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式道歉背後,到底掩蓋著什麼?

滴滴式道歉背後,到底掩蓋著什麼?

滴滴式道歉背後,掩蓋的是什麼?

01

2004年,電影《天下無賊》上映。

影片的開始,劉德華和劉若英扮演的一對江洋大盜設了個仙人跳,在一個有錢的富人家裡生生地敲詐了一輛寶馬車。

兩人開車離開時,劉德華扮演的賊公“義正言辭”地對小區的保安說了這麼一番話:

“你在這裡幹什麼?當明星阿你?我們需要的不是敬禮,我們需要的是安全,責任感!懂嗎?!”

看著身後保安一臉茫然的表情,這位賊公得意地說了一個詞:

“形同虛設!”

很多人看到這段時,忍不住捧腹大笑。

但同樣的形同虛設,發生在現實生活中後,卻讓人很難再笑出來。

02

8月24日,溫州樂清市一名20歲女乘客乘坐滴滴順風車遇害,舉國譁然。

之所以譁然,原因有二:

原因一:滴滴不作為。

這是一起本有機會避免的慘案,從一開始覺察到情況不對,被害女孩就給朋友發出了求救的信息。稍後,其朋友多次向滴滴客服反映,得到的一直是機械般的“請耐心等待”。即使後來警方介入,滴滴也花費了近一個小時的時間才提供出車主的信息。

然而這時,警方唯一能做的就只剩下抓捕兇手,而不是制止犯罪了。

滴滴的客服告訴大家:我們的安全和應急機制,形同虛設

原因二:滴滴假作為。

在事後的道歉聲明中,滴滴言語上一如既往地“誠懇”,行為上卻一如既往地不誠實。滴滴將責任推給兇手,說其車牌系臨時偽造,但事後警察調查發現,車牌並未被偽造。

當然,這樣的事發生在滴滴身上,可能一點也不奇怪。3個月前,一位空姐乘坐滴滴遇害,同樣是舉國譁然。當時,滴滴“誠懇”地道歉,並提出了確保乘客安全的整改方案。

但是滴滴這次的應對過程告訴大家:我們的整改方案,形同虛設。

03

知錯,認錯,不改錯。

事前不作為,事後假作為。

這些曾常用在那些不可描述部門身上的詞彙,如今用在了滴滴。我們不禁要問:

滴滴怎麼了?

04

滴滴病了。

大家知道的是,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一套經濟賬本:上面記錄著自己的收益,還有付出的成本。

大家不知道的是,每個企業還有另外一套賬本:上面記錄著自己追求的價值,還有自己願意承受的代價。

滴滴追求的是什麼?

很簡單,吸引全國最多的網約車用戶,成為獨角獸,壟斷整個行業,然後攫取最大的經濟利益。

滴滴願意承受的代價是什麼?

很簡單,經濟利益之外的任何東西,包括安全。

為什麼發生了人命關天的緊急事情,客服的表現如此糟糕?因為滴滴根本就不重視客服,滴滴總裁柳青對客服運營的要求只有四個字:壓縮成本。

為了壓縮成本,將大量的客服業務外包;為了壓縮成本,就只能僱傭數量更少,專業度更低的客服人員。

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期望它能在第一時間回應用戶的訴求?不存在的。

05

這才是滴滴不斷地說重視用戶體驗,重視安全,又一遍遍地出事的原因。嘴巴可以說謊,但身體最誠實。

你把安全視為自己的代價和負擔,想減輕自己的負擔,你的用戶就因此可能會付出生命的代價。

付出生命代價之後怎麼辦?滴滴也做出了應對之法:將參照法律規定的人身傷害賠償標準給予3倍的補償。

用錢來彌補失去的生命,這樣公平嗎?

在滴滴看來,很公平!

你最看重的,是你的生命,生命對你來說是最有價值;

我最看重的,是我的錢,錢對我來說是最有價值的。

你失去了你最有價值的之物,我把我最有價值的東西給你,這難道還不公平嗎?

所以,在你看來,3倍補償就是一個笑話;但是在滴滴看來,這是最莊重的承諾。

06

讀懂了滴滴這個價值與代價的賬本,你就會明白,滴滴病的有多重。

更可怕的是,病的不只一個滴滴。

比如淘寶,現在依然馬不停蹄地賣著假貨;

比如百度,悄無聲息地又恢復了醫療競價排名;

比如碧桂園,繼續冒著事故頻發的危險趕著工期;

……

這些都是行業內數一數二的巨頭,但是一個個的臉上都寫著不善良。

07

為什麼會這樣?

企業生病的背後,其實是人心的發燒。

當下的社會,瀰漫著這樣的一種焦慮:何以解憂?唯有暴富。

所以,什麼樣的人在大家眼中才算是成功的?

是那些突然暴富,踏上了人生捷徑的人。

摩拜創始人胡瑋煒才36歲,就套現了15個億;滴滴的創始人程維只有35歲,據說身家已經已達153億。

成功屬於那些把一個億當成小目標,然後把同齡人遠遠拋棄的人。

這樣的成功很炫目,但《讓子彈飛》裡的湯師爺說過一句話:

“步子大了,容易扯到D。”

當一個人快馬加鞭地往前趕時,就需要輕裝上陣,不斷地擺脫掉一些束縛。比如社會責任感,比如我能真正地為別人提供什麼樣的服務和價值。

這些都是需要花時間和經歷細細地打磨和完善的,而這,恰恰是那些善於走捷徑,善於彎道超車的人不願面對的事情。

這就是為什麼在我們的社會中,頂著成功光環的人越來越多,而真正富有工匠精神的人越來越少的原因。

究其根源,我們對成功的理解還停留在這樣的層次:

重要的是如何贏得財富,而不是如何創造價值。

換句容易理解的話,就是不擇手段。

所以李彥宏會說,我們打敗了Google; 程維會說,我們打敗了Uber。

但是他們不敢說出口的是:

我們真正打敗的是中國的消費者,這些消費者在有些國家被稱之為上帝,但是在我們這裡統稱為韭菜,可以隨意收割。

08

當人沒有靈魂時,他們所經營的企業就不可能對用戶有真正的責任感。

當Don't be evil 的公司一個個被請出去的時候,剩下的就可以盡情地be evil了。

反正不管怎樣,事後只要誠懇地說一聲“I'm so sorry ”就可以了。

滴滴式道歉背後,到底掩蓋著什麼?

關於這次事件

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