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貪吃的皇帝,可以進食一整天,僅在位八個月就被推翻

公元69年4月15日,隨著皇帝奧托兵敗自殺,維特里烏斯成為了羅馬帝國唯一的皇帝。

維特里烏斯全名奧魯斯·維特里烏斯,出身於羅馬帝國的騎士階級,他的父親魯基烏斯·維特里烏斯曾經擔任過帝國的執政官。騎士階級是羅馬帝國最富有的一群人,青年時期的維特里烏斯沾染了諸多惡性,例如奢靡、貪吃等。但是由於他特別擅長對皇帝曲意迎逢,深受三代帝王,特別是尼祿的喜愛,因此平步青雲。

維特里烏斯曾擔任過阿非利加行省總督、首都負責公共設施的官員等,他在行省獲得了較好的名聲,但是在首都任職時因為盜竊神廟的貢品和裝飾品而備受惡評。

加爾巴稱帝后,任命維特里烏斯為低地日耳曼軍團的司令官,以加爾巴在任時的作為來看,他將這個職位交給維特里烏斯,很大程度上是認為貪吃、奢侈的維特里烏斯不會對自己的地位造成威脅。

一個貪吃的皇帝,可以進食一整天,僅在位八個月就被推翻

維特里烏斯差點因身無分文和債主們討債而無法赴任,他通過恐嚇與勒索嚇跑了債主,還因此獲得了一大筆錢作為盤纏。維特里烏斯到任後,很快與士兵們打成了一片,就連萊茵河上游高地日耳曼軍團的士兵也拋棄了他們的司令官弗拉庫斯,轉而對維特里烏斯表示支持。

很快,對加爾巴不滿的士兵們衝進了維特里烏斯的臥室,將只著內衣的他拖了出來,對他熱烈高呼“皇帝”。維特里烏斯在眾人的擁戴下接受了“日爾曼尼庫斯”的稱號,著手準備率軍南下爭奪皇位。他將軍隊一分為三,由席西納與瓦倫斯各率領一部先行分頭南下,自己則留在高盧繼續集結軍隊以作後援。

在得到奧托戰敗自殺的消息後,貪吃的維特里烏斯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此前隔三差五舉行的晚宴改為每日一次。隨後在處理戰敗的奧托軍的問題下,維特里烏斯犯下了大錯。在一個世紀以前凱撒和龐培的內戰中,凱撒每次獲勝後都會寬恕投降的士兵,而維特里烏斯沒有凱撒的胸懷,他下令解散了近衛軍,處死了所有的百人隊隊長,將士兵們罰為苦役,並對他們大加虐待和羞辱。

一個貪吃的皇帝,可以進食一整天,僅在位八個月就被推翻

在南下羅馬的路上,維特里烏斯每到一處都舉行凱旋儀式、大擺宴席,所有費用都由當地承擔,而麾下的士兵也對當地居民大肆掠奪,犯下累累罪行,惹得怨聲載道。回到羅馬後,維特里烏斯縱容手下士兵禍害首都居民,而他則進行著奢靡、荒唐的統治。他破壞傳統的宗教儀式,殘殺、虐待無辜的人,大肆斂財,賣官鬻爵甚至有傳言他聽信占星術士的話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而殺害了自己的母親。

維特里烏斯特別貪吃,他一天要舉辦早、中、晚和宵夜四場宴會,每場宴會的花費不低於40萬賽斯特斯。他派遣人員四處尋找山珍海味,從海魚肝到孔雀的腦髓,從紅鶴的舌頭到鱔魚的奶汁,什麼稀奇古怪的食物他都能吃下去,吃飽以後用催吐劑催吐然後又繼續吃。在維特里烏斯統治的短短几個月時間裡,被他用於大吃大喝的費用竟然高達9億賽斯特斯,而著名暴君卡利古拉揮霍完提比略留下的2.7億賽斯特斯遺產也花了近3年的時間。

早在維特里烏斯南下羅馬的時候,包括多瑙河、埃及、中東、小亞細亞在內的整個帝國東方軍隊一致擁戴正在指揮“猶太戰爭”的韋斯帕薌登基稱帝,東方各藩屬國也對其表示臣服。而韋斯帕薌的副手穆奇阿努斯率領著“東方軍團”與“多瑙河軍團”會和後率軍西進,兵鋒直指意大利本土。

一個貪吃的皇帝,可以進食一整天,僅在位八個月就被推翻

得知消息的維特里烏斯派遣手下大將席西納率軍迎戰,但是席西納因對維特里烏斯給自己的封賞不滿,決定投降韋斯帕薌。他把這個決定告訴手下士兵,試圖帶領他們一起投降,但是害怕之前被自己虐待過的“多瑙河軍團”的報復,士兵們拒接了席西納的提議,並將他鎖入大牢。至此,維特里烏斯軍在戰前失去了前線總指揮。

雙方的決戰在貝特里亞庫姆展開,史稱“第二次貝特里亞庫姆戰役”。就在幾個月前,維特里烏斯軍在這裡打敗了奧托軍,奠定了維特里烏斯奪取皇位的基礎。與上次的戰鬥一樣,交戰的雙方仍然是“日耳曼軍團”對陣“多瑙河軍團”,只是互換了攻守之勢。滿腔復仇熱血的“多瑙河軍團”這次在戰場上表現神勇,將失去指揮官的“日耳曼軍團”打得大敗。

戰敗的消息傳到羅馬後,失落的維特里烏斯召集部下,宣佈為了國家的和平願意退位,但是害怕“多瑙河軍團”報復的士兵們拒絕了他的請求,絕望的士兵們還殺死了留守羅馬的韋斯帕薌的哥哥薩比努斯。

12月20日,韋斯帕薌軍攻入羅馬,維特里烏斯企圖逃往正在泰拉奇納帶兵的弟弟處,但被“和談”的虛假消息矇蔽,改變主意回到皇宮躲了起來。韋斯帕薌軍的士兵找到了他,維特里烏斯不停的求饒,但是憤怒的士兵們仍舊用繩子將肥胖的他拖著前往古羅馬廣場處決,一路上圍觀的人向他投擲垃圾和糞便,並大聲的辱罵他。最終,維特里烏斯被當眾處死,屍體被扔到了臺伯河中,死時54歲,在位僅8個月。

一個貪吃的皇帝,可以進食一整天,僅在位八個月就被推翻

公元68-69年羅馬地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公元68-69年,自加爾巴稱帝到維特里烏斯被殺,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內,羅馬帝國換了四個皇帝,史稱“四帝之年”。這次內戰是由覬覦皇位的野心家們趁尼祿之死引發的混亂局面挑起的權位之爭,大量士兵和無辜平民在戰爭中死亡,周邊蠻族也趁邊境線兵力空虛發生叛亂和入侵,公元69年“險些成為帝國最後一年”(塔西佗)。韋斯帕薌在結束內戰後,仍需耗費數年時間才能完全消弭這次內戰對帝國帶來的負面影響。

喜歡作者的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北冥說歷史”,分享更多有意思的歷史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