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三「小年」,山西各地民俗大搜羅

臘月二十三“小年”,山西各地民俗大搜羅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民間俗稱的“小年”。小年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節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小年被視為過年的開端。從這天起,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俗話說,過了小年就是新年,年的味道越來越濃啦!山西的過年習俗,你還記得多少?

臘月二十三“小年”,山西各地民俗大搜羅

山西境內,絕大部分地區是農曆臘月二十三日祭灶。只有榆社、文水、黎城、陽城等少數地方是臘月二十四日祭灶。因近年關,又被稱為小年。祭灶後家家除塵備食,迎接新年的到來。祭灶是需要美食的。山西民諺有“糖瓜祭灶,新年來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

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糖瓜祭灶君,是讓他嘴巴甜一點“上天言好事”,嘴巴粘一點“少言人是非”;然後,下地保平安。所以家家祀灶時,都有專門的祭品。這些祭品除羹湯灶飯外,還有糖瓜、糖餅以及為灶王爺所騎神馬擺設的供品。

臘月二十三“小年”,山西各地民俗大搜羅

《雲中郡志》有“供湯餅酒果,祀灶神,以求福庇”的記載。在晉北地區流傳著“臘月二十三、灶君爺爺您上天,嘴裡吃了糖餳板,玉皇面前免開言,回到咱家過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的民歌,表現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

晉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的俗話。糖瓜、飴糖、麻糖等吃食本為給灶王爺嘴上抹得吃食,逐漸演變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

臘月二十三“小年”,山西各地民俗大搜羅

臘月二十三,民間講究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山區多吃糕和蕎麵。

晉東南地區,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粘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臘月二十三“小年”,山西各地民俗大搜羅

在祭灶後所有過年的準備工作中,剪貼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動。有各種戲劇故事,還有各種寓意好兆頭的圖案。有新媳婦的人家,新媳婦要帶上自己剪制的各種窗花,回婆家糊窗戶,左鄰右舍還要前來觀賞。

過了二十三,民間認為諸神上了天,百無禁忌。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稱為趕亂婚。直至年底,舉行結婚典禮的特別多。民謠有“歲晏鄉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燈前姊妹私相語,守歲今年是洞房”的說法。

臘月二十三“小年”,山西各地民俗大搜羅

臘月二十三後,家家戶戶要蒸花饃。大體上分為敬神和走親戚用的兩種類型。前者莊重,後者花梢。特別要製作一個大棗山,以備供奉灶君。“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這往往是民間女性一展靈巧手藝的大好機會,一個花饃,就是一件手工藝品。

臘月二十三後,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髮。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呂梁地區講究臘月二十七日洗腳。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開水洗腳。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們也要幫她把腳擦洗乾淨,不留一點汙穢。民間傳有“臘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腳。一個不洗腳,流膿害水七個月”的俗語。

您的家鄉有什麼民俗呢,歡迎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