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核动力巡航导弹探析

导弹发展

俄罗斯核动力巡航导弹发展并不是从零开始,在冷战期间的核竞赛中,美苏都研发了大量奇思妙想型核武器,核动力巡航导弹就是其中之一。美国的冥王星计划、苏联的M-60核动力飞机项目等核动力巡航导弹研究项目都因为污染严重、体积巨大、动力不足等原因停止。美苏转而通过发展各自三位一体核力量来保持威慑。

新世纪以来,美国通过大力发展反导技术、布置反导设备等方式极力削弱俄罗斯战略打击能力,俄罗斯在经济、技术劣势情况下开始重新开始研制核动力巡航导弹即“海燕”导弹以对冲美国反导发展。


俄罗斯核动力巡航导弹探析


美国完备的反导体系

在研制单位方面,俄罗斯有“彩虹”和“创新者”两家研制巡航导弹的公司。核动力巡航导弹应该以陆基或海基的方式部署。“彩虹”公司只生产空基巡航导弹,陆基和海基巡航导弹由“创新者”公司研制。因此,可以推测“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是由“创新者”公司负责研制。

在“创新者”设计局的公开文件中,提到了9M729和9M730两型新的产品。第一种9M729产品是普通的远程巡航导弹,但对9M730没有任何介绍的资料信息。不过可以研判,9M730显然处于积极的发展阶段,该产品在国家采购网站上进行了几次招标,因此可以认为9M730产品即是“核动力巡航导弹”的代号。

目前,该导弹仍处于试验阶段,试验的中央靶场位于阿尔汉斯克州新地岛的涅诺克斯。被称为“飞行的试验室”的伊尔-976飞机参加了“海燕”导弹的试验。该飞机是上世纪80年代在伊尔-76MD军用运输机基础上建造的航空数据测量机,主要用于在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和弹头测试过程中进行雷达观测和记录遥测数据。


俄罗斯核动力巡航导弹探析


伊尔-976 SKIP升级型,美国认为该机未来将主要用于新型核弹头的测试等工作

在试验情况方面,据美国媒体报道,俄罗斯方面在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间,对“海燕”进行了4次测试,均以“导弹坠毁”而告终。在其中“最成功”的一次测试中,导弹在起飞2分多钟后,坠毁至距发射位置22英里(约35.4公里)处;而最“失败的”的一次只飞了4秒钟,飞行距离仅为5英里(约8公里)。美方认为主要是因为导弹起飞后核动力引擎激活出现故障导致。

俄罗斯方面否认了上述情况但表示,新式武器试验过程中肯定会有成功和失败。但对于这些武器没有什么可怀疑的。这些武器有的还在试验,有的已准备投产。

导弹技术分析


俄罗斯核动力巡航导弹探析


从外形上,“海燕”弹体呈延长的雪笳状,侧边是额外的小型圆筒外壳,弦长短,箭形弹翼,尾部带平滑腹鳍。导弹穿出发射装置时,匀称的表面未突出超过主体结构,其弹体下方有一个白色的外挂物。在尺寸方面,据美国媒体推测“海燕”导弹外形大小类似“战斧”巡航导弹(直径0.53米,重1400千克)或Х-101(直径0.74,重2300千克)。

在导弹组成方面,“海燕”导弹由以下组成部分:导弹的自行式或固定式发射装置;飞行信息准备设备;对飞行任务和目标指示进行修正的远程无线通信设备;情报和目标指示设备;导弹和核能装置的准备与维护设备;弹头与运输工具。

在导弹动力方面,大气层内飞行的喷气飞行器除开脉冲发动机之流,常见的发动机莫过于火箭发动机和涡轮发动机(涡轮喷气发动机和涡轮风扇发动机)两类,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是结构最为简单且潜力更大的冲压发动机。其实对于核动力来说,三种动力形式都有可能,但是既然是在大气层内飞行,不利用大气岂不可惜?所以,核动力巡航导弹最有可能采用的就是涡轮喷气式发动机和冲压发动机两种构型。

很多军事观察者都并不认为核动力喷气式发动机是可能的选项:1、涡喷发动机结构相对复杂不利于核反应堆在较小区域散热;2、在发动机的狭小空间里几乎是无法布置核防护装置的,无防护状态下的高剂量核辐射对于金属材料伤害较大,长时间接受核辐射照射,一旦发生金属性质变化,核动力导弹可能会在飞行途中自毁。而冲压发动机内部相对干净,反应堆供热线路更易布置,不过涡轮效率较低。


