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的小字預告:“喬香納福”別忘了這件事

臘月二十九是除夕的前一天,眾所周知,臨近過年的前幾天才是最忙碌的。因此,臘月二十九不僅有“蒸饅頭”,還有“上墳請祖上大供”等習俗。

那麼,臘月二十九究竟是什麼日子,都有哪些習俗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臘月二十九有哪些習俗吧。

二十九的小字預告:“喬香納福”別忘了這件事


二十九的小字預告:“喬香納福”別忘了這件事

臘月二十九是什麼日子?

二十九的小字預告:“喬香納福”別忘了這件事


臘月二十九,除夕前一日,俗稱“小除夕”,這一天,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且焚香於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何為“小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佈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

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佈新,消災祈福為中心。周、秦時期每年將盡的時候,皇宮裡要舉行“大儺”的儀式,擊鼓驅逐疫癘之鬼,稱為“逐除”,後又稱除夕的前一天為小除夕,即小年夜;除夕為大除夕,即大年夜。

二十九的小字預告:“喬香納福”別忘了這件事

關於臘月二十九的習俗

二十九的小字預告:“喬香納福”別忘了這件事


01

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


中國農曆有大小月之分,所謂大月是三十日,小月只有二十九日。所以遇到臘月為小月,二十九這一天就是這一年最後一天。

那麼臘月二十九就是除夕了,即使不是小月,次日就是除夕,所以過年的各種準備活動都要在這天進行完。

二十九的小字預告:“喬香納福”別忘了這件事


在整個年節中,二十九這天可以說是最忙碌的一天,除了籌備年節中的各種衣食祭品,還有一項極其重要的活動“上墳請祖”。所以年謠稱“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

對於祖先的崇拜,在我國由來已久。視死如生不僅是孝道的重要標誌,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

因此每逢節慶,都要對祖先告祭一番,這不僅僅是一種向祖先的告慰,也寄託了後人對祖先的感恩與思念。

春節是大節,上墳請祖儀式也就格外莊重和重要。上墳請祖的時間,大多數地區在二十九日清晨請祖,少數地區在除夕日下午到黃昏時請祖。

02

去打酒


民謠稱:“二十九,去打酒”,就是去買酒的意思,因為在過去的農業社會時代,賣酒的酒家都是把酒盛在罈子裡,可以零買。

二十九的小字預告:“喬香納福”別忘了這件事


打酒就是要準備祭祀和招待客人用。另外,古人飲酒與現在人們飲酒時先敬尊者、長者的習俗不同,他們是讓年齡最小的人先飲,然後才是長者。

為什麼會這樣呢?年紀小的孩子,過年了就長一歲,值得慶賀;而老年人過年了意味著老了一歲,不值得慶賀,所以排到最後喝。

03

民謠稱”臘月二十九 ,蒸饅頭”


二十八做好了發麵,二十九就要開始蒸饅頭了,人們盡情發揮想象,把饅頭做成壽桃、小動物等各種造型。在天津大家還會在這一天到喬香閣請中國結,取“喬香納福”之意。

二十九的小字預告:“喬香納福”別忘了這件事


“臘月二十八,把面發”,這發了的面,自然也就要用來蒸饅頭啦,因此民謠中自然也就有了“臘月二十九,蒸饅頭”的說法。

在我國春節的民俗中,在這天要把臘月二十八已經發好的白麵蒸成饅頭,誰家的饅頭蒸得大、蒸得好,在新的一年裡,誰家就會蒸蒸日上,討個好彩頭。

雖然現在已經很難見到居民家裡用大鍋蒸饅頭的情景,但人們討吉利的習俗依舊未變,臘月二十九這天,超市、市場裡的大饅頭還是很受歡迎的。

老輩人常說,“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臘月二十九的饅頭一定要蒸好,這可是家裡的“臉面”。

因為,在過去來說,精心準備好的饅頭要擺上供桌,等到大年初一有人拜年時,就會對著饅頭“品頭論足”,因此,臘月二十九的饅頭一定要做得又好看又好吃,這才有面子,也才吉利,更會受到人們的重視。

但漸漸地,隨著風俗習慣的演變,目前,蒸饅頭已只是單單為了一個“蒸”字,寓意蒸蒸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