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所蘊含的民族信仰與精神

“清明節”所蘊含的民族信仰與精神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4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易經》雲“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逝去的祖先在陰間,是“陰”,墳前的我們在陽間,是“陽”,這一陰一陽的互動,就是“道”。

這個陰陽之道是怎麼運行的呢?那就是“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何謂“繼之者善也”?陰間的祖先之所以有我們陽間的這些後代來繼承血脈,是因為我們的祖先曾經“積善”,因為有“善”,才能“後繼有人”,我們的存在是因為“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是“善的繼承”的結果,這就是“繼之者善也”。

何謂“成之者性也”?“善”有類別,最起碼有陽善和陰善兩種,陽善留名,陰善不留名。而且“善”有大小,有“為國為民”的大善,也有“助人為樂”的小善。因為“善”的類別、大小不同,所以後代的“性”當然也不同,有生男,有生女,有生智,有生愚,這就是“成之者性也”。

何謂“仁者見之謂之仁”,仁者愛人,親親為大,想起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和祖先,而祖先現在卻長眠地下,孤獨寂寞,自然就生出思念的情感來,因此清明節要上墳祭祖,要親親,所以“仁者見仁”。

何謂“智者見之謂之智”,智,“日知也”。隨著年齡漸長,就明白自己將來也會和祖先一樣長眠地下,於是就會生出“繁衍後代、薪盡火傳”的智慧。

“清明節”所蘊含的民族信仰與精神

而“氣清景明,萬物皆顯”的清明一到,植樹造林,種瓜點豆,“道法自然”的智慧也油然而生。

而要想血脈不斷、後代昌隆,就可以從家族興衰歷史中找到規律,就會發現“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的家道,這當然就是進一步的智慧。因此,清明節讓“智者見智”。

仁者“報本尊親”,智者“光前裕後”,這是兩種高層次的見識,雖然“百姓日用而不知”,但是在仁者和智者的帶動下,“君子之道”就在中華大地興起了。

清明節始於周朝,至今已有2500年的歷史,因為古代以孝治天下,加上介子推“勤政清明覆清明”的良好祝願,清明節就得到了歷朝皇帝的重視,唐玄宗就曾頒佈“清明節休假四日”的政令。

唐朝以來,清明節就成為了一個全國性的祭祖掃墓的節日,中國人敬天法祖的思想,“祖宗教育”的獨特宗教,“一陰一陽”的大道理,通過清明節而落地生根,可以說,清明節代表了中國人的“信仰”。

“清明節”所蘊含的民族信仰與精神

樹老根猶健,春回氣自雄,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今天,清明節表達的民族信仰和民族精神,必將在新的時代裡大放異彩!

“清明節”所蘊含的民族信仰與精神

“清明節”所蘊含的民族信仰與精神

——行雲流水,太極乾坤——

雲 | 坤 | 太 | 極 | 書 | 院

當文化融入生活

雅集幽境/聚會聖地/商務會議/課程講座/各類活動/取景攝影

歡迎大眾點評/美團搜索

“雲坤太極書院·東武太極研修院(南京總院)”

體驗太極/古琴/茶道等課程

地址 : 南京市鼓樓區南通路世茂52+商業區3號樓2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