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帶著禮品拜訪此人,此人大笑三聲,讓張學良當了警備司令

北洋軍閥裡面,誰的江湖氣最重,毫無疑問當屬張作霖,張作霖是屬於那種和別人哥長弟短自來熟的類型,當然這有個前提,是對方要屬於張作霖能看得上的。

吳佩孚的勢力在眾人趕走馮玉祥以後,又恢復了巔峰時期一半左右的實力,張作霖這個時候就開始和吳佩孚稱兄道弟。

還專門安排他的兒子張學良專門帶著禮品登門拜訪,吳佩孚大笑三聲,結果後來張學良還因此當上了北京的警備司令,這裡面又有什麼緣故呢?

張學良帶著禮品拜訪此人,此人大笑三聲,讓張學良當了警備司令

黑色幽默:義結金蘭

張作霖和吳佩孚也有過一段很長時間的恩怨史,雙方你來我往的打的不亦樂乎,張作霖還在吳佩孚手下吃過敗仗,而吳佩孚也落魄過。

但在那個年代,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張作霖曾經扯著脖子罵曹錕是曹傻子,也在曹錕面前熱情的叫過曹三哥,只要有利益,沒有什麼是放不下的。

吳佩孚以前特別的瞧不起張作霖這樣的土匪作風,這種鄙視是一種傳統的儒家知識分子對土匪流氓的天然鄙視,不過因形勢所迫,吳佩孚也不得不坐下來和張作霖拜把子。

張學良帶著禮品拜訪此人,此人大笑三聲,讓張學良當了警備司令

馮玉祥遠遁蘇俄以後,在連年戰亂中風雨飄搖的北洋政府終於迎來了最後的掌門人張作霖和吳佩孚,而讓兩個性格迥異的人能義結金蘭的原因如下

第一,北洋政府的合法性受到了挑戰,在南方成立的國民革命政府發出了震耳欲聾的怒吼,準備推翻這個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封建殘餘政權。

北伐軍也氣勢如虹,一路勢如劈竹,在這樣的情況下,吳佩孚因為首當其衝受到北伐軍的重點照顧,不得不考慮和張作霖的進一步合作。

張學良帶著禮品拜訪此人,此人大笑三聲,讓張學良當了警備司令

第二,財政壓力。穩定的政權才有穩定的收入,而北洋政府是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內閣,總理像走馬燈一樣換,可能今天是一個總理,明天就又換另一個總理了。

沒有了財政收入,也就無從談發展,發不出軍餉也就打不過北伐的軍隊,這其實也是吳佩孚這位常勝將軍在北伐中屢戰屢敗的原因,戰士們拿不到錢誰還願意為他賣命。

第三,來自其他的外部壓力。蘇俄日本和美國都各懷鬼胎的遊走在各個勢力之間,而一些地方軍閥也早已對北洋政府愛理不理,這樣情況下的北洋政府實際只是一個空架子,為了重新樹立北洋政府的權威,吳佩孚也只能捏著鼻子和張作霖拜把子抱團取暖了。

張學良帶著禮品拜訪此人,此人大笑三聲,讓張學良當了警備司令

撿便宜的小六子

1926年 6月29日吳佩孚和張作霖在北京中南海的懷仁堂裡面結為異姓兄弟,相約一起治理國家,列出了生辰八字以後,吳佩孚年長,被張作霖稱為兄長。

吳佩孚不太適應這種直來直去的兄弟情誼,但很快被張作霖的熱情豪爽感染了,在一旁的小六子張學良也就成了吳佩孚的大侄子。

結拜完了,酒也喝完了,輪到商量北京地區誰來駐防的時候,二人又互相不信任,誰都不同意對方進駐,這個時候張作霖的老謀深算起到了效果。

張學良帶著禮品拜訪此人,此人大笑三聲,讓張學良當了警備司令

開頭說過張學良曾經拿著禮品拜訪過吳佩孚,這時張作霖就提議讓張學良當北京的警備司令,管理北京地區的防務,而面對這個一表人才又對自己很有禮數的大侄子,吳佩孚也不好反對。

結果就這樣,因為張作霖和吳佩孚結拜,張學良帶著禮品拜訪了吳佩孚,父子兩人一起把吳佩孚忽悠的捧上天,自古讀書人就好面子,吳佩孚的自尊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所以大笑三聲,最終同意了退一步讓張學良當了警備司令,而這僅僅是張作霖計劃的一小步,接下來他又會怎麼謀算吳佩孚呢?

歡迎關注青木新史觀,給你不一樣的歷史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