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第一之浙江龙盛(600352)全球最大的纺织品生产供应商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本人会在新年里逐步分享我们A股中的世界第一,能做到全球的巅峰,都不是一般的公司,值得我们尊敬与长期跟踪,今日分享:

浙江龙盛:600352 全球最大的纺织用化学品生产服务商

A股第一之浙江龙盛(600352)全球最大的纺织品生产供应商

已经走出了短期底部,质地优良,业绩优良,世界第一,值得长期跟踪,逢低吸纳。

公司是染料市场定价者

[size=1] 我国分散染料产能主要集中在浙江龙盛、闰土股份( 002440 ,股吧)和吉华集团三家企业,CR3超65%,而下游的印染行业产业集中度较低。此外,下游印染企业更换染料供应商会增加其复配和操作难度,从而延长其生产周期,影响印染效果稳定性,通常生产稳定之后会选择固定的染料供应商。所以,染料企业拥有较高的议价权。

公司已拥有境内专利180项,境外拥有主要专利上千项,总计超2000项专利。其中的ZL99104177.1为分散染料核心专利,对市场其他竞争者有很强的约束力。2013年,公司与第二大分散染料企业闰土股份就专利侵权达成和解,并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另外,吉华集团也向公司支付专利使用费,公司掌握行业话语权。

在产业高度集中的背景下,分散染料价格逐渐表现强势,主要企业产品毛利率均在40%以上。染料在下游印染企业成本中占比较小,印染企业对价格敏感度较低,预计未来分散染料价格仍有上涨空间,按公司年产分散染料11万吨分散染料计算,价格上涨1000元/吨,公司净利增厚0.8亿元。

相对于分散染料,活性染料市场集中度较低,竞争较为激烈,主要企业毛利率均在20%左右。环保督查淘汰了部分中小产能,具有中间体生产能力的龙头企业充分受益,预计浙江龙盛活性染料年产5万吨,价格每上涨1000元/吨,净利增厚0.36亿元。

[align=center]中间体将成新增长点

原材料在染料生产成本中的比重超过七成,而中间体占据了其中的绝大部分。控制了染料中间体,可以直接影响相应染料的生产成本。公司的中间体业务从2004-2005年开始逐步显现,发展非常迅速,板块对于公司的利润贡献度逐年提高。目前间苯二酚和间苯二胺是中间体板块的主打产品,并有包括蒽醌类中间体等在内的新品种不断上市。未来中间体板块仍将是公司核心的利润增长点。

公司目前拥有间苯二胺产能5万吨,主要在子公司浙江安诺芳胺,并计划逐步扩产至10万吨。受环保督查影响,间苯二胺价格震荡上行,子公司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size][/align]

[size=1] 国内最大的间苯二酚生产企业为公司下属子公司浙江鸿盛,拥有约3万吨产能,并计划未来5年内将间苯二酚产能扩大至5万吨。国内市场受益国家反倾销政策,并且公司具有行业话语权,目前报价已从4.5万/吨上涨至最高8万/吨,未来价格有望进一步上涨。随着茵蒂斯派克的停产,海外仅剩日本住友拥有3万吨产能,公司全球市场份额也将进一步提升。[/size]

[size=1]

A股第一之浙江龙盛(600352)全球最大的纺织品生产供应商

[/size]

[size=1]公司的掌舵人:阮伟祥: 1982年,阮伟祥以全县高考理科第四名的成绩考入复旦大学化学系。7年以后,他从高分子材料专业研究生毕业,然后留校担任教师。1993年,正是龙盛从助剂向染料转型的关键时期,在父亲阮水龙(龙盛创始人)的要求下,阮伟祥辞去讲师职位并放弃赴美深造机会,义无反顾地回乡担任了企业的总工程师,负责担当挂帅科研前沿的重任。

从阮伟祥主持科技开发工作的那天起,他便把科研基地从大学的实验室搬到了工厂现场,全身心投入到分散剂MF的技术攻关中去,半年多时间就解决了钙美离子含量等一系列技术难题,产品获得了国家星火科技二等奖、浙江省星火科技一等奖。不久,他又独立研制成功了国际尖端科技项目——染料中间体“MA”,有效地缩短了产品生产周期,降低成本10%,减少污水36%以上。

