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撞過南牆、東西方全不亮的年輕人,做了北漂才發跡,還稱帝了

總有人認為,歷朝開國皇帝中,數趙匡胤得位最易。雖然不無一定道理,可趙匡胤的職業道路,在遇到柴榮之前,也非常失意、失敗。

960年春節期間,後周禁軍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被逼”黃袍加身。隨後,柴榮之子周恭帝柴宗訓禪位給趙匡胤,宋朝建立。大凡讀過中學歷史的,對這段都耳熟能詳。貌似趙匡胤的發跡很是偶然,其實這一切都是他數年披肝瀝膽的必要。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否則成功早就就爛大街了。

這位撞過南牆、東西方全不亮的年輕人,做了北漂才發跡,還稱帝了

小趙同學的父親趙弘殷為後漢禁軍中下級軍官,沒辦法為兒子安排比較好的工作。見當不了二世祖,趙匡胤二十一歲那年離開家門闖蕩,從東京汴梁前往投奔河東節度使劉崇,此人系後漢開國皇帝劉知遠的親弟弟。劉崇於是安排他去當太原府下面的縣級鎮將,主要任務是收稅。小趙不願意搶錢,自然交不了差,只好離開山西前往關中再試試。

他在關中渭州的經歷更悲催,因為賭博不但被賭友們群毆,還把他身上的錢一搶而光,搞的小趙還差點因為吃霸王餐被扭送到官府去。

北邊和西邊都不太能混的下去,趙匡胤決定到南邊千里之外的復州(湖北仙桃)碰碰運氣,投靠父親的老朋友、復州防禦使王彥超。誰想這老王連他的面都不願見,隨便讓人扔了十貫錢(十兩銀子)將他打發走了。這裡還有個段子,趙匡胤登基後翻老賬,責問老王當年為什麼不收留自己。老王真會來事,趕緊跪下鄭重說道,我小王當年不過一個區區小官,池塘裡的水怎麼能容的下您這條真龍呢?這回答必須給滿分,少一分都過意不去。

這位撞過南牆、東西方全不亮的年輕人,做了北漂才發跡,還稱帝了

稍後,趙匡胤終於在隨州刺史那裡找到了份工作。因為與刺史的兒子不和,只得主動走人,趙匡胤再次處於失業狀態。可想而知,這個立志奔出一番事業的年輕人內心有多苦悶,一如中國第四代導演鏡像下殘酷的青春。

總之,在初入江湖的幾年時間裡,趙匡胤啥都不順,感到萬分沮喪,甚至開始懷疑人生。在襄陽一個老僧的指點下,他決定往北再試試,前往鄴都直奔後漢樞密使郭威大營。

雖然他並不算太受郭威重用,可是在這裡他有幸受到了郭威的外甥兼養子柴榮的青睞。柴榮繼位後,趙匡胤的人生如同開掛了一般,先後在柴榮親征的河東之戰、淮南之戰、攻打南唐等重大戰役中猶如定海神珍,起到決定性作用,逐漸加官至殿前散員都虞侯、殿前都虞侯,匡國軍節度使兼殿前都指揮使、殿前都點檢。

這位撞過南牆、東西方全不亮的年輕人,做了北漂才發跡,還稱帝了

直至三十三歲那年(960年),柴榮死後,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從柴氏孤兒寡母手中接過來璽印,在後周版圖上戳了一下,宣佈天下從此姓趙。雖然手段有些不堪,但他配的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