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方蕊原創散文丨記憶中的“小年”

記憶中的“小年”


方蕊原創散文丨記憶中的“小年”


記憶中“小年”不僅是熱情奔放的大紅大紫,也是一幅幅滾動著的民俗畫卷。

村裡老人們把農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稱“小年”。小年也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表達了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兒時隆重的習俗就是家家戶戶請“灶爺”。“辭舊迎新小年忙,擦窗掃地淨灶膛。送得灶王上天去,多多美言迎吉祥。”村裡的頭人會向各家派發天津楊柳青印製的灶爺圖。記憶中奶奶曾經說:“不管是鄉人在外做官、經商或讀書,都要在祭灶日前趕回老家團圓,吃自家做的祭灶糖果,以求灶神祈福、來年全家平安。”奶奶還給我講了這麼一個神話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彙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糖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了。”記憶中奶奶帶我把灶臺的上方打掃得乾乾淨淨,用麵糊張貼的方方正正,然後唸唸有詞地祈求灶爺保佑來年的全家平安幸福。看著滿桌的香蕉、桔子、蘋果、餅乾等誘人供品,我幼小的內心深處很討厭灶爺的貪吃,擔心果盤裡的供品讓灶王爺夜裡來我家偷吃完了,默默記下供品數目。

小年的“二十四”是當地民俗掃塵日子。過了二十四,離春節只剩下六天時間,過年的準備工作顯得更加熱烈。習俗要求要徹底打掃室內,我們稱掃塵,掃塵為的是除舊迎新,拔除不祥。大人把這項工作安排孩子來做,必須認真徹底地進行清掃,做到窗明几淨。記憶中家人會找兩支長長的竹竿綁上條把,我與小妹穿上破衣服忙乎半天時間把房樑上的灰塵打掃得一塵不染,自己搞得灰頭灰臉,看到亮亮堂堂的室內、室外心裡美滋滋的。掃塵後的工作大致就是大人粉刷脫落牆壁,我們擦洗玻璃,然後貼鄰家巧手大娘用紅紙剪制的窗花,堂屋正門中心貼鯉魚跳龍門與大頭娃娃等喜慶的年畫。民俗的掃塵讓家真的煥然一新,心情的愉悅不溢於言表!

小年以後,家家戶戶都要寫春聯與貼春聯。大門上的對聯,是一家家的門面,村裡人特別重視,內容要豐富。村裡有學問書法最好的是私塾劉先生,大人把買好的墨汁與紅紙送過去,但是寫春聯的要排隊等候。寫到誰家的要幫助老先生裁紙與壓紙腳活兒。為了求得一副漂亮的書法要等上好幾天時間,老先生所書寫的詞語基本上孩童都能認得: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等的時間長了,我就知道先生提筆要寫什麼內容了。三十傍晚,娘早已用麵粉做好了漿糊,然後喊我們貼對聯、貼年畫、貼門神。我們搬個凳子貼,母親負責看是不是貼歪了。“左邊低點了……右邊高點了……”經過一番糾正,總算是完成任務。看看大門口左右兩個門板,只見兩個武將看守大門,張飛和關羽一黑臉濃須,一白麵虯髯。春聯貼好了,整間房子喜氣洋洋,萬象更新的氣氛就有了,年味就更濃了。

過小年,必須吃餃子。農家的餃子餡家家戶戶基本一樣,豬肉、粉絲、蘿蔔、大蔥、姜等佐料搭配而成。我們家裡包的餃子都是娘與我的活,娘是包月牙餃子的行家裡手,嫻熟地拿上一張餃子皮,添加上適量的餡,對摺將上方接口處捏緊,然後用虎口捏住餃子皮的兩邊,用力往裡面一掐餃子便可包好了。此外為提高我與小妹的食慾,她變著法地包點月牙餃子與元寶餃子,包元寶餃子步驟只需普通餃子中間對扭就成元寶形了。小年幾天過來,我們全家都吃得紅光滿面了。

小年的到來是一個溫柔的提醒,它告訴我們不親近習俗的人,是永遠長不大的孩子,只有當我們明白了自己的初心,才算是成熟。家鄉是我永遠不能忘記的地方,不管身在何處應該打點行囊——回家過年!


方蕊原創散文丨記憶中的“小年”


【作者簡介】方蕊(女),安徽蕭縣人,蕭縣第三人民醫院醫務人員。業餘時間喜歡舞文弄墨,真誠熱愛生活,常把童年的記憶用跳動的文字排列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童年的回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