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所收蓄,永存吾土"民國四公子之一張伯駒

予所收蓄,永存吾土

假期剛過,大家還沉浸在節日的喜悅裡,說起假期中的展覽最火的要是"紫禁城裡過大年"了,無論是從展品的數量上還是質量上,故宮博物院都是數一數二的。

接下來我們要說一下故宮的書畫收藏,它們有一半都是由一個人捐贈的。時間是2018年4月,他誕辰120週年的時候,故宮舉辦了"予所收蓄,永存吾土"紀念展。

這個人就是民國四公子之一張伯駒,出身官宦之家,父親是北洋的重臣,家裡還有銀行,有權有錢。自己還是個神童,自小過目不忘,九歲便可作詩,精通文史還是個帥哥。就是這樣一個人物在30歲的時候進入了收藏界,他的第一批收藏就是來自皇宮,當時溥儀盜運出宮的文物在市場上出現,張伯駒的很多藏品都是那時收入的,例如這幅文徵明的《三友圖》

張伯駒的收藏最初是為了喜歡,因為有錢任性,所以購買了不少好物件。可是任性過後,他做的就是讓這些國寶留在國內,時代流傳。

不知情者,謂我搜羅唐宋精品,不惜一擲千金,魄力過人。

其實,我是歷盡辛苦,也不能盡如人意。因為黃金易得,國寶無二。我買它們不是賣錢,是怕它們流入外國。

——張伯駒

1936年,唐畫家韓幹的《照夜白圖》經溥儒之手流入日本人手中,知道這件事的張伯駒痛心不已,這幅《照夜白圖》集南唐後主李煜、宋朝書法家米芾書法於一身,流傳有序,是一等一的文物。之後為了避免此類事情的再度發生,張伯駒不惜重金從溥儒手中購回《平復帖》,這幅帖也被尊為"中華第一貼"。

在昔欲阻《照夜白圖》出國而未能,此則終了宿願,亦吾生之一大事。

——張伯駒

為了保護文物不流失,張伯駒不惜傾盡全部家產,那些年被他保護的文物還有展子虔的《遊春圖》李白的《上陽臺帖》杜牧的《好詩好詩》黃庭堅的《諸上座帖》宋徽宗的《雪江歸掉圖》……

故宮博物院共計收藏張伯駒《叢碧書畫錄》著錄古代書畫22件,他們撐起了故宮頂級書畫的半壁江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