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夫妻之間的這個“愛稱” 殊不知皆源於乾隆時期一場冤案

我們現在對於結婚後的兩個人,有很多稱呼,比如夫妻,比如夫婦,比如兩口子。但是你知道古時候怎麼稱呼麼,這些稱呼又都是什麼意義呢?

現在夫妻之間的這個“愛稱” 殊不知皆源於乾隆時期一場冤案

古時候夫妻稱為“伉儷”,伉是指丈夫,儷是指妻子;"但是,並不是所有夫妻都能這麼稱呼,因為,"伉"的本意是匹敵,相當;"儷"的本意是配偶。那這麼理解來,"伉儷"就是指相匹敵的配偶。由此可知,首先是身份事業相當的夫妻,生活情趣又相仿的夫妻才能稱為"伉儷"。現在現在的各種公司年會中,同在本公司工作的夫妻二人上臺,主持人就會介紹說歡迎“某某,某某伉儷”。但這種稱呼過於正式,已經很少用到了,夫妻間相互稱呼更是不會用到。

現在夫妻之間的這個“愛稱” 殊不知皆源於乾隆時期一場冤案

古時候還有一種稱呼叫“良人”。而且是夫妻互稱,顯示不出男女性別,妻子稱自己的丈夫為“良人”;丈夫稱自己的妻子亦為“良人”。但是這種不加區別,也給夫妻間稱呼帶來很多不便。後來經過演變多用於妻子稱呼丈夫。有古詩為證:“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持戟明光裡”。現在有些中國風的流行歌詞裡也會出現“良人”這種稱呼。

現在夫妻之間的這個“愛稱” 殊不知皆源於乾隆時期一場冤案

再後來,為了便於分辨,人們便在“良”字音義上加以區分;在“良”右邊加“阝”,變成“郎”;指男性。比如牛郎,大郎,賣貨郎。(晉朝開始,也把剛剛脫離幼稚期,活潑俊秀的女孩成為“女郎”)。在“良”左邊加“女”,變成“娘”,指女性,古人稱呼比自己小很多的女孩為“姑娘”,比自己年齡大很多的女人為“大娘”。另外,在古代“君”字是指帝王,諸侯。所以為了顯示對丈夫的服從,稱呼丈夫為“郎君”。古時候“子”字的含義,是子女,男女,另外也是對別人的尊稱,比如孔子,韓非子。所以最開始,“娘子”一詞是稱呼青春妙齡的少女,大約到了唐代就成了妻子的專屬稱呼。妻子稱丈夫為“郎君”,是對丈夫的尊崇,丈夫稱妻子為“娘子”,是對妻子的尊重。

現在夫妻之間的這個“愛稱” 殊不知皆源於乾隆時期一場冤案

這裡說一句題外話,唐朝時期,日本大量遣唐使來唐朝學習中華文化。直到現在,日本人起名字,男人名字帶“郎”字比較多,相互稱呼也是“某某君”;女人名字喜歡帶“子”字,這也是來自唐朝的文化,把中華文化的根保留至今,對文化的繼承發揮了重大作用。

現在夫妻之間的這個“愛稱” 殊不知皆源於乾隆時期一場冤案

另外,在唐朝初期,有個讀書人,多年寒窗,只為考取功名。他的妻子也是出身文人世家,但是十分賢惠,一直照顧支持他。多年後丈夫終於考取功名,但是卻嫌妻子年老色衰,想另娶新歡。於是婉轉的寫了一副上聯給妻子:“荷敗蓮殘,落葉歸根成老藕。”妻子看後立即明白,於是回了下聯“禾黃稻熟,吹糠見米現新糧。”以“禾稻”對“荷蓮”,以“新糧”對“老藕”,而且“新糧”與“新娘”諧音,意思明瞭。丈夫看到後,悔恨不已,特別羞愧,便打消了念頭。妻子見丈夫回心轉意,回覆到“老公十分公道。”,丈夫也欣喜的回覆“老婆一片婆心。”這個故事很快流傳開來,傳為佳話。從此,就有了“老公”和“老婆”這兩個稱呼。

現在夫妻之間的這個“愛稱” 殊不知皆源於乾隆時期一場冤案

到了清朝乾隆年間,有一個叫張繼賢的讀書人。在陰差陽錯下,張繼賢與當地惡少石萬倉的妻子曾素箴相識,一見鍾情,夜夜往來。石萬倉酗酒成性。久而久之,因飲酒過度而身亡。石家人將曾素箴告到縣衙,說曾素箴因偷姦殺死親夫。被買通的縣官接狀後,就把張繼賢和曾素箴都判了死罪,押到京城。

現在夫妻之間的這個“愛稱” 殊不知皆源於乾隆時期一場冤案

機緣巧合下,乾隆皇帝查閱奏摺,看到了張繼賢的供狀,見此人文筆不凡,異常驚訝。於是,親自到牢中面見張繼賢。在交談中,乾隆皇帝確信張繼賢是被冤枉的。兩人確實在石萬倉在世時就有偷奸之實,不能直接釋放,便有心以其他方式救他。

現在夫妻之間的這個“愛稱” 殊不知皆源於乾隆時期一場冤案

不久以後,乾隆微服私訪,途經微山湖時,停留了幾天。乾隆非常喜歡這裡,突然靈光一現,下了聖旨:將張繼賢發配到微山湖的臥虎口,將曾素箴發配到微山湖的黑風口,這樣也算成人之美。獲得皇帝恩准發配的張繼賢和曾素,真是喜出望外,二人可以時常來往,甚是自由。時間久了,他們這來往於臥虎口與黑風口的男女二人,就被人們稱為"兩口子"。

現在夫妻之間的這個“愛稱” 殊不知皆源於乾隆時期一場冤案

後來,人們就把"兩口子"代指"夫妻倆"。再後來,由於京城兒化音的特點,就把兩口子稱為"兩口兒",語調更加輕軟,貼切。新婚燕爾,被稱為小兩口兒;一對老夫婦,被稱作老兩口兒。另外,民間經常把喝酒這件事,平民化的稱為喝兩杯,喝兩口兒。若以酒喻人,應該是,既為兩口兒,越老越陳香,如兩個酒盅齊案對飲,品越陳越醇的老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