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王后到民族英雄,一個絕望母親的憤怒抗爭

雖然羅馬帝國在公元16年撤出了日耳曼地區,但是這個龐大的戰爭機器並沒有停歇,他們需要不斷的征服來滿足國內日益增長的對財富和奴隸的渴望。

孤懸海外的不列顛島雖然終年被雨霧所籠罩,但是島上豐富的礦產資源、動物皮毛和凱爾特人奴隸引起了羅馬人的覬覦。早在公元前55年,凱撒第一次率領羅馬軍隊登上了這片神秘的土地。不過他的目的並不是征服,而是切斷居住在不列顛島上的凱爾特人對高盧人的軍事援助,因此在遭到凱爾特人頑強抵抗後退出了這裡。

不列顛凱爾特人是古代歐洲分佈廣泛的凱爾特人的一支,大約在青銅器時代晚期,他們從歐洲大陸分批渡海來到了不列顛島。他們分為大大小小數十個部落散步於不列顛島各處,實行原始的軍事貴族制度,以漁獵或者耕種為生。

從王后到民族英雄,一個絕望母親的憤怒抗爭

不列顛凱爾特人分佈圖

公元43年,羅馬皇帝克勞迪烏斯徵發4萬大軍入侵不列顛島。羅馬人利用凱爾特各部落的內部矛盾,採取分化瓦解的策略,經過數十年的滲透和蠶食,佔領了不列顛南部的大部分地區。羅馬人在不列顛實施高壓統治,通過承重的賦稅和高利貸掠奪凱爾特人的財富,甚至不少人因此破產賣身為奴。

愛西尼人的領地位於現代英格蘭的諾福克郡,在羅馬人進入不列顛後,他們是最早投靠羅馬的凱爾特部落之一,因此保留了部分獨立權力。他們的酋長普拉蘇塔古斯依靠羅馬的軍事威懾和資金援助,成為了附近各部落中最有權勢的人。

從王后到民族英雄,一個絕望母親的憤怒抗爭

羅馬進軍不列顛地圖

普拉蘇塔古斯臨死前,將領土一分為二,一半留給他的兩個女兒,另一半用於償還時任羅馬皇帝尼祿的債務。他認為,這樣能讓自己的女兒和羅馬皇帝建立特殊的聯繫,保證部落不會被他人吞併。

但是,普拉蘇塔古斯低估了羅馬人的貪婪。在他死後,當地行政長官德齊安努斯企圖將愛西尼人的領土全部收歸羅馬。普拉蘇塔古斯的妻子,新任愛西尼女王布狄卡拒絕了羅馬人的無理要求。德齊安努斯派人逮捕和鞭笞了布狄卡,並讓人姦汙了她和普拉蘇塔古斯的兩個女兒。愛西尼貴族的財產被洗劫一空,許多人還被運送到羅馬販賣為奴隸。

從王后到民族英雄,一個絕望母親的憤怒抗爭

發誓復仇的布狄卡

遭受奇恥大辱的布狄卡決心起兵反抗羅馬的暴政。公元61年,布狄卡趁羅馬總督蘇埃託尼烏斯率軍進攻威爾士凱爾特人的機會,聯合其他對羅馬統治不滿的部落發動起義。他們將目標對準了卡姆羅多努(現代英格蘭科爾切斯特),這裡是羅馬在不列顛的行政中心。

凱爾特人趁夜攻陷了防禦空虛的卡姆羅多努,他們將整座城市連同祭祀皇帝克勞迪烏斯的神廟一起摧毀。行政長官德齊安努斯逃到高盧。隨後,凱爾特人又趁勝攻陷並摧毀了倫底紐姆(今倫敦)和羅馬的附庸部落卡圖維勞尼人的首府維魯拉米亞姆(現代英格蘭城市聖·奧爾本)。據記載,這三個城市共有7-8萬居民被凱爾特人殘忍虐殺。

從王后到民族英雄,一個絕望母親的憤怒抗爭

布狄卡

根據古羅馬歷史學家卡西烏斯·狄奧的描述,布狄卡身材高大,外貌可怖,嗓音刺耳,滿身刺青,黃褐色的頭髮垂到腰下。她習慣戴著一副粗大的黃金項鍊,穿著色彩繽紛的外衣,罩著一頂用胸針扣緊的厚斗篷。個人認為這個描述有誇張的成分在裡面,一是因為當時羅馬人對蠻族普遍存在的偏見所致,二是凱爾特人在作戰時喜歡全身塗滿藍色的顏料,披頭散髮併發出狂野的戰嚎,使人無法看清她的真實面貌。

羅馬不列顛總督蘇埃託尼烏斯得到消息後,一面緊急回軍鎮壓叛亂,一面下令各地堅壁清野。布狄卡起兵的時候正值栽種糧食的時期,由於她取得的勝利,凱爾特軍隊壯大到20-30萬人,糧草補給成了極大的問題。蘇埃託尼烏斯堅壁清野的策略正中凱爾特人的軟肋,迫使布狄卡為抓緊時間放棄了擅長的游擊戰術,轉而尋求與羅馬軍隊進行正面決戰。

從王后到民族英雄,一個絕望母親的憤怒抗爭

凱爾特人與羅馬軍隊戰鬥

面對三倍於自己的凱爾特大軍,蘇埃託尼烏斯將戰場選在了一處狹窄地帶,以使凱爾特軍隊無法發揮人數優勢。戰場呈現一邊倒的趨勢,臨時拼湊的凱爾特大軍根本不是羅馬職業軍人的對手。戰鬥結束後,凱爾特方面陣亡了8萬人,而羅馬方面只戰死400人。此戰之後,凱爾特人大勢已去,布狄卡服毒自盡。

皇帝尼祿對逃到高盧的德齊安努斯作出了懲罰,並準備從不列顛撤軍。在蘇埃託尼烏斯勝利的消息傳來後,才重新指派的新的總督和行政長官。羅馬人汲取了布狄卡起義的教訓,在不列顛採取懷柔安撫政策,頒佈了民族法令,重新穩定了不列顛的局勢。直到公元410年,因羅馬帝國衰弱,不列顛才恢復了自由和獨立。

從王后到民族英雄,一個絕望母親的憤怒抗爭

布狄卡雕像

後世的英國人將布狄卡視為爭取英格蘭自由和獨立的英雄,在許多文藝作品中對她加以歌頌。現代倫敦威斯敏斯特橋旁,還樹立著她駕駛二輪戰車的青銅雕像。

喜歡作者的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北冥說歷史”,分享更多有意思的歷史故事~

歡迎喜歡本文的朋友點贊、轉發和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