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踏湖記憶:老照片


馬踏湖記憶:老照片

馬踏湖,位於山東省桓臺縣境東北部,小清河南岸,桓臺縣與博興縣兩縣交界處,地處泰沂山脈北麓山前洪沖積與黃泛沖積平原的迭交凹地。以荊(家)夏(莊)公路(俗稱饉飢嶺)為界,路南為錦秋湖,路北為馬踏湖,因兩湖彼此銜接,融為一體,故統稱為馬踏湖。

馬踏湖記憶:老照片


馬踏湖記憶:老照片

馬踏湖,素有"北國江南、魚米之鄉"譽稱。盛產葦、蒲和葦蒲製品,暢銷東營、濰坊、煙臺、濟南、北鎮等縣市,盛產的白蓮藕曾是進京的貢品。又有"糖拌花下藕","辣子黑魚片"、"蒲白黃鱔湯"、"鱗炸鯽魚"、"金絲鴨蛋"等名吃及五賢祠、魯連井等18處名勝古蹟,為旅遊開發創造了條件。春秋時齊景公,三國諸葛亮,唐代李白,宋代蘇東坡,元代於欽等官宦名人均至此遊覽,是山東省自然風景重點保護區之一。


馬踏湖記憶:老照片


馬踏湖記憶:老照片


馬踏湖記憶:老照片



馬踏湖記憶:老照片

“葦堵渠盡疑無路,竹篙一點又一天。只聞笑語不見人,蒲葦深處有人家。”馬踏湖的風光,一年四季,各具特色。秋水時至,浩渺瀰漫,滿目芙蕖,紅綠交射。“葦秋”是馬踏湖區收穫的季節,葦高插白雲,葦花向上翹,猶如隊隊民兵的纓槍。深秋的一天,我驅車回老家,目睹父老鄉親“過葦秋”的繁忙景象,感慨萬千。那一艘艘滿載著蘆葦的小船在湖上游動,鑽入橋孔,駛向岸邊,載的是歌,載的是笑,載的是湖區人富足舒心的好日子。

馬踏湖記憶:老照片


碧水環繞,阡陌縱橫,有2000多條河道的馬踏湖,是一個“蘆葦天地”。河道兩旁生長著茂密的蘆葦,棵棵粗壯結實,勝似江南修竹。舉目遠眺,像在綠色長城環抱之中。要把小船駛入橫汊,就有進入豆棚瓜架之感。在這裡覓食的野鴨、葦雀等諸鳥就會騰空而起,特別是葦雀像怕拿掉葦杆上的小巢似的驚叫不停


馬踏湖記憶:老照片

祖祖輩輩生活在馬踏湖的人們,立冬前後收割蘆葦是最高興的時候,也是最緊張的幾天,在外打工幹建築的都要回來過“葦秋”。割蘆葦是要下大力氣的,各家裡準備了最快的鐮刀,天不亮就撐船出發。在家的女人們備好了可口的飯菜,臨近中午的時候,讓運蘆葦的船捎到地頭,家家戶戶割葦子的勞力中午都在坡裡吃。空閒的時候,也有捕魚的,他們臨時生火取河水燉魚吃,邊幹活邊燉魚,可謂自在的很。湖區的魚龍、華溝等村,“過葦秋”不亞於秋收秋種。


馬踏湖記憶:老照片



馬踏湖記憶:老照片


馬踏湖記憶:老照片

民眾和四方遊客製作出各式各樣的荷燈,划著輕舟聚集到湖中去燃放,只見湖中粼粼的碧波漣漪之上,盞盞荷燈順水而下,將湖面點綴得流光溢彩、五色繽紛、熒光璀璨,從遠處望去,像極了無數條歡活遊動的錦龍。沿湖畔的堤岸上彩燈高懸,鑼鼓喧天,人頭攢動,景象壯觀,熱鬧非凡。人們不管是在近處參與其中,還是在遠處觀玩欣賞,都會體味到自己正徜徉在歡樂的氛圍之中,都會感受到太平盛世的吉祥幸福。

馬踏湖記憶:老照片

放荷燈,是馬踏湖區民眾的傳統習俗。

馬踏湖記憶:老照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