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把W叫做“達不溜”的你一點都不洋氣

還把W叫做“達不溜”的你一點都不洋氣

在很久很久以前

有那麼一天,天很藍,微風習習,太陽依舊東昇西落

好像是星期一,可能是星期二,沒準是星期三,星期四或星期五也不好說

那天在學校,所以肯定不是週六和週日

還把W叫做“達不溜”的你一點都不洋氣

意大利語的字母表裡並沒有JKWXY五個字母,但你沒有歸沒有,想法兒也得讀

每個字母英文的發音都不難,但用意大利語來讀就不是這麼回事兒了,除了“X”之外的字母發音之難令人髮指

J:ilungo(一籠狗)

K:cappa(卡帕)

W:doppia vu(逗比啊 VU[這個是真心用漢語拼語拼不出來了])

X:ics(一磕四)

Y:ipsilon(伊普思隆)

還把W叫做“達不溜”的你一點都不洋氣

“doppia”在意大利語的意思和英語的“double”一致(拼寫也像,再次證明英語與拉丁語的近親關係)

“W”的拼寫仔細一看不就是兩個“V”麼

感覺整個人生都豁然開朗

還把W叫做“達不溜”的你一點都不洋氣

小學三年級開始接觸英語(上世紀末大多數小學還沒開始普及英語),從郭老師到Mary老師全都教導“W”叫達不溜,身為北京市著名三好學生的xxx本人從沒想過達不溜還有別的意思

還把W叫做“達不溜”的你一點都不洋氣

達不溜=double u

有沒有眼前一亮,顛覆人生觀?

還把W叫做“達不溜”的你一點都不洋氣

還把W叫做“達不溜”的你一點都不洋氣

那為什麼在英語裡的發音是double“U”而不是“V”呢?

這個首先要從英語的起源說起

還把W叫做“達不溜”的你一點都不洋氣

英文字母淵源於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淵源於希臘字母,而希臘字母則是由腓尼基字母演變而來的。

還把W叫做“達不溜”的你一點都不洋氣

大約公元前13世紀,腓尼基人借鑑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批字母文字,共22個字母(無元音),他們分別是:A、B、C、D、E、F、G、H、I、K、L、M、N、O、P、Q、R、S、T、V、X和Z。到了公元前2世紀時,拉丁語的出現吸收了已知的22個字母,再加上字母y形成了早期的拉丁語字母表

還把W叫做“達不溜”的你一點都不洋氣

光陰荏苒歲月如梭,時間哐嘰來到了11世紀,人們又把兩個“V”連起來變出了一個做輔音用的“W”,把“I”稍稍變化而另創出一個輔音字母“J”,為方便區分元音的“V”和輔音的“V”,又把原來的“V”的下方改成圓形而定為元音“U”,如果到拉丁語國家旅行時候不妨多加留意,絕大多數的遺蹟中,雕刻在石料上的文字裡只有字母“V”而看不到“U”的身影,有些單詞乍一看會覺得眼生,但要是把“V”換成“U”就會覺得與現代英文有些相似。這樣,原來的23個字母再加上“U”、“W”、“J”三個字母,就構成了26個字母的字母表了

還把W叫做“達不溜”的你一點都不洋氣

生活在歐洲的人們普遍認為,字母“W”是由“VV”組合而成,因此發音上才有了一開始所說的意大利語中doppia vu的發音

還把W叫做“達不溜”的你一點都不洋氣

要是不出意外,如今的“W”發音應該是“double v”才對

事情的轉折發生在大不列顛島上

還把W叫做“達不溜”的你一點都不洋氣

來自丹麥、德國西北沿海一帶的盎格魯人與撒克遜人帶著各自的文化西渡到大不列顛島之後,與當地的土著人-凱爾特人等相互融合,逐漸形成了安格魯撒克遜民族,即現在英國人的祖先。

老盎格魯撒克遜人在這大不列顛島上休養生息,文明水平急速提高,知識廣泛傳播和記錄。有一天不知道哪位文學愛好者在書寫時玩起了花活,為求美觀而將字體進行了花式的設計,把“W”寫成了連在一起的兩個“U”。人們眼前一亮,這一手花體是真不賴,絲毫不亞於國人對於宋徽宗瘦金體的喜愛,老英國人開始逐漸習慣在日常書寫中將W寫成UU的式樣。在當時的語言體系中,字母“U”的發音已經演變與今日無異,長期的書寫習慣導致了人們對於uu組合的認可,之後逐漸將“W”的發音“double v”改成了“double u”

還把W叫做“達不溜”的你一點都不洋氣

所以說,好好寫字,沒事兒別玩兒花活

來源參考:

【Grammarphobia】

https://www.grammarphobia.com/blog/2011/04/double-u.html

【知乎 @Belleve】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150798

VXID:之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