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筆談189:他不停生病、和太后大臣不和,剛好起來就一病不起

本號(紀巖松)打算以連載的形式,從大宋的人和事入手,以史料為基礎,用通俗語言、清晰邏輯再現北宋100多年政權的跌宕起伏,姑且起名《宋史筆談:北宋王朝盛世夢》。此篇為189篇。


早就煩透了臺諫官員聒噪的趙曙,在長達一年多的“濮議”事件中,憑藉宰執的力量終於贏了,給了自己生父一個名義。

以前兩朝皇帝,說得好聽是民主,說得難聽是軟弱;現在,趙曙當政,他終於可以自己說了算。

大宋立國已經百年,冗官等積弊日深,他決定緩貢舉、嚴考核、少推恩;他要勵精圖治,他要去除雜音,他要堅定不移,他要成為有為之君。

但很快,他又病了。這次是真病了,確實是身體不爭氣。

宋史筆談189:他不停生病、和太后大臣不和,剛好起來就一病不起

大臣們不會想到皇帝快到大限了,就是他自己也不相信。

1066年十月,趙曙還專門寫了一紙手詔安慰別人,說,不用擔心,朕的病馬上就會好的!

但皇長子、潁王趙頊知曉內情,他比較擔憂父皇身體。經他要求,趙曙開始減少政務。

到了十一月,不管怎樣用藥,趙曙身體都未好轉,連話都說不出來,全憑一支筆處理事情、跟他人交流。

請立太子

此時,大臣們開始想起了幾年前趙禎重病那一幕,國運堪憂啊。

宋史筆談189:他不停生病、和太后大臣不和,剛好起來就一病不起

趙禎

新任的監察御史裡行劉庠見狀,奏請立皇太子。

趙曙非常不高興,你們這就開始做最壞打算了?這不是詛咒朕嗎?!

皇帝病危而又不願立太子,正是非常時期,韓琦再次扮演起顧命大臣的角色。

一天,韓琦等人前往福寧殿問候趙曙起居。

退出時,趙頊站在寢門邊一臉憂愁,向韓琦詢問道,如今該怎麼辦?

韓琦說,願大王朝夕不離陛下左右!

宋史筆談189:他不停生病、和太后大臣不和,剛好起來就一病不起

趙頊答道,這是自然,此乃人子之職。

韓琦看著18歲的皇長子,意味深長地說,我不僅僅是這個意思!

趙頊馬上明白了韓琦的言外之意。父皇病危,自己作為長子,必須警醒、警惕,自己也有權利和義務準備擔當重任。

突然駕崩

十二月二十一日,趙曙病情突然加劇。

韓琦率輔臣們探望過後,上前請示,陛下久不視朝,中外憂心,還是要早立皇太子,以安定眾心!

趙曙對韓琦還是信任的,他現在也明白,自己恐怕是無力迴天了,只好點頭默認。

韓琦見狀,馬上將筆遞到趙曙手中。

趙曙費了半天勁,好不容易寫下幾個字:立大王為皇太子。

韓琦一看,知道大王指的是潁王,但意思太含糊了,恐怕日後生變,就說,陛下意思肯定是立潁王,還要勞煩陛下寫清楚點!

趙曙又拿起筆,在後面費力加上了“潁王頊”三個字。

韓琦得此墨寶,迅速交給內侍高居簡,命翰林學士草擬詔書。

事關重大,翰林學士承旨張方平要親自確認。他來到御榻前,可根本聽不清楚趙曙掙扎著說出來的那幾句含糊話。

宋史筆談189:他不停生病、和太后大臣不和,剛好起來就一病不起

見張方平不開竅,趙曙急得用手在床几上來回劃。

張方平這才醒悟,趕緊學韓琦那樣將筆遞上。

趙曙寫下十個字:來日降制,立某為皇太子。

至於這個關鍵的“某”到底是個什麼字,張方平辨認半天就是認不出來。他又將筆遞上,請皇帝寫清楚。

趙曙再次費力寫下“潁王”二字,怕還不清楚,他又寫下“大大王”三字。

張方平確認後,退下起草詔書。

第二天,宣佈立潁王趙頊為皇太子,並決定於來年正月十九日舉行皇太子冊禮。

宋史筆談189:他不停生病、和太后大臣不和,剛好起來就一病不起

趙曙見詔書已下,而輔臣們圍在御榻前,一副如釋重負、歡欣鼓舞的樣子,他知道,恐怕這次真的將一病不起了。

想到自己正值壯年,卻被他們逼著緊急立太子,他不禁潸然淚下。

見到如此情景,樞密使文彥博退出宮後對韓琦說,看到陛下臉色了吧?人生至此,就算是父子也不能無動於衷!

韓琦冷靜理智地答道,國事當如此,還能怎麼辦!

是的,國事不能講私情,為平穩大局,如果不早立太子不防患於未然,後果不堪設想。

半個月後,韓琦不禁為自己的決斷感到慶幸。

1067年正月初八,皇太子冊禮都還未舉行,在位不到四年的趙曙就駕崩於福寧殿,時年35歲。

時年19歲的趙頊繼位(史稱宋神宗),尊50來歲的曹太后為太皇太后,35歲高皇后為皇太后。

歷史即將翻入新的一頁。


多謝欣賞。讀完此篇,如仍感興趣,敬請關注本號(紀巖松),後續連載更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