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貨運市場規模達萬億,競爭不能比“燒錢”

盤和林

日前,同城貨運平臺貨拉拉宣佈已完成由高瓴資本D1輪領投、紅杉資本中國基金D2輪領投的融資,此輪融資金額為3億美元。有報告顯示,國內同城貨運市場規模已經達到萬億。近期,同城貨運再度引發資本青睞,市場競爭越發激烈。

同城貨運顧名思義,就是僅提供一個城市內點到點之間的短距離物流配送,配送貨品以大件(數量大、體積大)為主,不過資本市場關注的往往是互聯網同城貨運平臺。

同城貨運市場規模達萬億,競爭不能比“燒錢”

貨運行業具有高度分散、車貨匹配效率低下等特徵,貨車資源閒置和浪費的現象也較為嚴重,市場需求和行業痛點並存。而行業的痛點往往是“互聯網+”企業的機遇,因此,這兩年各路資本紛紛佈局,市場增長較快,據統計,中國同城貨運行業市場規模從2014年的8200億元增長至2016年突破萬億元,到2017年這一規模已經達到1.1萬億元,初步統計2018年中國同城貨運行業市場規模達1.2萬億元。在規模擴大的同時,市場競爭也愈發激烈,逐漸形成了搬運幫、貨拉拉以及快狗等頭部企業,但也有不少基於互聯網同城貨運平臺相繼倒下。

同城貨運是一個低頻次、個性化的市場,這與滴滴出行等高頻次市場完全不同。同城貨運每月運單量與滴滴相去甚遠,這就意味著其用戶群的增長較為緩慢,不夠活躍。同時,與出行不同,每一個客戶的每一單都包含著不同的貨物量、不同的時限要求。這就意味著,為了保證少量訂單能夠吸引更多的客戶,公司必須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對每一單提供個性化服務,保證客戶滿意,奠定一定的口碑基礎,進而在行業中站穩腳跟。

這就引申出同城貨運行業所存在的兩個問題,一是同城貨運的標準化建設遠比出行復雜,線路時間、貨物類型、重量體積、車型需求、司機的可信任程度等標準化難度非常大。這對平臺公司提出了很大的挑戰。二是同城貨運平臺公司盈利難度大,貨運由於標準化程度不高(個性化)、頻次低導致營運成本,難以形成較大的交易量和司機日活量,抽傭等盈利難度遠比滴滴難度大。與此同時,由於群體的原因,難以拓展其他的盈利模式,例如流量價值變相難。

同城貨運市場規模達萬億,競爭不能比“燒錢”

筆者認為,同城貨運最大的突破口在於提高“智慧程度”,即以大數據、智能化等進一步提高車與貨物的匹配度,充分調動閒置資源,降低機會成本;提高標準化建設,非標產品無法實現規模化利潤,可以根據貨物量、時限設定等需求建立不同的標準模板,對應不同承載量的卡車,運輸隊伍人員配備等等,這樣就可以做到同質化、標準化經營,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業務效率。

而且,一味地燒錢也並不是行業長久發展的方法。快遞作為和同城貨運較為相似的物流行業,雖然行業競爭較為激烈,但是如今已經形成了各個公司差異化經營的基本格局,順豐、申通等各有所長,能夠和諧共存,共同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所以,同城貨運的未來並不會是行業內你死我活,而應當是各個公司發掘自身的獨特性,建立屬於自己的用戶群。

實際上,我們可以用普通火車和高鐵的關係來類比。雖然高速鐵路具備耗時短,開到站準確,平穩乾淨等優勢,但是依然取代不了普通火車的地位,就是因為消費者的需求是多樣化的。同樣,貨運行業也是如此。各家公司可以找尋更適合自己的產品特點,也可以加強各個公司之間的良性合作。例如有的公司專業運輸瓷器等易碎品,保護嚴密,主打安全;有的公司更擅長距離運輸家居等大型物件,主打快速、及時······ 這樣既可以對行業進行細分,各家公司和諧共處,也有利於滿足消費者更豐富的需求,讓行業實現多元化發展。

同城貨運市場規模達萬億,競爭不能比“燒錢”

綜上,竊以為,未來同城貨運行業,大數據化管理,智能化服務,差異化經營將會成為發展趨勢,也只有契合這三個特點的公司才能在這場行業熱潮中生存下來。(作者系知名經濟學者、應用經濟學博士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