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宮中里的慎刑司是什麼機構?

歷史茶坊


慎刑司是清朝內務府的一個機構,負責掌管上三旗刑名。宮女和太監刑罰,也是以慎刑司為主來處理。宮女太監聞之色變,是因為慎刑司有眾多酷刑!多達七十二道刑罰!下面,我來簡單介紹幾個“大眾”的刑罰。


鞭刑雖然操作簡單,但是,慎刑司也能玩出花樣。鞭打刑具就有好幾種:皮鞭、竹篦、蘸水的粗麻繩等等。而且,鞭打的用刑部位也有好幾處選擇:前胸、後背、臀部和大腿。對於宮女來說,鞭打更痛苦。因為,會打到胸部。

杖刑可是會打斷骨頭,震傷內臟的。太監宮女要是被打上二十來下,基本上就沒救了。因為,十幾杖下去,已經血肉橫飛了。到二十杖,肯定能讓受刑人露出骨頭!

容嬤嬤就曾用針刺紫薇!這出戏,絕對是《還珠格格》中,恐怖的鏡頭。

這種刑罰一般是用針、竹籤、豬鬃、鋼絲等堅硬物體,刺扎某些特殊部位。例如:指尖,腳尖等等,

這個刑罰看似簡單,就是燒紅了東西燙身體。但是,慎刑司也把燙烙玩出了花樣。雖然刑具單一,但是可用刑部位甚多!可以燙肋部、背部、大腿內側、腳心等等。有些變態的,甚至燙肛門、陰戶周圍的肉。

這種傷殘,絕對會遺留終身!

以上三種是慎刑司最常用的刑罰,但是,也是宮女太監最怕的。因為他們很容易就會被用這些刑罰處罰。

死刑的種類也有很多,光賜死一項,就有:賜毒酒、賜白綾、賜匕首、賜繩等多種死法。但是,賜死和凌遲,腰斬,砍頭等等肉刑,很少見。一般也不會用到宮女和太監身上。所以,宮女和太監最怕的,還是上面三種刑罰。

還有,騎木驢等變態刑罰,只存在於野史之中,慎刑司是內務府下屬的正經部門,不會用這類刑罰。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在電視劇《甄嬛傳》裡,慎刑司是一個很恐怖的地方,如果有宮女太監被送到慎刑司,那真是如下十八層地獄一般!

那麼,歷史上的慎刑司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呢?

“慎刑司,在皇宮之中”

據記載,慎刑司屬於內務府,為內務府七司之一,在十三衙門時代,稱為尚方司,順治十二年改為尚方院,康熙十六年改為慎刑司。歷代大清會典均規定,慎刑司掌讞三旗之獄。

說白了,慎刑司主要負責內務府三旗(正黃旗、正白旗、鑲黃旗)及宮廷刑罰。比如說內務府三旗的旗人、太監、宮女等犯法,如無特別規定,一般交由慎刑司定罪量刑及執行處罰,而不由刑部或其它司法部門來管。

但慎刑司的這個定罪並不是所有都能定,我們來看看資料裡的記載:

“掌讞三旗之獄。凡讞獄,笞杖皆決之。徒以上則諮刑部按焉(佐領 管領下人,獲罪及互控,並各部院衙門諮送審議者,罪在杖一百以下即議結。至徒以上移送刑部定案)。旗 民交涉者亦如之。奉旨交訊,罪應死者,會三法司以定擬。

這段各位可以不必細看,它要說的大致意思就是,一些案件較輕、打打板子,關人時間不長的案件可以由慎刑司自己裁決,而像徒刑以上必須交由刑部,死刑的還得三法司會審。

“慎刑司,不止有刑罰”

對於慎刑司,可能由於電視劇,大家都覺得它有很多可怕的刑罰,但在史料裡,慎刑司主要的職能並不是折磨人,它還負責偵查、審案、斷案,當然它的受理範圍大多是宮廷內部,畢竟人屬於內務府。

尤其是太監的犯罪和處罰,慎刑司管的最多,下面這張表是學者整理出的關於太監犯罪受刑的情況:

真的很嚴酷!尤其是對於賭博、酗酒、逃跑、自傷身體,處罰最狠!