俄罗斯核动力巡航导弹探析


一个典型的轴流式涡轮喷气发动机图解(浅蓝色箭头为气流流向)图片注释:1-吸入,2-低压压缩,3-高压压缩,4-燃烧,5-排气,6-热区域,7-涡轮机,8-燃烧室,9-冷区域,10-进气口

无论采用那种形式发动机,如果该导弹的尺寸真如西方所说,与现在一般的空射巡航导弹尺寸相近,那么它极可能会采用极贵的液态金属反应堆,其核发动机技术水平比上世纪60年代美国测试的“冥王星”的发动机要领先的多。

另外,该导弹不仅只有核动力装置,发射时的烟雾团表明(如下图所示),导弹使用了固体燃料的起动发动机。在将导弹加速到要求的速度时,固体燃料发动机脱落,之后导弹仅依靠核动力装置提供的推力继续飞行。

俄罗斯核动力巡航导弹探析

“海燕”导弹发射试验


导弹需解决问题及优劣势评估

1)需解决问题

该导弹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俄罗斯一旦着手研究实战使用,还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首先,需要建立维护“海燕”导弹的专用基础设施。这种基础设施要比现有导弹技术基地更加复杂,因为要维护携载核反应堆的导弹。但这类导弹又未必会小批量生产,不会是仅对几十枚或者几百枚这类导弹的维护,而是要对基础设施做出巨大的投入。

其次,未来“海燕”导弹需要解决部署的问题。“海燕”导弹可从陆基井式或者机动型发射装置上发射,也可能从海基或者空基各种不同类型的运载平台上发射。俄罗斯可以为保障“海燕”导弹运用的隐蔽性研制几种发射平台,相应也要研制若干种改进型“海燕”导弹。

再次,为确保“海燕”导弹的实战运用,有必要创建大面积巡航区域的数字地图,包括等待战斗命令的区域和目标路线的多种方案数字地图,极有可能还会需要构建一个飞行中导弹目标信息接收系统,以保障“海燕”导弹攻击的灵活性和随机改变优先打击目标的顺序。

第四,尤其需要建立“海燕”导弹故障安全降落(坠毁)系统。目前在俄罗斯国防部的核试验靶场进行试验,而一旦进入实际运用阶段,“海燕”导弹是要在核靶场之外飞行的。

第五,“海燕”导弹应该装备电子战设备和突破敌方防空系统的手段。并不是所有的防空边界都可以从外围绕飞。在若干个目标的周围,可能会建有严密的防空区域,“海燕”导弹应该具备突破这种防空区域的能力。常规巡航导弹通常依靠数量来实现对防空系统的突破,但核动力巡航导弹的成本比非核导弹要贵一个数量级。

2)优劣势评估

与常规动力巡航导弹相比,“海燕”导弹主要优势如下:


俄罗斯核动力巡航导弹探析


但是,核动力巡航导弹并不是完美无缺,也存在着致命的弱点。

一是核安全风险高。核动力巡航导弹在试飞、定期试射或者实战运用过程中,其飞行沿途也会产生巨量核辐射,储存、激活也存在极大的安全风险。如果出现技术问题坠毁,弹体中提供动力的核裂变材料将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甚至是生态灾难。因此,导弹的试飞地点很难选择,核辐射风险极大。据有关报道称,2017年1月、2月和10月,在俄罗斯进行相关试验时,北欧国家都发现了辐射异常升高现象。同时,高辐射也降低了导弹的生产率。


俄罗斯核动力巡航导弹探析


欧洲核辐射猛增

二是效费比低。对于俄罗斯来说,核动力巡航导弹是否真的能稳定工作已经不是十分重要,可以认为其是一个象征大于实际意义的项目,因为效费比太低。据推测该导弹只可能携带一颗核弹头。而且考虑到导弹极有可能采用昂贵的液态金属反应堆,其价格将超过俄罗斯大部分战略核导弹。


俄罗斯核动力巡航导弹探析


俄罗斯bn600液态金属反应堆模型

三是精度问题较大。由于该导弹的超远航程,俄罗斯需要在远离本土区域为其导航,然而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却由于经费问题,长期无法发射足够卫星进行替换、组网,以及频率更新。尽管目前在轨卫星数量达30颗,但其中超过一半却是苏联时代发射,已无法工作的废品卫星。目前只有11颗卫星处于工作状态,要使该系统具有军用价值,在轨道上至少要有18颗卫星。另外,缺少国外基站也导致其难以在全球范围内提供精确导航。


俄罗斯核动力巡航导弹探析


格洛纳斯系统的导航卫星,早期型号寿命仅为1年,甚至还赶不上卫星的发射周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