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上不同時代的雲紋特點

陶瓷器裝飾紋樣之一。用雲朵形紋飾象徵高升和如意,多與龍、鳳、蝙蝠等組合而成,如雲龍、雲鳳、雲蝠等,也可單獨作為紋飾裝飾畫面上。戰國至漢魏時流行瓦當上裝飾雲紋。宋代定窯白瓷印花或刻花器、元代磁州窯白地黑花器及景德鎮窯青花、釉裡紅、紅釉、卯白釉等器物均有云紋裝飾。明清時期各地窯口均有云紋為裝飾,形式多樣,如靈芝形雲、如意頭雲、風帶如意雲、蝌蚪形雲、“壬”字形雲等。表現方式有暗刻、繪畫、堆塑等。明代嘉靖時期多見有云與仙人組成仙境雲霧繚繞的畫面,雲紋多作為輔助紋飾出現在器物口沿、足脛等處。

一 元代雲紋

元代的雲氣紋,像如意的頭,身體像蝌蚪一樣,稱為如意蝌蚪雲。尾巴細而長,頭比較簡單,比較小。一般元代瓷器上獅子、麒麟周圍都會圍繞著這種如意蝌蚪雲,這種雲在元代使用較多。

瓷器上不同時代的雲紋特點


瓷器上不同時代的雲紋特點


瓷器上不同時代的雲紋特點


二 明洪武雲氣紋

明洪武如意蝌蚪雲的頭變大,複雜化,尾巴變短變粗。


瓷器上不同時代的雲紋特點



洪武官窯如意雲,開始三個呈品字形排列,這種呈品字形排列的為主題紋飾。一直到後面永樂、宣德、成化、正德、嘉靖、萬曆,這些時代都有這樣的特點,但是也會逐漸變化,時代越晚尾巴越短越粗,頭越大越草率。


瓷器上不同時代的雲紋特點


瓷器上不同時代的雲紋特點



成化弘治時,如意雲作為邊飾, 盤邊、罐子、瓶的脖子等處作為輔助紋飾,尾巴很粗很短。


瓷器上不同時代的雲紋特點



三 彈簧雲

彈簧雲明洪武開始有見,一圈一圈迴旋,民窯一般會一大片畫在盤碗等外面,這種工藝技法叫實筆點畫,線條粗。


瓷器上不同時代的雲紋特點



永宣時大片的雲氣紋雖然也是連綿不斷,但是它會在紋飾裡面畫山石等其他景物, 主題紋飾大量畫在器物上部,下面會流出很多空白。顯得上部 繁密,下部疏朗。

瓷器上不同時代的雲紋特點


瓷器上不同時代的雲紋特點


彈簧雲鼎盛時期就是空白期,真的畫的像彈簧,主題紋飾上方畫滿了彈簧雲,一圈一圈陰雲密佈,但是密而不亂,有一種壓下來的感覺。雲的線條比永宣洪武時期要細了。

瓷器上不同時代的雲紋特點


瓷器上不同時代的雲紋特點


正統時期線條相對來說要粗一點,最頂端線條非常粗,粗的線條下面再用細線一圈一圈勾勒出來,緊貼上面粗的線條,形成一種雲霧繚繞的感覺,烏雲密佈,氣勢磅礴,動態感很強。很有氣勢。

景泰天順與正統相差無幾,到了天順,雲不再那麼濃密,接近後面的成化。

瓷器上不同時代的雲紋特點


瓷器上不同時代的雲紋特點


瓷器上不同時代的雲紋特點


明中期,彈簧雲開始有所變化,天順晚期雲氣疏朗,有成化的味道。成化彈簧雲疏朗,線條變少不再有烏雲密佈的感覺。到了弘治正德,彈簧雲好像起到一個隔斷的作用,將人物等主題分為幾個不同的部分。

瓷器上不同時代的雲紋特點


瓷器上不同時代的雲紋特點


瓷器上不同時代的雲紋特點


明晚期彈簧雲出現的就少了。有時候僅畫幾筆,作為主題紋飾的一種點綴。嘉靖萬曆時,更疏朗,寥寥幾筆。到後面基本上就不再用彈簧雲了。

四 壬字雲 三角如意雲紋

瓷器上不同時代的雲紋特點


瓷器上不同時代的雲紋特點


壬字雲紋,自明宣德開始出現,成化、弘治、正德、嘉靖、萬曆都有,但大量流行在嘉靖萬曆。


瓷器上不同時代的雲紋特點



三角如意雲紋,造型為中間一個如意,邊上三個尾巴,呈品字排列,叫做三角如意雲。自明宣德出現,嘉靖、萬曆時大量流行,與壬字雲經常組合在一起,畫在龍紋、壽山福海等主題紋飾上作為襯景出現的。

