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無前例的上海首屆集體婚禮

史无前例的上海首届集体婚礼

上海市府新廈再度引起全國關注甚至全世界關注,是1935年舉行的上海集體婚禮。

1 934年2月,蔣介石在首都南京發起了以“禮儀廉恥”為準則的新生活運動,其關鍵詞是:革除舊俗,鼎新風紀。上海市長吳鐵城緊跟中央政府號召,號召市民“提高知識道德,衣食住行整潔簡單樸素”,並佈置婚俗改革。上海市政府領導的思路很清晰,要使新生活運動卓有成效,就要有好的活動讓它充分體現,婚俗改革是一個很好的載體。

史无前例的上海首届集体婚礼

1934年2月19日,蔣介石發表《論新生活之要義》演講

在吳鐵城市長的倡導下,上海社會局官員四處徵詢各界人士對婚儀改革的意見,最後醞釀產生了《上海市新生活集體結婚辦法草案》。 1934年年底至次年1月,吳鐵城市長多次主持市政會議,討論和修改該草案,最終草案在第274次市政會議上通過。

1935年2月7日,《上海市新生活集體結婚辦法》公佈。同時公佈上海市第一屆集體婚禮於4月3日將在市政府大禮堂舉行的新聞,屆時由上海市長吳鐵城、社會局長吳醒亞親自擔任證婚人。

吳鐵城市長特意指示社會局長吳醒亞:縝密籌備,務求成功,使之影響巨大而後來者踴躍而至。

這是上海歷史上首屆集體婚禮,這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史無前例。

消息公佈,轟動上海,許多適齡青年熱烈討論,廣大家長高度關注。上海青年男女踴躍報名參加,交上相片若干張和手續費20元。在預定期限內,有60對準新人報名參加。社會局對每位登記者進行資格審查,最後核准了57對準新人。

為了確保集體婚禮成功,社會局於 4月2日進行集體結婚預演,就是彩排。上海市長吳鐵城、社會局長吳醒亞及所有操辦人員全體出場,57對新人悉數參加。他們按照儀式從頭到尾預演了一遍,並有特邀代表評論指正,以臻完美。

在萬眾期待中,上海集體婚禮的大日子來臨了!

1935年4月3日,市政府大廈熱鬧非凡。大禮堂內外,紅色鮮花四處開放,花團錦簇,奼紫嫣紅。禮堂門首掛著醒目的大紅喜字橫幅:“上海市第一屆新生活集團結婚典。”大紅喜球在半空飄蕩,大紅地毯從大門鋪到禮堂內紅色的禮臺前,禮臺前供奉一對“龍鳳呈祥”大紅花燭,禮臺正中安放孫中山先生銅像,禮臺兩旁分別為證婚席、觀禮席和樂隊席。

午後,一輛輛花車載著57對準新人,浩浩蕩蕩地朝市政府大廈駛來。準新人被安排在休息室裡,人人喜笑顏開,個個神采飛揚。新人親友和各界來賓進入喜堂,上海灘聞人杜月笙、王曉籟等都攜帶眷屬來到現場觀禮,引得人們紛紛行注目禮。

史无前例的上海首届集体婚礼

吳鐵城市長

史无前例的上海首届集体婚礼

吳醒亞局長

下午3點鐘敲過,證婚人上海市長吳鐵城、社會局長吳醒亞及主婚人、介紹人和市黨政各機關長官進場入座。

關於喜堂情景,《申報》記者這樣描述:

市政府大門前黨國旗飄揚;二樓欄杆上,綴扎黨徽及黨國旗,氣象煥然一新;階沿上排列鮮花,禮堂正中留有隙地,下鋪大紅地毯,直達禮臺,並排置號碼,兩面復以綵帶排列一道,為新人竚立等待行禮之處,其旁為主婚人席;禮臺前置大燭臺一對,燭高可二尺,分鐫螽斯衍慶、龍鳳呈祥;臺上亦滿鋪紅毯,扶梯邊陳設鮮花,總理遺像前置一臺,左右共放紅套椅三對,臺邊分置二幾,安放證書及紀念品,臺下左方設一鋼琴……