“慎刑司,折磨宮女?!”

在影視劇裡,咱們經常可以看到慎刑司處罰宮女的情景,比如用針戳進腳指頭手指頭等,那麼在歷史中到底是不是這樣呢?

至少在史料裡並沒有找到相關記載,據小君查閱的資料,慎刑司在宮中查案和斷案方面還是很重要的,比如在嘉慶9年時,壽康宮一個叫平安的小宮女投井自殺,接著:

“由慎刑司官員帶領刑部仵作和穩婆將已死女子平安周身詳細相驗”,後來發現這小宮女全身都有傷,再調查,最後定案,此宮女因為剛進宮幹活較笨,經常遭到管事斥責和打,因心理上受不了所以投井。

照此看,慎刑司還是宮廷法醫的角色呢!


宮殿君


在大清一朝,有這麼一個地方,自打建起的那天起,舉凡太監、宮女只要一聽這個名字,就雙腿打顫,燒香拜佛求佛祖保佑,自己可千千萬萬別到這地方去。那位說了,你說的這麼邪乎,這到底是個什麼地方啊,有這麼可怕嗎?告訴您吧,還就真的十分可怕,但你不自不必擔心,這地方不是你想去就能去的,除非你願意淨身做個死太監,要麼你一輩子也休想進得去。這地方就是慎刑司!

您需記住了,“慎刑司”這地方,在其他朝代沒有,只有大清順治一朝才建立起來,地點就在西華門外長街以北。起初,這地方不叫慎刑司,叫做“尚方司”,後來有改名“內刑部”,直到康熙年間,才改名叫做“慎刑司”。

這個部門的建立主要就是為了防範和懲戒犯罪的太監和宮女,因為清朝入關之後,大明朝不少太監和宮女繼續留在宮中或王爺府中任職當差。多爾袞多次上書順治,要求嚴苛太監宮規,並且鑄造三塊鐵牌分別立於交泰殿、慎刑司和內務府,所有王爺和皇族子弟必須抄寫鐵牌上面的內容,為的就是讓大家知道大明一朝就是因為宦官閹人造次才導致亡國的結局。

正如多爾袞想的一樣,雖然這些太監換了裝束並且剃了頭髮,但惡行不改,依舊囂張跋扈。多爾袞為此上書順治小皇帝,制定了極其嚴格的太監處罰條例,並且加大慎刑司的權利。

順治皇帝也深知前朝太監帶來的隱患,因此下旨頒佈了數十條針對太監的條例,例如“太監犯賭懲治條例”,“逃走太監和投王公門下治罪條例”,“太監偷竊治罪條例”,《太監與宮女對食治罪條例》等等,初期為四十餘條,到了乾隆年間,逐步增加為一百餘條,但不論犯了那一條,都要先送慎刑司定罪,而後再依照定罪輕重,來執行懲罰方式。輕則一通“杖板”,重則就要送命。

因此太監和宮女們只要一聽說某某因為犯錯被押赴慎刑司,指定嚇得雙腿打顫,趕緊求佛保佑別連累到自己頭上。

《清史冊》有記載,慎刑司內設郎中兩人(非看病的郎中,而是官職),員外郎八名,餘下另有50人各自有各自的職務。不論是皇宮大內還是王爺府中的太監,犯錯之後,主人會讓人送到慎刑司發落。

犯罪太監到了慎刑司之後,先要經過一通“杖板”伺候。這是兩種器具,全部為青竹或毛竹製作,“杖”長5尺,圓5分;“板”長5尺,寬5分。行刑之時,受刑太監需伏在青磚之上,褪下衣褲;而後一人按頭,兩人按手,兩人按腿,另有兩人分別站立左右位置,手持板杖,輪流掌刑,另有一人在一旁記錄擊打次數並且喊口號。

行刑之前,一旁管記錄者會大喝一聲“你知道錯了嗎?”

