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最有力的司法制度之一!检察机关为何要用霹雳手段干这件事?

今天媒体关注的两个热点,同是环保主题。

第一个热点高达海拔8848米。中国为了保护珠穆朗玛峰生态环境,决定将观赏点下撤2公里: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绒布寺以上核心区旅游,这意味着珠峰生态保护再度升级。

全世界最有力的司法制度之一!检察机关为何要用霹雳手段干这件事?


另一个热点就发生在祖国的心脏北京。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来了一批“熟悉”的客人,他们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在这里回答记者提问,介绍生态环境检察工作“升级”情况。

来到发布会的有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第一检察厅厅长张志杰、第八检察厅厅长胡卫列,以及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司长别涛。之所以说“熟悉”,是因为在1月3日,国新办新年的首场新闻发布会就邀请了最高检检察长张军等领导同志参加。

全世界最有力的司法制度之一!检察机关为何要用霹雳手段干这件事?


仅仅过去一个多月,检察工作又登上一个“首场”——春节后的国新办举行的首场发布会。从两个“首场”可以直观感受到检察工作的重要性。此次新闻发布会的主题生态环境保护,则让重要性更加凸显。

会上发布的消息亮点叠出——

“这项制度让中国拥有全世界最有力的司法制度之一”

发布会上,大检察官张雪樵开场第一个问题,就讲到一桩“秘闻”:

2018年夏天,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欧洲环境保护协会共同召开了一个研讨会。会上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说,中国检察官代表公益提起诉讼,甚至可以把政府部门作为被告,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个体系,光这一项制度就使得中国的司法制度成为全世界最有力的司法制度之一。


全世界最有力的司法制度之一!检察机关为何要用霹雳手段干这件事?


公益诉讼,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通过司法手段保护生态环境的职责。

通过公益诉讼,检察院不仅能够单独或附带提起民事诉讼,追究个人和单位破坏生态环境法律责任,甚至还可以把政府推上被告席,追究他们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行政责任,这也就是联合国高官所说的“了不起的体系”——行政公益诉讼,这种保护环境的强力司法手段,全球罕见。

而“最有力的司法制度”要实现环境保护的效果,还必须要通过严格的法律适用和法律实施。毕竟,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那么这项制度的执行如何,效果如何?相较于2018年全国检察机关近6万件生态环境类公益诉讼的数字,也许一则来自美国的“趣闻”更能说明这个问题:

昨天,美国航天局NASA兴奋地发了一条推特:根据卫星观测,过去的20年里,地球变得越来越绿了!是中国和印度的行动主导了地球变绿!

全世界最有力的司法制度之一!检察机关为何要用霹雳手段干这件事?


研究数据说,仅中国一个国家的植被增加量,更是占到过去17年里全球植被总增加量的至少25%。天更蓝,水更清,绿地和树林不断填充着我们的生活空间,不仅让中国受益,更让整个星球生机盎然。

中国检察机关的严格依法提起公益诉讼,就是让这一切实现,中国惠及全人类的行动之一。

这是中国整个生态环境保护的组合拳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效果在地球之外都看得见。

“中国的公益诉讼是不是软弱无力?”

把视角从辽阔的宇宙拉近到我们身边,有媒体记者敏锐地发现,其实去年中国检察机关59312件公益诉讼案件中,有97%并没有进入法院进行诉讼,而是在前置程序就结案了,相比“全球最有力”的称号,似乎名不副实。

不经历庭审的对抗,没有法院的生效判决,记者直言不讳地提问:“这是否表明这项制度缺少法律刚性、软弱无力?”

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行政机关的一员,接受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对象,出席发布会的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司长别涛谈了自己的观感:

一个行政机关在公益诉讼前置程序中,收到来自检察机关的检察建议后,上级机关、纪检监察、公众,甚至当地的人大,包括检察机关,都在监督。行政机关做的怎么样,有没有履职,检察机关提出了检察建议,有没有整改等,至少有来自三四个方面的压力。


全世界最有力的司法制度之一!检察机关为何要用霹雳手段干这件事?


正是在这种囊括所有法定监督形式的压力下,行政机关往往会纠正怠于履职的行为,认真查处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履行保护生态环境的职责,环境恢复了职责履行了,自然就不需再对簿公堂。至于之前涉嫌渎职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该处分的由行政机关处分,涉嫌犯罪的,检察机关会依法向纪委、监委相关部门移送相关的线索。

事实上,在环保攻坚战中,政府问责了上千名官员。根据别涛司长在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去年的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筛选了103个典型案例,有的十分恶劣,表现为虚假整改、表面整改、敷衍整改。约谈了32个地方党政领导,要求地方党委政府进行整改。

全世界最有力的司法制度之一!检察机关为何要用霹雳手段干这件事?


正是这样的制度设计,打通了司法和行政之间“任督二脉”,气贯丹田。让法律监督并不意味着激烈的对抗,而是在以人民利益为中心保护公共利益的共同价值取向中,形成了配合协作的生态环境保护合力。“全球最有力”的手段,实现的是双赢,多赢,共赢的法律效果,不是软弱无力,而是一心为民的柔肠。

这是中国的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制度特色之所在,也是它的威力之所在,同时也是它的魅力之所在。

“用法治的霹雳手段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厉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大会上强调的理念。

发布会公布了2018年的一组数据:

在刑事检察领域,共批准逮捕涉嫌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9470件15095人,起诉26287件42195人。在公益诉讼案件领域,共立案办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类案件59312件。办理诉前程序案件53521件,提起相关民事公益诉讼和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1732件。最高检单独或与公安部、生态环境部联合挂牌督办56起重大环境污染案件,比此前3年的总数还要多。


张雪樵副检察长表示:

全国检察机关确保用法治的霹雳手段,为依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为何检察机关要如此突出生态环境?在三大攻坚战之一的污染防治攻坚战背景下,可以理解得更加透彻。

全世界最有力的司法制度之一!检察机关为何要用霹雳手段干这件事?


绿水青山,意味着民生所系民心所盼,代表着金山银山可持续发展,还有一个重要的内涵——安全。环境,是新时代人民群众增长最明显的需求之一,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提升环境质量、解决好百姓关注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对我党执政的新考验。

习近平总书记曾振聋发聩地连续发问:“如果仍是粗放发展,即使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那污染又会是一种什么情况?届时资源环境恐怕完全承载不了!”“经济上去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大打折扣,甚至强烈的不满情绪上来了,那是什么形势?”

同时,在历史的交汇点上,我国正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合理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与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全球环境严峻挑战,是增强我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正是在这样的认识里,才能看到突出生态保护是政法机关生来就扛在肩头,不变的责任和担当。

把生态环境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为民谋利,为国分忧,为建设人类共同的绿色家园提供中国法治的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