婚禮參觀券發出700多張,因禮堂只能容此數,持券者爭先恐後,高高興興地跨入喜堂。市府禮堂外的廣場上,聚集著笑容滿面的1萬多名男女,他們特地趕來觀看;警察在現場維持秩序。

史无前例的上海首届集体婚礼

禮堂外圍觀的群眾

史无前例的上海首届集体婚礼

等待入場的新娘

史无前例的上海首届集体婚礼

新娘為新郎佩戴胸花

下午3時半,上海首屆集體婚禮正式開始。

歡快的婚禮進行曲響了起來,兩位社會局男女青年科員手提紅紗燈籠,由休息室中引導57對新人從市府大階登入喜堂時,滿堂響起熱烈的掌聲,響起喜慶的喝彩聲。

史无前例的上海首届集体婚礼

新郎新娘分兩列步入喜堂

禮堂內,市音樂隊奏樂,禮堂內張廷榮女公子蓮青女士及國立音專學生4人演奏鋼琴及提琴,音樂聲響起,一時滿屋喧譁頓告靜寂,音樂讓人倍感婚禮莊嚴偉大。

人們的目光都投射向一對對站在臺下等候的新人。

新娘頭披白紗,胸佩證章及紅色扎花,手捧一束綴有粉色綢帶的鮮花,身著短袖淡紅色長旗袍;新郎穿著具有中國特色的藍袍黑馬褂,每人臉上露出幸福的微笑。 新人穿的婚禮服,都是由著名服裝設計師統一製作。

婚禮進行時,社會局王先青擔任司儀,證婚人及全體職員均藍袍黑馬褂,新人胸間配有紅底金字之結婚人字樣,其上有一徽章,印有新生活集團結婚及各個號碼。

《申報》報道記者目擊見聞:

婚禮開始,為求時間經濟起見,改為每對同時舉行,由司儀報告雙方姓名,新郎由社會局科長孫秉輝引導,新娘由陳國偉引導,從旁扶梯登臺,對總理遺像立定;司儀王先青口呼對總理遺像及黨國旗行最敬禮三鞠躬、新郎新娘相對立兩鞠躬、復位,向證婚人致敬禮一鞠躬。分立左方之吳市長,即將證書授於新郎,右方之吳局長將紀念章授於新娘,謝證婚人一鞠躬,雙方攜手退下,立於規定位置……

史无前例的上海首届集体婚礼

新人行結婚禮

上海市長吳鐵城和社會局長吳醒亞分別向新人頒發結婚證,贈送紅色絲絨盒紀念品,以資紀念。在紅色絨盒中,裝有純銀的太極圖形的紀念品,題有新生活集團結婚字樣,下嵌國花。

史无前例的上海首届集体婚礼

婚禮進行中

行禮完畢,上海市長吳鐵城宣讀證詞:中華民國廿四年4月3日,上海市政府舉行新生活集團結婚首屆典禮,本市長吳鐵城及社會局長吳醒亞為之證禮,正式宣佈57對名單等加入,依法結為夫妻雲。

繼而吳鐵城宣讀市長訓詞:

各位先生,此次兄弟與社會局吳局長主持上海第一次集團婚禮,實在覺得是終生莫大榮幸之事。中國自革命以後,關於舊的禮制有很多已不合時代的精神,不復適用,新的禮制,我們一時沒有完全制定,因此社會方面,關於婚喪喜慶的種種禮節,都是沒有一定的規則,從而形成一種凌亂無章的狀態,但是中國舊有的禮節太煩瑣,婚喪喜慶是任何人一生所不能避免的事,因此我們往往因為婚喪喜慶花費了不少的金錢時間,甚至社會上還有許多人,將畢生省儉積蓄的錢,盡花於這些婚喪喜慶的大事上面,所以不但禮節繁瑣,且又極不經濟。