這句話說完,受刑太監需趕緊答覆“知道”或者“不知道”。但不管你回答“知道”或者“不知道”,這通板子是逃不過的。只不過,若是回答“奴才知道錯了”,興許打得輕一點。但非要說“不知道錯哪了”,那麼很快就可以把你打“明白”。

板子打下之後,受刑太監需高喊“饒恕了奴才吧,下次可不敢了!”這一句是關鍵,也是規例,如果不喊或者喊的不清不楚模模糊糊,那麼即被認定頑固不化,需要加重處罰。但如果這個受刑的太監提前花了錢,使了銀子買通行刑者,自己也就少受點罪。可反過來你沒有錢孝敬幾位爺,那麼就有得受了,非打個皮開肉綻不可。

至於打多少下,上面會提前吩咐,若是沒吩咐,那麼就要看行刑者當天的心情了。但放心,不論他心情好壞,保證不打死你,但也絕對可以保證能把你打零碎了。不少太監被打得哭嚎連天,學犬吠之聲。

打完之後,將犯罪太監被擊打次數和受刑情況寫明後,讓人架起受刑太監拖到上司處,將文件和犯人交給上司,再由上司定奪。如果只是小錯,打過之後,派人押回原處,交於主人處理。如果犯了大嘴,就需要先收監,而後處理。

但可以肯定一點,慎刑司沒有直接處死太監的權利,而且也不允許擅自使用私刑,如夾棍、烙鐵等等。至於是否定犯人死罪,在慎刑司擬定後,需要送交內務府,再由內務府呈報上面,請上面定奪。

這個傳統一直到了庚子之變後,慈禧老佛爺給變了規矩。庚子之變後,從西安迴鑾的慈禧犯了疑心病,總認為光緒會對自己不利,因此格外謹慎。下旨讓慎刑司效仿前朝大明,啟用大明東廠的“氣斃之刑”,也就是用白棉紙沾水封住受刑者的口鼻耳,七層之後人便氣斃。這期間,還需加“板杖”,用板杖毆打受刑者腹部、雙腿和胸部。受刑之人,捱打後疼痛難忍,又不能呼吸,不用多久,就氣斃而死。

戊戌變法失敗之後,光緒徹徹底底得罪了慈禧,慈禧下令將光緒身邊十幾個小太監和三名宮女,全部採用“氣斃”加“板杖”處死,其慘狀可想而知。


大獅


清朝內務府所屬機構,初為尚方司,康熙十六年被改為慎刑司,掌管鑲黃、正黃、正白上三旗刑罰,一切皆依照刑部律例辦理,案件重大者,則要移交三法司會審定案,另外太監刑罰以慎刑司為主。

用現代的說法就是皇上親屬加後宮的公檢法機關加上勞改,犯了錯了嬪妃、太監、宮女,都要送到這裡來處罰,據說裡面有72道酷刑,進去了沒錢沒人打點的話,人基本也就廢了,所以才令宮女太監聞之色變。

還有一些皇家紈絝子弟,犯了事也會被帶到此地,加以判決,皆因皇家勢力太大,慎行司官員不敢多有得罪,走一下過場,關幾天禁閉,期間好吃好喝,不會受多大罪。苦了那此無權無勢的太監宮女們,有多少枉死其中。

甄環傳上瑾汐和蘇培盛因對食之事,被送進了慎行司,對其嚴刑拷打,並進行大強度的體力勞動,要不是甄環過去關照,估計也就廢了,蘇培盛,皇上身邊的紅人呀,進去還不是一頓拷打,我覺得還是給他們留面子了,要是一般的太監宮女,直接就打廢了。


三千年讀史看人生起落


據說慎刑司是皇宮裡專門處罰壞了規矩的太監、宮女的機構。對違反宮廷禮法、制度規矩的太監、宮女實施處置,輕則掌嘴,重則廷杖,也就是大板子打屁股,對嚴重違反禮法規矩的太監宮女實施‘氣斃‘’’之刑,也就是用麻紙糊住人的口鼻,並用水澆上去,連續糊七層麻紙,使人窒息而亡。據說‘’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太后用此方法處死了光緒皇帝身邊的幾十個太監,罪名為通風報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