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定製酒亂象追蹤:莆田系老闆隱身白金酒背後

2月18日,貴州茅臺集團下發《茅臺集團關於全面停止定製、貼牌和未經審批產品業務的通知》,這可以說是此前茅臺集團“瘦身”動作的延續。

茅臺定製酒亂象追蹤:莆田系老闆隱身白金酒背後

延續“瘦身”動作 茅臺點名批評白金酒

通知稱要求全面停止包括茅臺酒在內的各子公司定製、貼牌和未經審批產品所涉業務,相關產品和包材在未經集團允許的情況下,就地封存,不再生產和銷售。

同時,文件中還對旗下白金酒公司做出重罰,根據“通知”,茅臺集團白金酒公司在生產經營中屢次違反茅臺集團品牌管理規定,近日又出現重大違規行為,對茅臺的品牌聲譽造成了嚴重影響。茅臺集團決定不再授權白金酒公司使用集團知識產權,生產業務由保健酒業公司接管。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此次茅臺集團全面停止定製、貼牌和未經審批產品業務三項業務,可以說是此前茅臺集團“瘦身”動作的延續。這三項業務都處在無序狀態,給茅臺產生了內耗,品牌受到負面影響。此次品牌調整,一來為了繼續強化和提升茅臺的品牌價值,預防無序開發對於茅臺主品牌的傷害,同時還可以實現產品的市場置換,給茅臺自己的系列酒、嫡系部隊留下成長空間。調整短期內會對茅臺集團的業績產生一定的損失,但是對於品牌的價值維護來說,還是利大於弊的。

2019年是茅臺集團奔向“千億”的衝刺之年,目標劍指營業收入突破1000億元。過去的2018年,茅臺集團實現營業收入859億元和淨利潤396億元。

在2019年度工作會議上,茅臺集團方面亦表示,將集中打造一批40億元、30億元、20億元、10億元級大單品,推動“茅臺家族”系列發展壯大,形成更強大的茅臺品牌集群。

“以當前形勢,茅臺必須有更大的擔當和作為。要多方著手、想方設法,在股份公司之外,把其他子公司儘快打造成集團新的增長極。”茅臺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李保芳在上述會上亦強調,所有子公司都要緊緊圍繞‘千億’目標,統籌安排任務,明確具體指標,嚴格計劃管控,加強目標管理,強化考核督促,全力推動平衡發展、充分發展。

莆田系隱身背後

據騰訊新聞《潛望》報道,一位接近茅臺的知情人士對《潛望》表示,“2013年成立白金酒,是看到五糧液當市場推出了黃金酒,作為市場牽制,茅臺內部推動,整了這個白金酒公司出來。”

白金酒推出伊始,產品實行專賣制,只在全國各地白金酒禮行專賣。後來在茅臺集團白金酒公司董事、總經理蔡芳新的推動下,開始轉向企業定製。蔡芳新也在公開場合稱讚定製白酒的作用:定製企業除將定製酒用於接待,還用作企業伴手禮贈予自己的客戶,企業定製酒客戶的回頭率高達86%。

公開數據顯示,通過企業定製這一策略,白金酒2018年已經完成1000家企業定製,並定下目標稱2020年將這一數字變成3000家。然而宏偉目標背後,卻是白金酒多次的虛假宣傳,被消費者起訴以及茅臺集團內部通報批評。

就在其成立的2013年,海口一位市民張先生花費69.7萬元,購買了一批包括年份15年、30年的“茅臺白金酒”,事後發現宣傳資料中自詡有五十多年的釀造歷史,明顯涉及虛假宣傳,張先生認為年份15年、30年存在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的行為。最終,茅臺白金酒被判退賠200多萬。

此外在2018年,茅臺集團內部通報指出,白金五星級酒未經集團審批,在網絡購物平臺銷售時,以“茅臺集團出品原漿酒”為噱頭宣傳推介,存在誇大宣傳,內容誤導公眾的嫌疑。

根據工商資料,貴州茅臺酒廠(集團)白金酒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13年5月31日,四家股東分別為貴州茅臺酒廠(集團)保健酒業有限公司、北京白金至尊酒業有限公司、北京裕恆安

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作)和國信文化藝術股份有限公司。

而國信文化藝術股份有限公司,屬於一位醫療行業起家的莆田商人林國良。

林國良被稱作莆田系醫美領域的代表人物之一,最早航運起家,後在南京設立南醫大友誼醫院,並在2010年設立華韓整形醫院,通過直接及間接持股的方式控制華韓整形57.55%的股份,為華韓整形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

2013年,林國良從醫療圈子跨界至白酒業,其聯合茅臺等多家公司,成立貴州茅臺酒廠(集團)白金酒有限責任公司,並擔任公司董事。

林國良近年來頻頻以“茅臺集團白金酒公司董事”、“白金酒公司領導”等名義出席白金酒營銷大會、戰略大會。在公司領導介紹中,通常僅排名在“白金酒創始人、茅臺集團白金酒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蔡芳新之後。

隨著白金酒被叫停,林國良的“白酒飛躍”故事被意外打斷。(本文部分內容來自騰訊新聞《潛望》記者何西《茅臺定製酒亂象追蹤:莆田系老闆林國良隱身白金酒背後》一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