[/size]

阮伟祥迅速成长为行业内著名的“染料专家”。经阮伟祥独立主持研究、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的环保型、高强度、速染型高新技术产品有86只,完成重大技改项目26项。他还为浙江龙盛主持设计了世界最先进的染料生产线四条,设计了全球最高的喷雾干燥塔4只。

多项关键技术的独家占用,使龙盛的生产技术水准跃居国际领先水平。短短五年时间,龙盛染料从无到有,从零起步,在1998年成为了全球分散染料的“单打冠军”。2003年8月1日,“浙江龙盛”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龙盛成为国内首家上市的染料生产企业。

此后,阮伟祥带领着280多名科技人员围绕化工行业的连续硝化、加氢还原、连续磺化等关键性尖端技术,对染料和相关中间体进行了一连串的技术创新和开发,解决了困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废水、废渣治理的瓶颈问题。并在上虞生产基地成功构建了“染料—中间体—硫酸—减水剂”循环经济“一体化”产业生态园,成为国内精细化工行业循环经济的典范。

海外并购提升民族制造水平

2007年,阮伟祥接替父亲阮水龙担任了龙盛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角色的转换,让阮伟祥将目光转向企业发展大局。中国的纺织染料和助剂行业,一直以来靠量价取胜,国内企业该如何走出国门,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经过几次跨国合作的实践,阮伟祥领悟到:国际并购是条捷径!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去海外开拓市场需要投入大量成本,而通过海外并购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资本、业务、研发的国际化布局,同时能有效运用海外企业的全球化销售和服务网络,为企业的国际市场拓展带来极大的便利。

2009年,全球最大的染料公司——德国德司达公司因资金链断裂,进入破产申请程序。当时,龙盛在印度的合作伙伴KIRI公司积极参与了德司达破产重组,却由于美国投资者中途改变主意而宣告失败。作为KIRI的商业合作伙伴,阮伟祥在获取这一信息后,基于对德司达一直以来的了解,敏锐地意识到这对公司发展来说是难得的机遇,随即在新加坡与KIRI公司谈判,愿取代对方负责德司达重组,双方很快达成一致。龙盛就以2200万欧元认购可转换债券的方式,取得了对德司达的控制地位。值得一提的是,龙盛从获取信息到做出决策到完成认购,前后仅用了一周时间,令人不得不感叹阮伟祥的魄力和手下团体的执行力。

这是真正的“双赢”。通过收购德司达,龙盛实现了其名下超过30个生产和销售实体,7000家客户,全球近21%市场份额的共享,拿下了对方1800多项行业专利,同时在生态环保、专利技术、供应链管理、国际化运作上也再上了一个新台阶,成为全球最大的纺织用化学品生产和服务商。而德司达集团也在2012 年彻底摆脱破产清算的阴霾,销售额超过国际竞争对手克莱恩和亨斯曼的纺织部门,市场份额位居第一,进入了稳定发展的全新阶段。2014年到2017年,连续四年净利润都在1亿美元左右。

公司已形成集制造业,房地产 等多元业务的全球化运作的上市公司,目前制造业业务以染料,助剂,中间体等特殊化学品为主,以纯碱,硫酸等基础化学品为辅。通过整合龙盛和德司达各自的技术,服务,品牌,渠道,产能,成本和技术创新能力等优势,公司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纺织用化学品生产服务商,全球拥有超过年产30万吨染料产能和年产约10万吨助剂产能,在全球市场中列居首位。公司拥有年产约10万吨的中间体产能,一体化生产带来的成本和环保优势,使公司中间体业务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

1、每日分享热点牛股,非牛股非热点不关注,为散户指路导航。

2、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定期更新干货战法,让投资最大化。

3、超短每天一到两只尾盘金股两点半准时发布!写散户看得懂的文章,做散户信得过的博主。

(免责声明和郑重提醒:本文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