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全方位扶持平臺商家,阿里卻用“收割商家”換股市春風得意?

眼下電商行業的618年中大促正在火熱進行中,就在剁手黨忙著研究各大電商平臺的618省錢攻略時,阿里巴巴卻秀起了股市“成績單”。

阿里在一篇報道中表示,自從開啟天貓618之後,其股價和總市值均應聲上漲。不過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阿里是在美國上市的,所以就算它的股價飆升的再高,收益最多的也是美國人。“阿里賺了中國人的錢,美國人賺了阿里的錢......”還有網友表示,“阿里都是虛的,都是股票上的,和華為沒得比。”

京東全方位扶持平臺商家,阿里卻用“收割商家”換股市春風得意?

京東全方位扶持平臺商家,阿里卻用“收割商家”換股市春風得意?

而根據一名“較真”網友的分析,也似乎驗證了這一點。該網友表示,“2017年阿里全年財報收入1500多億,電商佔了85%,也就是1300多億,國內電商佔了90%,1200億。”

京東全方位扶持平臺商家,阿里卻用“收割商家”換股市春風得意?

“90%裡面的80%,950億是廣告和手續費抽成,直通車和鑽展廣告收入佔70%,天貓手續費和其他抽成佔30%!”上述網友話鋒一轉,又說起了阿里電商板塊的收入來源,“就是說,除了天貓淘寶,整個(阿里)集團其他娛樂、影視、旅遊、文學、雲服務之類的,所有海內外項目加起來,利潤就只佔不到20%......950億都是靠賣家做廣告排名,買廣告和開商城抽成得來,請問要多少個賣家賣多少東西才能擠出950億給馬雲?”

關於阿里電商的營收模式,在網絡上一直存有爭議,有許多商家表示,因為阿里電商收費太高而不能盈利。近日有網友就表示,“直通車點擊費用高的離譜,服裝的點擊費用平均在3-5元作用,點擊轉化率2%-5%,有多少商家真正盈利,全給淘寶(阿里)貢獻廣告費了。”

京東全方位扶持平臺商家,阿里卻用“收割商家”換股市春風得意?

從以上字裡行間的精確數字來看,上述網友很可能就是一名天貓商家。而且可以看出,商家們對阿里電商平臺過高的收費,已經難以承受了。

而另一家電商平臺京東,憑著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尤其是家電、手機、電腦、數碼等電器品類在市場份額上的遙遙領先,近幾年的股價穩穩提升。

在家電品類,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2017年家電網購分析報告》數據顯示,京東在過去一年間所銷售的家電佔據了整個家電網購市場超過60%的份額;在手機品類,根據GfK 對2017年下半年市場主要品牌新品首銷渠道的統計,京東佔比達到72%,行業領先;電腦數碼也不例外。

針對平臺商家,京東則是整合所有資源進行扶持。例如,京東為品牌商搭建的微信小程序商城,可以關聯用戶的京東賬號,實現了京東店鋪粉絲和微信公眾號粉絲的打通。尤其是在此次618到來之際,更是加大力度鼓勵和幫助商家進行私域內容營銷,來提高商家店鋪的粉絲量以及銷售轉化率。

表面數據光鮮的阿里和天貓,經營內部已暴露很多問題。以服務為本的京東,正在穩步提高自己的影響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