失敗的原因正是大作文。但我想說,這樣的想法是大錯特錯的。

大家不妨看看申論考試的閱卷流程:考生的每一道題都會經過兩個老師獨立地進行評閱(又稱“背對背請閱”),他們都無法知道對方所給的分數。如果他們二人所給的分數分差在允許的誤差區間內,那就取兩者的平均值作為考生該題的最終分數;如果分差超過了誤差區間,系統會自動將此份試卷交給第三人———組長進行三評,並以組長給出的分數為準。

因此,大作文作為沒有標準採分點的題型,“背對背請閱”的二人就會傾向於打平均分,所以申論大作文想要達到一類文難度是比較大的!而小題有準確採分點,相對更容易拉開差距!

6、小題靠預感總結概括

有的同學在做小題時,追求的使語言的通暢和華麗、文章結構的完整、總分論點的歸納概括……但唯獨缺少了對於材料內容的挖掘。這樣的答案的確很“漂亮”,但是對於客觀題,考官是有采分點的,這樣的答案得分會比較好。這種現象往往出現在看了很多教材、真題、素材的同學身上。

7、小題僅僅羅列材料要點

這個問題與“坑6”恰好相反。有的同學明白所有要點要從材料中挖掘,所以把全部精力都用來找要點,在書寫答案的時候簡單粗暴——直接把要點按照序號排列。

但很多題目明確要求“歸納概括”、“有條理”、“有層次”等等,很明顯是要求同學們合理歸納概括的。所以,僅僅羅列材料要點就會丟掉羅積分。

這裡我再列出幾個申論坑,但由於篇幅原因不再一一展開。

8、行測比申論提分容易

有人認為行測是重點,申論考的是基礎,申論沒有提高空間。這是大錯特錯得!!!行測再認真複習,75絕對是個瓶頸,而且大家成績都差不多,申論才會拉開巨大分差。申論完全是客觀化的,有采分點,有複習技巧。申論相對於行測更容易提分,而且提分相當快。否則我不會在短短兩個月內從46提高到82分。

9、臨陣換根好筆,說練字,但遲遲未動

大家都知道字重要,但是在複習的過程中,還是有很多同學忽略了練習字。與其說忽略,不如說是放棄,因為他們認為練字不如練題。但我想說,練字至少能讓申論提高5分以上。

10、考試作答我要留1個半小時寫作文!

有的同學第一次參加申論考試的時候,留下1個小時寫大作文,但是猶猶豫豫沒有寫完。再次參加考試的時候,前面題目草草做完,留下一個半小時寫作文。但這麼做的代價是徹底放棄了小題,這樣做得不償失!

11、作文通篇抄材料,通篇用心寫!

有的同學大作文沒有一個小時絕對寫不完,他們把大作文每一個字看的都非常重,每一句話甚至是每一個例子都用心琢磨。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寫大作文一步一個砍,寫到最後精疲力竭,甚至可能寫不完。

還有的同學通篇從材料中摘抄,總分論點和例子都來自於原文,語言也沒有做轉換。

這兩種方法很明顯都是不對的,第一類同學不瞭解考官批卷子的特點,開頭第一段和分論點才是重點,別的相對次要。第二類同學更是犯了大忌,一旦發現大片的原文,會直接打入4類文的。

12、看題直接作答,忽略提示語

這類同學著急閱讀材料、做題,但是他們確忽略了題目中特別重要的提示語,例如“對象明確”、“有條理”、“有層次”、“以……、……為對象”……這樣的提示語看似平淡,但確實考官的要求。忽略的結果就是偏題、跑題、沒有邏輯,最終導致嚴重的失分。

以上就是由小夕川總結出的申論巨坑,小夥伴們要認真查找自己是否掉到了坑裡,要及時更正複習思路,朝著正確的方向加倍努力!

未完待續,敬請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