本市政府有鑑及此,特提倡集團結婚,集團結婚有三個大的目的,第一是簡單,第二是經濟,第三是莊嚴,而其中尤以莊嚴為最重要。因為凡是一個禮節,不論簡單繁瑣,卻都不能不莊嚴,如果一個典禮不莊嚴,其典禮將不成其為典禮……

史无前例的上海首届集体婚礼

新人在儀式結束後走出喜堂

典禮歷經1個小時15分完畢,4時3刻,在張蓮青女士演奏的琴聲中,禮堂大門洞開,新郎新娘退出禮堂,當他們緩步走上石階時,藍袍黑褂與白色婚紗相映,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奇觀。

新人們在市府新廈前面排列,由王開照相館攝影師為大家拍攝集體合影照。

史无前例的上海首届集体婚礼

集體婚禮合影

夜色降臨,暮色蒼茫,人們開始散去,但市府前廣場上,人們仍然意猶未盡地圍觀著。這時,火樹銀花,把四周照耀得如同白晝;上海市公安局的軍樂隊演奏樂曲,仍然營造著喜慶的氣氛。

新郎新娘以半圓形陣勢站在市府高高的臺階前,市長吳鐵城及社會局長吳醒亞亦含笑立於新人組成的半圓形中央,他們持續站立半小時,特地讓新聞記者及攝影師攝影。約下午6時許,他們才各自散去。

史无前例的上海首届集体婚礼

新人合影

上海舉辦首屆集體婚禮,眾多報社記者雲集現場採訪,美國派拉蒙、米高梅和福克斯三大電影公司派員在現場拍攝新聞紀錄片,報道集體婚禮的文章、圖片連篇累牘地在報刊上發表,新聞紀錄片在世界各大都市放映,僅僅一個月,上海首屆集體婚禮傳遍海內外,轟動全世界,上海市府新廈也馳名天下,為更多的人知曉。

有一個“事故”不能不提: 在上海集體婚禮進行中,突然現場出現一陣騷動,觀禮的人群中跑出一對母女,高聲大叫”冤枉”。原來,在57對新人中有一位公職人員是“重婚”,這位公職人員當場被帶離現場。

以後,上海又舉行了多屆集體婚禮,報名者更加踴躍,集體婚禮成為上海新時尚。1935年1 0月2日上海舉行第四屆集體婚禮,參加者已增至142對。北平、天津、南京、漢口、杭州、無錫等城市,紛紛仿效舉行集體婚禮,集體婚禮成為全中國的社會新時尚。

史无前例的上海首届集体婚礼

南京舉行集體婚禮

老百姓追捧集體婚禮,名人也以參加集體婚禮為榮。1 936年4月25日,上海電影界3對影星趙丹和葉露茜、顧而已和杜小鵑、唐納和藍蘋,前往杭州舉行集體結婚,名人沈鈞儒擔任證婚人,著名導演鄭君裡擔任主婚人。這則新聞轟動全國,各大媒體競相大幅報道,一時傳為美談。這三對影星的集體婚禮,顯然是受到上海首屆集體婚禮的影響才舉辦的,它又擴大了上海集體婚禮的影響。

上海舉辦集體婚禮,是一個成功的創舉。婚禮牽涉到千家萬戶,又是人們所關心的家庭大事,幾千年來婚禮形成了固定的程式和套路,對婚禮的程式進行改革,同時又保留了它的精髓內容,理所當然地獲得成功。上海市府大廈,作為上海首屆集體婚祠的舉辦場所,自然

為海內外所熟悉,家喻戶曉,名揚天下。

“大上海夢”的光榮綻放與悲壯夭折(續五)

——“大上海計劃”實施的前前後後

(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