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當上皇帝后,本欲立一武姓之人為太子,卻因一原因放棄

眾所周知,女皇武則天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正統的女皇帝。在67歲登基之前,武則天先後經歷了家道中落、被李世民遺忘、出家為尼、復寵李治、二聖臨朝、太后稱制等一系列的大落大起。

武則天當上皇帝后,本欲立一武姓之人為太子,卻因一原因放棄

可以說,武則天的前半生是頗為不幸的,一步步走向人生的最低谷,然而她抓住了李治這棵救命稻草,步步為營,最終更是打破了重男輕女的封建束縛,成功當上了皇帝 ,創造了中國古代歷史上唯一一個女皇神話。

武則天當上皇帝后,建都洛陽,改國號為周。周朝的建立,可以說讓武則天費勁了心思,她也終於迎來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全新時代。

武則天當上皇帝后,本欲立一武姓之人為太子,卻因一原因放棄

然而女皇從一登基開始,就不得不被一大難題所困擾——關於自己皇位的接班人,她一直拿不定主意。是傳位給從皇位退下來,時任皇嗣的親子李旦,還是傳給自己的侄子武承嗣?傳給武承嗣,則大周的國號將得以延續,若傳給李旦(武則天登基後,他主動要求改姓武),不管李旦願不願意,朝中一幫大臣勢必要讓他改回李姓,並恢復大唐的國號。

武則天開始犯難,無論是傳給武家後人,還是自己的親兒子,都不是最理想的選擇,這個問題因此成為一個悖論,隨之耽擱下來。

武則天當上皇帝后,本欲立一武姓之人為太子,卻因一原因放棄

天授二年(691年),時任夏官(兵部)侍郎的李昭德勸諫武皇應當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因為若傳位武承嗣,自古沒有將姑母供奉在太廟裡的。武則天似乎聽進去了一些,卻沒有進一步採取積極行動。

直到當時最具人格魅力,兩度拜相的狄仁傑將同樣的道理又給武則天講述了一遍後,武則天才真正醒悟,將第三子李顯秘密接回洛陽,重新封為太子(皇嗣李旦雖然一直在武皇身邊,李顯回來後卻也只能拱手讓出第一順位)。武承嗣也因為自己太子夢碎,沒多久就憂憤而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