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朝謝靈運的鬍鬚,緣何二百多年後成為安樂公主鬥草會上的道具

晉朝的謝靈運是中國文學史和山水詩派發展史上著名的人物,是他促進了山水詩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大流派。

謝靈運的詩意境新奇,辭章絢麗,影響深遠,被後世譽稱為中國山水詩鼻祖,就連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柳宗元等諸大家,都曾取法於謝靈運。

更為稱奇的是謝靈運長了一把燕頷虎鬚,使他鬚髯若神的言舉,更為儒雅風趣,氣宇軒昂。

晉朝謝靈運的鬍鬚,緣何二百多年後成為安樂公主鬥草會上的道具

謝靈運生前原指望他這把鬍鬚能夠流傳萬世,不曾想竟被二百多年後唐朝的安樂公主給惦記上了,歷史總是在不經意間給世人留下天大的笑話!

這其中的緣由究竟為何呢?

文人多坎坷,年少時的謝靈運就已經聲名遠播,其詩作之美被廣為頌揚。二十歲的時候,出任琅琊大司馬行參軍,後任太尉參軍、中書侍郎等職,這段時間是謝靈運人生最風光的時間段。他的好光景在三十五歲的時候,開始走下坡路,先被降謝封爵為康樂侯,改食邑為五百戶,起為散騎常侍,轉太子左衛率。後謝靈運又被降為永嘉太守。

雖然謝靈運屢被降職,但是他恃才傲物,他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天下才共有一石,建安詩人曹植獨得八斗,我得一斗,餘下一斗由自古以來及現在的聞名之人共分。”能說出這樣的狂語,足見謝靈運的學富五車,才高八斗。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在仕途上人格卻被扭曲,不但不被朝廷器重,反而屢遭排擠,謝靈運也無心打理政務,稱病辭官。由於謝靈運的名氣較大,封建帝王為了鞏固其政權,對謝氏大家族採取籠絡政策,謝靈運又被徵召為秘書監撰修晉史,後出任臨川內史。但是大詩人謝靈運的心已經陶醉在深山幽谷,經常和朋友去探奇覓勝。

因不理政事被地方官員糾彈,謝靈運把這些吏員扣押起來,並賦詩一首以鳴不平,“韓亡子房奮,秦帝魯連恥。本自江海人,忠義感君子。”

就是這首詩惹了大禍,他將劉宋王朝比作暴秦政權,並以張良、魯仲連自比,暗示要像他們那樣為被滅亡的故國復仇雪恥。

結果被判免死流放廣州,可是剛到廣州,又誣他犯下新的叛逆罪,朝廷的公文命令將他就地正法。威懾文壇的山水詩人謝靈運,在四十九歲時被當街斬首,震驚了廣州城,文壇上可愛的寫手謝靈運就此煙消玉損。

大詩人死了,但是他的詩風傲骨長存,就連他的鬍鬚都留下一段美麗的傳說。

晉朝謝靈運的鬍鬚,緣何二百多年後成為安樂公主鬥草會上的道具

當時有家寺廟正在塑佛教人物維摩詰居士的像,急需一把鬍子,而謝靈運剛好信佛,就把鬍子割下來,給了那家寺廟。謝靈運是文壇大腕,赫赫有名,他的鬍子粘在維摩詰的塑像上!

晉朝謝靈運的鬍鬚,緣何二百多年後成為安樂公主鬥草會上的道具

這段傳說在《太平廣記》裡面有所記載!

話說唐中宗李顯在位時,安樂公主權傾一時,荒淫縱樂無度。時逢宮中鬥草會的那一天,也就是當年的五月初五,民間遊戲在宮中照樣盛行,蒐集比斗的物件品種真是絞盡了腦汁。

晉朝謝靈運的鬍鬚,緣何二百多年後成為安樂公主鬥草會上的道具

鬥草在唐代時非常盛行。安樂公主為了在遊戲中得勝,令各地驛站為她蒐羅花草,送到京城,如此興師動眾還不夠,她還想到更加刁鑽的主意。

謝靈運臨終時曾將自己的鬍鬚送給長安泥恆寺,用來裝飾維摩詰佛像。

安樂公主一向是爭強好勝,不甘落後與別人,她忽然想到了一件東西,那就是長安泥恆寺裡維摩詰佛像的鬍鬚。

由於人們對謝靈運的崇拜,這尊佛像被天下人視為奇珍的寶物,不光是善信男女,就連世間的文人墨客、鄉間野老都因為謝靈運的鬍鬚而景仰不已。

安樂公主能盯上這件稀世之物,真是煞費苦心。

安樂公主既然想到了這件寶貝,一不做二不休,立即派人去剪了一綹鬍鬚來,而且擔心鬥草的對手們也想到這件稀物,她乾脆讓人把剩下的鬍鬚全部毀掉。一度被稱作稀世的寶物,謝靈運的鬍鬚就此毀去,只換得了安樂公主一場鬥草會的小勝。

晉朝謝靈運的鬍鬚,緣何二百多年後成為安樂公主鬥草會上的道具

原名李裹兒的安樂公主,是李顯被放逐的途中與韋氏生下的女兒,連一件包裹的被氈都沒有,是李顯痛苦的將身上的衣服脫了下來,將凍得發紫的女兒裹在裡面。誰也不會料到,得勢之後的安樂公主,荒淫縱樂無度,一心要效仿武則天做皇帝,竟與母親韋皇后秘謀毒死父親李顯,但篡位活動終未成功。單從安樂公主鬥草會毀掉謝靈運的鬍鬚一事來看,李顯對於女兒太過於寵愛了,這種愛讓安樂公主肆無忌憚,完全沒有了理智。都說慣子如殺子,但若是聖恩眷寵,那豈不是禍國殃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