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

习近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

3月4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看望了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聯組委員,並參加聯組會,聽取意見和建議。他強調,新時代呼喚著傑出的文學家、藝術家、理論家,文藝創作、學術創新擁有無比廣闊的空間,要堅定文化自信、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堅持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

习近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文藝工作以及哲學社科工作發表重要講話,金句不斷,一起來看。

談文運與國運

习近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

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斷增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當高樓大廈在我國大地上遍地林立時,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也應該巍然聳立。我國作家藝術家應該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通過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鼓舞全國各族人民朝氣蓬勃邁向未來。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震古爍今的偉大事業,需要堅忍不拔的偉大精神,也需要振奮人心的偉大作品。

——2016年11月30日,習近平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文化文藝工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就屬於培根鑄魂的工作,在黨和國家全局工作中居於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019年3月4日,習近平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聯組會上的講話

談文藝作品

习近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

2016年11月30日,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家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衡量一個時代的文藝成就最終要看作品。推動文藝繁榮發展,最根本的是要創作生產出無愧於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沒有優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熱鬧、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是不能真正深入人民精神世界的,是不能觸及人的靈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鳴的。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優秀作品並不拘於一格、不形於一態、不定於一尊,既要有陽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要頂天立地、也要鋪天蓋地。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夠溫潤心靈、啟迪心智,傳得開、留得下,為人民群眾所喜愛,這就是優秀作品。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文藝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為什麼人的問題上發生偏差,否則文藝就沒有生命力。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人類文藝發展史表明,急功近利,竭澤而漁,粗製濫造,不僅是對文藝的一種傷害,也是對社會精神生活的一種傷害。低俗不是通俗,慾望不代表希望,單純感官娛樂不等於精神快樂。文藝要贏得人民認可,花拳繡腿不行,投機取巧不行,沽名釣譽不行,自我炒作不行,“大花轎,人抬人”也不行。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藝術可以放飛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腳踩堅實的大地。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紮根人民、紮根生活。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要沾滿了銅臭氣。優秀的文藝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場上受到歡迎。要堅守文藝的審美理想、保持文藝的獨立價值,合理設置反映市場接受程度的發行量、收視率、點擊率、票房收入等量化指標,既不能忽視和否定這些指標,又不能把這些指標絕對化,被市場牽著鼻子走。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藝,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任何一個時代的經典文藝作品,都是那個時代社會生活和精神的寫照,都具有那個時代的烙印和特徵。任何一個時代的文藝,只有同國家和民族緊緊維繫、休慼與共,才能發出振聾發聵的聲音。

——2016年11月30日,習近平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

文藝作品不是神秘靈感的產物,它的藝術性、思想性、價值取向總是通過文學家、藝術家對歷史、時代、社會、生活、人物等方方面面的把握來體現。面對生活之樹,我們既要像小鳥一樣在每個枝丫上跳躍鳴叫,也要像雄鷹一樣從高空翱翔俯視。中國不乏生動的故事,關鍵要有講好故事的能力;中國不乏史詩般的實踐,關鍵要有創作史詩的雄心。我相信,我們這個時代的中國文學家、藝術家不僅有這樣的雄心,而且有這樣的能力,一定能創作出無愧於我們這個偉大時代、無愧於我們這個偉大國家、無愧於我們這個偉大民族的優秀作品。

——2016年11月30日,習近平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

要引導廣大文化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把提高質量作為文藝作品的生命線,用心用情用功抒寫偉大時代,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書寫中華民族新史詩。

——2018年8月21日,習近平出席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時發表的重要講話

一切有價值、有意義的文藝創作和學術研究,都應該反映現實、觀照現實,都應該有利於解決現實問題、回答現實課題。文藝創作要以紮根本土、深植時代為基礎,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內涵、藝術價值。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要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提出具有自主性、獨創性的理論觀點。

——2019年3月4日,習近平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聯組會上的講話

談哲學社會科學

习近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

歷史表明,社會大變革的時代,一定是哲學社會科學大發展的時代。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曆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種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必將給理論創造、學術繁榮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於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誌,必須旗幟鮮明加以堅持。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對待馬克思主義,不能採取教條主義的態度,也不能採取實用主義的態度。什麼都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語錄來說話,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沒有說過的就不能說,這不是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同時,根據需要找一大堆語錄,什麼事都說成是馬克思、恩格斯當年說過了,生硬“裁剪”活生生的實踐發展和創新,這也不是馬克思主義的態度。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我們不僅要讓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國”,還要讓世界知道“學術中的中國”、“理論中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中國”,讓世界知道“發展中的中國”、“開放中的中國”、“為人類文明作貢獻的中國”。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現成的教科書。一切刻舟求劍、照貓畫虎、生搬硬套、依樣畫葫蘆的做法都是無濟於事的。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多到實地調查研究,瞭解百姓生活狀況、把握群眾思想脈搏,著眼群眾需要解疑釋惑、闡明道理,把學問寫進群眾心坎裡。

——2019年3月4日,習近平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聯組會上的講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