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負了,要忍著嗎?

孩子被欺負了,要忍著嗎?

之前看過一個電影片段,給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父親去學校觀看女兒的芭蕾舞表演,親眼看到一個小女孩,伸出腳把女兒絆倒。

孩子被欺負了,要忍著嗎?

孩子被欺負了,要忍著嗎?

父親很震驚,站起來欲言又止。老師並沒有注意到這個細節,只是覺得女兒跳舞出錯,失望地看著她說:“凱拉,儘量站好,行嗎?”

在回去的路上,父親讓女兒坐在自己旁邊,問她:“跟我說說把你推倒的那個女孩兒。”

孩子被欺負了,要忍著嗎?

女兒委屈地說:“實際上,她老是推我。”

父親心疼地問:“老推你,你怎麼不反抗?”

女兒回答說:“呃……因為你不讓我反抗。你說我應該跟她和平解決。

孩子被欺負了,要忍著嗎?

爸爸一時語塞,因為他確實曾經教導女兒要善良友好。

但稍後爸爸便氣憤地說:“去他媽的和平解決,你得把她推倒,然後狠狠揍她。”

孩子被欺負了,要忍著嗎?

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這就是叢林法則。

他還告訴女兒:“因為你要是不給她點顏色瞧瞧,你長大以後只能在路邊擺小攤兒,沒什麼出息。能動手儘量少吵吵……(翻譯)”。

孩子被欺負了,要忍著嗎?

女兒對父親的話心領神會。

在下次芭蕾舞表演時,女孩又想故技重施,絆倒女兒。女兒順勢給了她一個過肩摔,她被摔倒在地,女兒依然面帶笑容地跳舞。

父親在觀眾席上,忍不住站起來鼓掌,大喊著為女兒感到驕傲。

孩子被欺負了,要忍著嗎?

一家三口開車回去,父親問女兒:“這件事有什麼收穫嗎?”

女兒脫口而出:“解決問題要靠暴力!”

孩子被欺負了,要忍著嗎?

媽媽在一旁聽著,怕丈夫會誤導女兒。但想到欺負女兒的人,得到了應有的懲罰,也忍不住哈哈大笑。只是轉頭對女兒說:“不過別養成習慣,好不?”

女兒乖乖地回答:“我知道。”

孩子被欺負了,要忍著嗎?

女兒悄悄對父親說:“我愛你,爸爸”,露出甜甜的笑。

孩子被欺負了,要忍著嗎?

孩子被欺負了,要忍著嗎?

看完以後,你會擔心女兒養成暴力的習慣嗎?

不會的,她只是懂得了,在必要的時候要保護好自己,父母會是她堅強的後盾,保護她免受傷害。

我們固然希望孩子性情謙和美好,真誠善良。

可是,也要知道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兒鋒芒,否則就等於零”

比起一味的妥協退讓,我們更希望孩子知道的是:“孩子,我們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近幾年,孩子在校園中遭受的暴力和欺凌屢見不鮮。

前段時間,媒體報道過,雲南一位初中女生遭受同學毆打侮辱,導致喝農藥自殺身亡。受害者的姐姐稱,妹妹之前就遭受過一次毆打。據施暴的兩位同學說,僅僅因為看她走路不順眼,便打了她一頓,沒想到她會自殺。

孩子被欺負了,要忍著嗎?

一個十幾歲,尚未有能力保護自己的孩子。當她向你求助時,你要耐心傾聽,告訴她:當你遭受暴力威脅的時候,不要默默被動挨打,要學會反抗。你打不過的時候,可以適時而慫,但不要瞞著爸媽,你不是孤立無援的。

上面新聞裡這個自殺的女同學,三番兩次遭受毆打,沒有任何補償和救護。她不敢去上學,母親和姐姐只是把她領回家,她只能躲在家裡,什麼都做不了。傷害她的那兩個同學,依然逍遙法外。

她的委屈、憤怒,無處發洩。

這些負面情緒會積累在小小的身體裡,終其一生都無法擺脫陰影。於是,在某個時刻爆發,釀成抑鬱、自殺的悲劇。

父母對這種事的態度,不僅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還會讓孩子對自己產生許多質疑:“我被人欺負,是因為我不好”、“我不敢還手,我是一個弱者”。

孩子被欺負了,要忍著嗎?

為什麼童年的記憶特別真切,那是因為它們是最初的人生體驗,帶著某種特殊的味道。

一旦這種味道成為固化的記憶,便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逃避不能解決問題,只會讓孩子更容易成為欺負的對象。久而久之,孩子對自己的評價就成了“慫貨”、“孬種”。

讓孩子學會正面對抗傷害,也是他面對世界的開始。

孩子被欺負了,要忍著嗎?

如何更好地讓孩子免受傷害?下面這些方法會有幫助:

建立孩子自己的朋友圈。

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孩子有了朋友,就很少被孤立和欺負,即使受了委屈可以向小夥伴尋找安慰和幫助。

家長要更細心地關注孩子。

大人要多留心孩子的情緒變化,在學校發生的事情,向其他家長和孩子打聽情況。

永遠無條件地做孩子堅實的後盾。

一定要讓孩子知道,遭受欺負時,可以向父母求助,你們是他的守護天使。

孩子被欺負了,要忍著嗎?

“不傷人是一種教養,但不被別人傷害是一種氣場。”

我不贊成之前的“忍一時,風平浪靜”以及“以德報怨”的教育。面對傷害不反抗,反而會讓他們模糊善惡好壞的邊界。

孩子,我希望你善良而勇敢。如果有人打你,請你務必要回擊。你的回擊越擲地有聲,未來前途就越平坦。

沒有人可以照顧你一輩子,你要學會愛護自己。

希望你今後的生活積極而樂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