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與胃食管反流病和Barrett食管有關係嗎?

今天晚上我寫的這個病例,不僅僅與幽門螺旋桿菌相關,而且與胃食管反流病有關,還與Barrett食管有關,還與糜爛性胃食管炎有關。

是的,今夜我們將進行一場非常、非常嚴肅的討論。

患者是一個我的老患者,也是一個人民警察,他工作非常辛苦,經常值夜班,3年前吧開始出現胃痛,胃脹的問題,後來查出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緊接著做了四聯標準療法根除,根除非常成功,碳14、碳13幽門螺旋桿菌呼氣試驗測下來,已經轉陰了。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與胃食管反流病和Barrett食管有關係嗎?

幽門螺旋桿菌

那麼他的症狀好轉了嗎?

不但沒有好轉,反而在原來症狀的基礎上,增加了反酸的問題。

後來去西南最好的醫院之一做了胃鏡,檢查下來有胃食管反流,也有Barrett食管。

好了,現在我解釋一下什麼叫胃食管反流,所謂胃食管反流是由如食管下括約肌功能障礙,食管下括約肌鬆弛或食管體部運動異常等因素等因素引起的胃液反流到食管導致的疾病。

那麼什麼是Barrett食管呢?

是由於胃食管反流等因素引起的,食管下段長期處於胃液反流高酸環境下,導致的鱗狀上皮被柱狀上皮覆蓋,它的典型症狀是胸骨後燒灼感,它是誘發食管癌的一個因素,胃食管反流也常常伴有糜爛性胃食管炎。

那麼,這個Barrett食管是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嗎?

這些年,我用中藥治療的患者中,最棘手的,最難以糾正的就是反流性胃食管炎。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與胃食管反流病和Barrett食管有關係嗎?

反流性胃食管炎

我以前也以為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後,這個反流性胃食管炎就能痊癒。

但是,結果卻讓我大跌眼鏡,患有反流性胃食管炎的患者,往往幽門螺旋桿菌就是陰性的。

根據我的臨床觀察,兩者不但沒有相關性,而且是負相關的。

為此,我花了幾天時間查了一下相關文獻,結果發現,不僅僅是我發現這樣的臨床現象,而且大量的消化內科的醫師也發現了這樣的臨床現象。

早在2010年第三軍醫大學的房殿春教授就高度懷疑根除Hp 感染會導致 GERD 發病率的增加,亦會使已經存在的 GERD 嚴重化,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2017年山西醫科大學的孔洋洋、 劉立新等對對近 15 年來有關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 與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國內外 21 篇文獻進行 Meta 分析,結果發現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 患者 Hp 感染率較正常人低,推測 Hp 可能對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患者具有保護作用[2],同一年上海市的沈 芳、 朱建琴 、朱 琴 、龔雅萍醫師也通過對他們醫院的患者進行彙總分析發現,Hp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發生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一味的抗Hp治療可能會加重GERD,甚至可能引起BE(Barrett食管)的發生[3]。

那麼,究竟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和胃食管反流病是王不見王?

還是幽門螺旋桿菌其實是一種益生菌,只是當胃內環境失去平衡後,才會致病呢?

讓我們拭目以待研究進展。

經過長期四處就診後,現在那個警察申請去了鄉下派出所,他的工作沒有以前忙碌和焦慮了,也開始安心在我的診室接受中醫辨證論治治療,我希望盡我的全力幫助到他。

人體太複雜了,人體胃內有現已知胃內約有一百多種細菌,較常見的有鏈球菌屬、乳桿菌屬、擬桿菌屬、葡萄球菌屬、奈瑟球菌屬及大腸桿菌類,假單胞菌屬也被檢測到,有學者估計胃液中的細菌有3.06×10 10 ~1.36×10 15 CFU/mL,幽門螺旋桿菌只是其中小生物群的一部分,那麼,胃病就是這個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嗎?還是人體和這些細菌是一個共生的關係[4]?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與胃食管反流病和Barrett食管有關係嗎?

胃腸細菌

我們該回到中醫陰陽平衡的理念上來嗎?

參考文獻:

[1]、房殿春. 幽門螺桿菌與胃食管反流病和Barrett食管[J]. 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 2010, 15(2):98-101.

[2]、孔洋洋, 劉立新.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率的Meta分析[J]. 中華消化病與影像雜誌(電子版), 2017, 7(5):205-210.

[3]、沈芳, 朱建琴, 朱琴, et al. 幽門螺桿菌與Barrett食管關係的探討[J]. 中國醫藥指南, 2017, 15(23):130-130.

[4]、程永波, 姚萍. 幽門螺桿菌感染者需要全民根除治療嗎?[J]. 醫學爭鳴, 2017(5):24-2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