五 “卍”字雲紋

瓷器上不同時代的雲紋特點



瓷器上不同時代的雲紋特點



佛教的“卍”字雲紋在明晚期嘉靖 、萬曆非常流行 ,嘉靖色釉地加彩的瓷器上特別流行,經常可以見到。

六 括號雲

瓷器上不同時代的雲紋特點



瓷器上不同時代的雲紋特點



瓷器上不同時代的雲紋特點


括號雲明天啟開始出現 ,大量流行在明崇禎 、清順治,康熙也有。

崇禎括號雲,是上下括號雲,順治是兩兩相對的括號雲。

七 “工”字雲


瓷器上不同時代的雲紋特點



工字雲,只有康熙有,而且是康熙的民窯,而且是康熙時比較典型的一種雲紋。

八 祥雲


瓷器上不同時代的雲紋特點


康熙

大片的雲連在一起的祥雲是從康熙開始的,時代越早,越寫實,雲氣的線條越細越清晰,渲染越均勻。越到後面線條越粗,渲染的越厚薄不勻,沒有層次感。


瓷器上不同時代的雲紋特點


雍正

雍正皇帝十分喜愛瓷器,一些瓷器的器型、圖案、品種等,須經御批審定和御出新樣後方可奉命燒造。遠古時期,人類對自然規律不熟悉,無法駕馭氣候,因此產生了乞求上天,對雲進行崇拜,希望因此而實現願望。“一切藝術形式的本質,都在於它們能傳達某種意義,任何形式都可以傳達出遠超越出形式自身的意義。”雍正時期陶瓷上的雲紋多與瑞獸組合,其中又以龍居多,古代帝王藉助圖騰的威力,利用人們對龍圖騰的虔誠祟拜心理,巧妙地把龍圖騰竊為己有,把自己升格為真龍天子,與傳說中威力無窮的龍無異。於是龍又成為皇帝和皇權的象徵。雲氣神氣美妙,發人遐想,其自然形態的變幻具有超凡的魅力,雲天相隔,令人寄思無限。所以在古人看來雲石吉祥和高升的象徵,是聖天的造物。

雍正時期瓷器上的雲紋基本形態比康熙時期瓷器上雲紋基本形態更為豐富。

本文根據雲紋的基本形態通過分析歸納,大致可分為以下形式:

1、圖案式的“一”字雲紋;

2、形式豐富的“山字”雲紋;

3、形式變化的“壬”字雲紋;

4、多種形式的“王”字雲紋

5、外形清晰的“工”字雲紋;

6、少量的自然雲紋形式;

7、一團和氣的團雲紋;

8、襯托主紋飾的“疊雲紋”等。



瓷器上不同時代的雲紋特點


乾隆


瓷器上不同時代的雲紋特點


光緒

雲紋是中華民族最具特色的裝飾紋樣之一,極具中國傳統人文的代表作用。像某些雲氣和魚紋等紋樣的出現,以其裝飾多樣、內涵豐富的特點結合陶瓷藝術裝飾,極大的豐富了陶瓷器形的變化。而瓷土作為雲紋的重要載體,且陶瓷藝術必將會使雲紋裝飾的今日和明日寫滿無限的可能。因此這便是本文我將陶藝與雲紋裝飾結合淺談的緣由之要。

1、雲紋圖案的發展演變

歷代裝飾上的雲紋題材,在表現形式上,最早可追溯到夏商陶器上出現的“雲雷紋”(圖1)、先秦時期的“捲雲紋”(圖2)楚漢的“雲氣紋”鑑於特定的社會發展和審美取向,中國文化的歷史長河中又相繼演變出了隋唐的“朵雲紋”(圖3)、“如意紋”(圖4)使之成為了充分體現各時代人文風貌的典型紋飾。總之,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的雲紋形態,整體演變趨勢呈現為:結構日趨複雜、造型日趨豐厚、形象日趨細膩。

2、雲紋的形態與陶瓷藝術的天然共性

從上文及圖例中我們獲悉,雲紋的形態千姿百態,有的是一枝獨秀、對等勻稱的雲朵,有的是曲直交錯,恣意揮灑的流雲。也有碩大的雲頭,成為圖案的主題。其流水一般的自然線條與陶瓷藝術取之與泥土,成型於揉捏,焙燒於熊火的特性產生強烈的共鳴,因此兩者的結合可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