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說說青島的清明節


民俗——說說青島的清明節

民俗——說說青島的清明節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談到清明節,有點歷史知識的人,都會聯想到歷史人物介子推。據歷史記載,在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飢。後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即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賞所有跟隨他流亡在外的隨從,惟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他帶了母親隱居綿山,不肯出來,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放火燒山,他想,介子推孝順母親,一定會帶著老母出來。誰知這場大火卻把介子推母子燒死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戶戶只能吃生冷的食物,這就是寒食節的來源。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為一。現在,清明節取代了寒食節,拜介子推的習俗,也變成清明掃墓的習俗了

青島是個移民城市,各地的人常年居住在居民擁擠的裡院,因此,清明節的習俗比較豐富多彩,記得童年時代院子裡的鄰居大娘,大爺們總是在清明節的前幾天就互相商量清明節的過法,當然我們青島所有的學校必須這一天到烈士陵園掃墓,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青島基本屬於“和平”解放的城市,每年都到湛山烈士陵園祭奠,聽取老革命講述烈士的故事,因此,那些烈士英雄的事蹟都很熟悉。

多少年以來,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我們青島人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記得我的奶奶死後埋在馬蘭頂公墓(早已經平了)在六十年代的清明節我跟著父親多次去掃墓。後來,我的父親,母親都已經去世,埋在百陵園,我們兄弟姐妹總是在清明節前去掃墓,帶上酒食果品、紙錢,鮮花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青島人在清明節要吃單餅卷蔥,就是把面擀成薄餅,烙餅或者蒸餅都可以,把剛剛發芽的嫩蔥卷在餅內吃。也可以用小蔥炒雞蛋,然後用餅卷著吃。據老人說:清明節要吃單餅卷蔥,那樣會聰明。

還有一個講究,清明節要吃煮雞蛋,理由是清明開始,天氣轉暖,清明節這天每人要吃兩個煮雞蛋,必須早上太陽昇起來前吃完。我們家比較現代,每年清明節都用小蔥炒雞蛋,媽媽蒸些單餅,熬一鍋稀飯,孩子們吃吧。我們大院的鄰居們也是如此。

在清明這天,除祭奠,踏青等活動外,植樹也是很有意義的活動,在學校,每年都要在清明前後到園林種樹。

清明踏青,傳說這一天踏青遊玩,一年不生腳病,所以這一天,院子內的大人孩子都去爬山,貯水山上,櫻花路上,到處都是熟人,很熱鬧。

我們家在貯水山下,大院裡有好多會扎風箏的人,在清明節這天,我們院子的孩子都帶著大人給紮好的風箏去貯水山放風箏,記得我弟弟自己做了個八卦,在吉林路小學的操場上放的很高,很高,院子裡的孩子們特別羨慕。當然,有的孩子放的是齊天大聖孫悟空,還有的孩子放的是老鷹,在清明節這天,讓自己的願望和風箏一起放飛到自由的空間。

記得我們的小學教材有一首二十四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白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能很簡潔,明快的把二十四節氣記在心裡。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

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民俗——說說青島的清明節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民俗——說說青島的清明節


談到清明節,有點歷史知識的人,都會聯想到歷史人物介子推。據歷史記載,在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飢。後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即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賞所有跟隨他流亡在外的隨從,惟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他帶了母親隱居綿山,不肯出來,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放火燒山,他想,介子推孝順母親,一定會帶著老母出來。誰知這場大火卻把介子推母子燒死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戶戶只能吃生冷的食物,這就是寒食節的來源。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為一。現在,清明節取代了寒食節,拜介子推的習俗,也變成清明掃墓的習俗了


民俗——說說青島的清明節


青島是個移民城市,各地的人常年居住在居民擁擠的裡院,因此,清明節的習俗比較豐富多彩,記得童年時代院子裡的鄰居大娘,大爺們總是在清明節的前幾天就互相商量清明節的過法,當然我們青島所有的學校必須這一天到烈士陵園掃墓,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青島基本屬於“和平”解放的城市,每年都到湛山烈士陵園祭奠,聽取老革命講述烈士的故事,因此,那些烈士英雄的事蹟都很熟悉。


民俗——說說青島的清明節


多少年以來,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我們青島人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記得我的奶奶死後埋在馬蘭頂公墓(早已經平了)在六十年代的清明節我跟著父親多次去掃墓。後來,我的父親,母親都已經去世,埋在百陵園,我們兄弟姐妹總是在清明節前去掃墓,帶上酒食果品、紙錢,鮮花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民俗——說說青島的清明節


青島人在清明節要吃單餅卷蔥,就是把面擀成薄餅,烙餅或者蒸餅都可以,把剛剛發芽的嫩蔥卷在餅內吃。也可以用小蔥炒雞蛋,然後用餅卷著吃。據老人說:清明節要吃單餅卷蔥,那樣會聰明。

還有一個講究,清明節要吃煮雞蛋,理由是清明開始,天氣轉暖,清明節這天每人要吃兩個煮雞蛋,必須早上太陽昇起來前吃完。我們家比較現代,每年清明節都用小蔥炒雞蛋,媽媽蒸些單餅,熬一鍋稀飯,孩子們吃吧。我們大院的鄰居們也是如此。


民俗——說說青島的清明節


在清明這天,除祭奠,踏青等活動外,植樹也是很有意義的活動,在學校,每年都要在清明前後到園林種樹。

清明踏青,傳說這一天踏青遊玩,一年不生腳病,所以這一天,院子內的大人孩子都去爬山,貯水山上,櫻花路上,到處都是熟人,很熱鬧。


民俗——說說青島的清明節


我們家在貯水山下,大院裡有好多會扎風箏的人,在清明節這天,我們院子的孩子都帶著大人給紮好的風箏去貯水山放風箏,記得我弟弟自己做了個八卦,在吉林路小學的操場上放的很高,很高,院子裡的孩子們特別羨慕。當然,有的孩子放的是齊天大聖孫悟空,還有的孩子放的是老鷹,在清明節這天,讓自己的願望和風箏一起放飛到自由的空間。


民俗——說說青島的清明節


記得我們的小學教材有一首二十四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白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能很簡潔,明快的把二十四節氣記在心裡。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


民俗——說說青島的清明節


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