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長阪坡一戰,並非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而是因仁義而戰

在三國這段歷史當中,趙雲是大部分人心目當中的英雄人物。他的一生跟隨著劉備的身邊,可謂十分的傳奇,他在戰場之上不斷的為劉備建立新功。當年長北坡一戰,使得趙雲,一戰成名,他在天下的文武群臣當中,可謂是名氣之高。當年很多人都說趙子龍長坂坡去用命救劉阿斗是為了報答劉備,對他有過命的交情。但筆者認為當時趙雲做出這個舉動,並不是為了報答劉備對他的知遇之恩,而是因為劉備的仁義之心使得趙雲甘心去為劉備付出一切。

趙雲長坂坡一戰,並非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而是因仁義而戰

在東漢末年諸侯並起的年代裡,趙雲雄才大略,自己也有一番自己的抱負。他學得一身武功,只為了想在天下當中選擇一個可以跟隨的民主。去改變這亂世當中的局面,讓天下百姓能夠迴歸穩定,不要再有戰爭的存在。當時他投靠公孫瓚,也就是因為公孫瓚當時也是一個仁義之人,在北方也有很大的名聲。很多有名望的人都加入到了公孫瓚的身邊,趙雲得知這個消息也選擇去投靠他,也想和他在這亂世當中一起去征戰沙場,圖取天下。

趙雲長坂坡一戰,並非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而是因仁義而戰

當年趙雲加入公孫瓚的人生病的時候,公孫戰曾經就問了趙雲一個極其刁難的問題。公孫瓚說天下大亂能夠有作為的人很多,而且實力十分強大的也很多,就比如說在你家鄉的袁紹就是一個非常厲害的諸侯,為何你不投靠他,反而投靠一個弱小的我呢?一般人回答這個問題可能會想很久,但是趙雲當時就理直氣壯的說自己選擇輔佐的人,並不是因為他實力有多強,也不是因為他有多麼的厲害。我的標準就是選擇一個能夠拯救天下的一個明君。

趙雲長坂坡一戰,並非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而是因仁義而戰

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趙雲身上有很多良好的品質,他是一個不願意隨波逐流的人。也是一個不願意屈身於一個沒有能力之人的身邊。在趙雲的心中一直想選擇的人,就是像劉備這樣有著遠大的志向,而且在為了這個目標不斷的執著前進。後來公孫瓚的一些所作所為讓趙雲發現他並不是一個可以依附的人,他雖然看似仁義,但是心中去是一個極其不明朗的主公。他的這些所作所為,又怎能得到趙雲的認可?

趙雲長坂坡一戰,並非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而是因仁義而戰

後來他果斷的離開,加入到了劉備的身邊,他發現劉備是一個十分厲害的人物,有著遠大的志向不說,而且一直還在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征戰南北。而且加入到劉備身邊的人物,幾乎都是三國當中十分厲害的大將。可見劉備也是一個用人識人比較厲害的君主,如果能夠在他的身邊做事,一定會實現自己的一番抱負。所以他加入到劉備的身邊,得到了劉備的愛護,再後來諸葛亮又十分的看重趙雲的仁義之心,所以導致趙雲對於劉備十分的忠心不二。

趙雲長坂坡一戰,並非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而是因仁義而戰

所以人們說長坂坡一戰,是趙雲為了,感謝劉備把他帶到身邊而去殺進曹營的。但筆者為什麼會反對這一說法呢?因為趙雲選擇的是一個明君在扶持,所以去曹營當中奪取劉阿斗,完全是趙雲心甘情願的做法,雖然這裡面摻雜一些知遇之恩,但在趙雲心目當中當時並不是這樣想的,她是為劉備的仁義感動而去以身救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