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詞裡的“小年”

古代詩詞裡的“小年”

古代詩詞裡的“小年”

整理/老張在路上

在中國大多數地區,農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灶日,又稱“小年”。傳說灶王爺原為平民張萬良,娶妻之後終日花天酒地,敗盡家業淪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討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難當,一頭鑽到灶鍋底下燒死了。

古代詩詞裡的“小年”

玉帝知道後,認為張萬良能回心轉意,還沒壞到底,既然死在了鍋底,就把他封為灶王,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彙報,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覺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為他要上天彙報。於是,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春聯經常有人寫:“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即指此。

這一天,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了。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等到家家戶戶燒轎馬,灑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後,便輪到祭拜祖宗。

古代詩詞裡的“小年”

小年詩詞:

使東川·漢江上笛 (唐)元稹

小年為寫遊梁賦,最說漢江聞笛愁。

今夜聽時在何處,月明西縣驛南樓。

古代詩詞裡的“小年”

桃源篇 (唐)權德輿

小年嘗讀桃源記,忽睹良工施繪事。

巖徑初欣繚繞通,溪風轉覺芬芳異。

一路鮮雲雜彩霞,漁舟遠遠逐桃花。

漸入空濛迷鳥道,寧知掩映有人家。

龐眉秀骨爭迎客,鑿井耕田人世隔。

不知漢代有衣冠,猶說秦家變阡陌。

石髓雲英甘且香,仙翁留飯出青囊。

相逢自是松喬侶,良會應殊劉阮郎。

內子閒吟倚瑤瑟,玩此沈沈銷永日。

忽聞麗曲金玉聲,便使老夫思閣筆。

古代詩詞裡的“小年”

祭灶詩 (宋)范成大

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

豬頭爛熱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團。

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

婢子鬥爭君莫聞,貓犬角穢君莫嗔;

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復雲,乞取利市歸來分。

古代詩詞裡的“小年”

冬夜讀書 (宋)陸游

茂陵病後非平昔,瘦骨竛竮短髮疏。

紅燭悔從長夜飲,青燈喜對小年書。

聖賢親見生非晚,忿欲俱空死有餘。

破屋頹垣君勿笑,更闌弦誦滿吾廬。

古代詩詞裡的“小年”

祭灶與鄰曲散福 (宋)陸游

已幸懸車示子孫,正須祭灶請比鄰。

歲時風俗相傳久,賓主歡娛一笑新。

雪鬢坐深知敬老,瓦盆酌滿不羞貧。

問君此夕茅簷底,何似原頭樂社神。

歲晚書事十首之一 (宋)劉克莊

門冷如冰盡不妨,由來富貴屬蒼蒼。

誰能卻學痴兒女,深夜潛燒祭灶香。

古代詩詞裡的“小年”

賀新郎 席上聞歌有感 (宋)劉克莊

妾出於微賤。小年時、朱弦彈絕,玉笙吹遍。粗識國風關雎亂,羞學流鶯百囀。總不涉、閨情春怨。誰向西鄰公子說,要珠鞍、迎入梨花院。身未動,意先懶。主家十二樓連苑。那人人、靚妝按曲,繡簾初卷。道是華堂簫管唱,笑殺雞坊拍袞。回首望、侯門天遠。我有平生離鸞操,頗哀而不慍微而婉。聊一奏,更三嘆。

古代詩詞裡的“小年”

小年 (宋)文天祥

燕朔逢窮臘,江南拜小年。

歲時生處樂,身世死為緣。

鴉噪千山雪,鴻飛萬里天。

出門意寥廓,四顧但茫然。

縱筆三首之一 (宋)蘇軾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飽蕭條半月無。

明日東家當祭灶,只雞斗酒定膰吾。

古代詩詞裡的“小年”

行都錢歲 (宋)孫嵩

插架餘殘歷,挑燈憶故鄉。

年光蛇赴壑,羈旅雁隨陽。

禁闕迎儺鼓,鄰街祭灶香。

英雄須自力,容易鬢毛蒼。

獻壽 (宋)孫緯

面臉丹如朱頂鶴,髭髯長似綠毛龜。

欲知相府生辰日,此是人間祭灶時。

古代詩詞裡的“小年”

