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西and小羅
當年“歐洲三大杯”時期的歐冠,豪門和球星都沒現在多?你信嗎?
現在的“歐洲兩大杯”是歐冠和歐聯杯,如今的歐冠,對於歐聯杯是佔據壓倒性的優勢。而在上世紀的“歐洲三大杯”時代,歐冠(歐洲俱樂部冠軍盃)是地位最高,但對同時期的歐洲優勝者杯和歐洲聯盟杯的優勢,並沒有達到“完爆”或“吊打”級別!
咱們先回顧一下“歐洲三大杯”時代,“歐冠”在1992年由“歐洲俱樂部冠軍盃”改製為“歐洲冠軍聯賽”,在資源方面,逐漸向主流足球聯賽的頂級豪門傾斜,而1999年歐洲聯盟杯與歐洲優勝者杯合併,歐冠“擴軍”為32隊,這意味著聯盟杯被“挖空”,大部分的足球豪門和足球巨星都被“搜刮”到了歐冠足球賽場。
而在此之前,歐冠對於優勝者杯和聯盟杯的優勢沒有那麼明顯,改制和擴軍之前,歐冠是各聯賽的聯賽冠軍才有資格參加,這導致了“小世界盃時代”的意甲亞軍季軍球隊,也沒資格參加歐冠(只能參加聯盟杯),參賽名額少,讓歐冠充滿偶然性。因為“四大聯賽”球隊數量在歐冠並沒優勢,所以那幾年包括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星、南斯拉夫貝爾格萊德紅星、法甲馬賽、荷甲阿賈克斯和埃因霍溫等“非主流聯賽”球隊,也能獲得歐冠冠軍。
與當時代表“聯賽冠軍”參賽的“歐洲冠軍盃”不同,歐洲聯盟杯規模較大,往往聯賽第二第三第四名也能參賽,在這種情況下,像“小世界盃”時代的意甲,因為聯賽整體實力強大,獲得聯盟杯冠軍的幾率就比歐冠更大。歐洲優勝者杯是各國盃賽冠軍參賽,各隊實力參差不齊(畢竟低級別聯賽也能拿盃賽冠軍),盃賽本身偶然性就大,所以優勝者杯幾十年歷史,都沒有哪支球隊能衛冕成功。
在歐冠擴軍之前,球星沒有像現在這麼集中,球星們要轉會時,也沒有把買家的歐冠參賽資格看得很重——馬拉多納選擇那不勒斯,巴喬選擇尤文圖斯,羅納爾多選擇巴薩和國際米蘭,當時這些球隊並沒有獲得歐冠參賽資格,但依舊可以買到各時期的足壇第一人,這在現在是不可想象的(就好比梅西C羅選擇沃特福德或西班牙人這樣的球隊,可能性很低)。
這樣說吧,在上個世紀的“歐洲三大杯”時代,球員有沒參加歐冠,跟能不能獲得金球獎幾乎沒啥關係。 在1990年-2006年之間,像連續17年的金球獎得主(馬特烏斯、帕潘、巴斯滕、巴喬、斯托伊奇科夫、維阿、薩默爾、羅納爾多、齊達內、裡瓦爾多、菲戈、歐文、內德維德、舍甫琴科、小羅和卡納瓦羅),都不是從歐冠冠軍球隊產生,其中的巴喬、維阿和羅納爾多等球星,甚至在沒有參加歐冠的情況下,都能拿到金球獎。
簡單說,就是上世紀的歐冠,在地位方面是比聯盟杯和優勝者杯更高,但沒有現在歐冠對歐聯杯的優勢那麼明顯。 那時候聯盟杯或優勝者杯也能有國際米蘭、巴薩、皇馬、拜仁或曼聯等足球豪門參賽(當時的拉齊奧帕爾馬等球隊也不容小視),也能有馬拉多納、羅納爾多、巴喬、巴蒂斯圖塔、馬特烏斯、菲戈、布馮或克林斯曼這樣的頂級巨星也經常混跡其中。
當然,隨著歐冠在1999年“擴軍”,聯盟杯與優勝者杯合併,四大聯賽的第三第四名也能參加歐冠,歐聯杯淪落為第五第六名的球隊參賽,在含金量方面,自然不如聯盟杯時代。 到了“歐羅巴聯賽”時期,歐聯杯幾乎變成“雞肋”,要不是因為歐聯杯冠軍有歐冠參賽資格的話,估計真沒幾支足球隊的願意像上世紀那樣重視聯盟杯!
對於“歐洲三大杯”時代,你還有哪些印象?你更喜歡當年的“三大杯”還是現在的“兩大杯”?歡迎一起討論。
綠茵守望者
這幾項盃賽差別很大,冠軍盃是俱樂部比賽最高級別賽事,聯盟杯和優勝者杯都是次要比賽,因為冠軍盃的參賽者都是各國聯賽前幾隊參加的比賽,而聯盟杯和優勝者杯的參賽者水平參差不齊,很難與冠軍盃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