答曾存之 (宋)秦觀(一說張耒)

環堵蕭然汝水隈,孤懷炯炯向誰開。

青春不覺書邊過,白髮無端鏡上來。

祭灶請鄰聊復爾,賣刀買犢豈難哉。

故人休說封侯事,歸釣江天有舊臺。

古代詩詞裡的“小年”

祭灶詩 (宋)呂蒙正

一碗清湯詩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

玉皇若問人間事,亂世文章不值錢。

平江臘月廿五夜作 (宋)陳藻

昨日宰豬家祭灶,今宵洗豆俗為糜。

燔柴夾水明如晝,截竹當階爆御魑。

故國賽還新歲願,老翁回憶幼年時。

才高命薄天相戲,我亦剛腸不肯悲。

祭灶 (宋)佚名

時屆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酒糟塗灶醉司命,男兒酌獻女兒避。

古代詩詞裡的“小年”

春日風雨中 (宋)戴復古

瀟瀟風雨閉柴門,年紀衰頹病著身。

大似梁鴻居海曲,略如公幹臥漳濱。

三春晴暖無多日,一世安閒有幾人。

聞道明朝新醞熟,不妨祭灶請比隣。

寄長沙簿孫昭遠 (宋)楊時

陽城衰晚拙催科,闔寢空慚罪亦多。

祭灶請鄰君自適,載醪祛惑我誰過。

猗猗庭有蘭堪佩,寂寂門無譽可羅。

歸去好尋溪上侶,為投纓紱換漁蓑。

古代詩詞裡的“小年”

再和前韻答達善季辯 (宋)舒嶽祥

北固漫誇城立鐵,錢塘休說浪翻銀。

江山不改英雄泯,宇宙無窮戰伐新。

過眼煙花空似錦,到頭富貴總成塵。

舊時都下逢除夕,果食花餳祭灶神。

次韻謝王使君見贈 (宋)衛博

功成刻楮謾三年,技拙空慚不可傳。

晚事韓門稱弟子,終期幕府頌燕然。

相看霜幹寒猶在,未許蘭膏明自煎。

祭灶乞鄰端有志,只愁多指費囷廛。

與節東歸和同幕送行之作 (宋)陳杰

來參軍事久無功,宜黜而升愧在中。

攬轡登車寧有是,過家祭灶略相同。

送人萬里鷗波白,回首千山騎火紅。

待得故園高臥日,諸君劍佩一時東。

古代詩詞裡的“小年”

朱郎元章以予不得宮觀與諸侄有唱和見寄攬之 (宋)晁說之

莫笑吹笙便得仙,絕勝祭灶事茫然。

白頭吏役徒多犯,黃帽閒居政寡緣。

仰愧高僧能五鬣,俯慚垂柳解三眠。

詩成自贈仍堪寄,聞道衰蒲尚可編。

折桂令 (元)劉庭信

想人生最苦離別。雁杳魚沉,信斷音絕。嬌模樣其實丟抹,好時光誰曾受用,窮家活逐日繃曳。才過了一百五日上墳的日月,早來到二十四夜祭灶的時節。篤篤寞寞終歲巴結,孤孤另另徹夜諮嗟。歡歡喜喜盼的他回來,悽悽涼涼老了人也!

吃灶糖 (清)佚名

歲暮方思媚灶王,香瓜元寶皆麥糖。

粘口何需多如此,買顆先命小兒嘗。

跳灶王 (清)佚名

年關催人諸事忙,乞兒結伴扮灶王。

敲竹歌嗓門前舞,賞錢好言稟玉皇。

古代詩詞裡的“小年”

姑蘇竹枝詞·跳灶神 (清)周宗泰

又是殘冬急景催,街頭財馬店齊開。

灶神人媚將人媚,畢竟錢從囊底來。

(本文圖片為網絡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