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和張作霖段祺瑞鐵三角關係為何破裂?只因一個會議的名字

在第一次直奉大戰以後,吳佩孚擊敗了張作霖,勢力空前高漲,而退居東北的張作霖也不甘失敗,開始聯絡蟄伏天津的段祺瑞和在南方活動的孫中山。

張作霖和孫中山早就有了接觸,可以追溯到1919年的秋天,而孫中山和段祺瑞也有來往,他尤其欣賞段祺瑞的心腹愛將徐樹錚,所以說三人之間有共同聯盟的感情基礎。

而當時三人也有共同的敵人吳佩孚,所以三人就共同組成了反直反吳的同盟鐵三角,在成功打敗吳佩孚以後,三人順利會師北京,但孫中山和張作霖段祺瑞的鐵三角關係卻因為一個會議的名字而破裂了,這是為何?

孫中山和張作霖段祺瑞鐵三角關係為何破裂?只因一個會議的名字

該舉行一個什麼樣的會議?

1924年冬天,孫中山北上,面臨的是一個飽經戰亂千瘡百孔的爛攤子,如果要再繼續按以前的模式來維持國家的正常運轉是行不通的,非常時期要用非常手段。

於是三人商議要召開一個會議來決定一下國家和民族未來的走向,然後在這個會議的基礎上重新組建新的政府,可以看出這個會議的重要性。

而孫中山提議這個會議叫國民大會, 選舉出現代實業團體,商會,教育會,大學,各省學生聯合會,工會,農會,共同反對曹吳各軍、政黨等行業的代表,而且這個會議的主題是要結束軍閥統治,廢除列強的不平等條約等。

孫中山和張作霖段祺瑞鐵三角關係為何破裂?只因一個會議的名字

但段祺瑞和張作霖則提議這個會議叫全國善後大會,召集各個軍閥代表,各個黨派的代表,政府官員等人組成一個權力過度類型的會議。

孫中山堅持自己的意見,不同意搞這樣的善後大會,他認為這樣的善後大會相當於軍閥內部分權,完全沒有體現人民當家做主的意圖。

而段祺瑞和張作霖則認為孫中山的國民大會要召開的話耗時過長,不利於快速的穩定局面,就這樣三人因為這個會議的名字和性質開始了決裂。

孫中山和張作霖段祺瑞鐵三角關係為何破裂?只因一個會議的名字

三人的決裂點在哪裡

其實這個三人鐵三角的同盟關係成立的時候是因為吳佩孚,破裂的誘因也是因為吳佩孚,因為沒有了共同的敵人,三人之間也就沒有了同盟的必要。

而這個會議直接決定著國家未來的權力歸屬,所以孫中山和張作霖段祺瑞決裂是遲早的事,三人的信仰和革命理念都不相同、那麼這個會議的衝突和決裂點在哪裡?

第一,規則由誰來制定。張作霖段祺瑞提議的善後會議相當於一個巨頭會議,參加的都是原來的既得利益團體成員,而且在這個善後會議上要制定如何舉行全國國民會議的章程和規則。

孫中山和張作霖段祺瑞鐵三角關係為何破裂?只因一個會議的名字

這樣就相當於選哪些人參加,怎麼召開組織國民大會等等,都由這些軍閥說了算,這是孫中山萬不能答應的,他要爭取自主權,想要爭取人民當家做主的自主權。

如果還是由這些軍閥來制定規則,那他們肯定會偏向自身的利益,不顧廣大人民的利益,這是原則和信仰的分歧,也是最大的不可調和,沒有商量餘地的問題。

而且張作霖和段祺瑞也知道如果由孫中山召開國民大會,選舉各行各業的代表,他們肯定會輸的很難看,因為孫中山的革命形象已經深入人心。

孫中山和張作霖段祺瑞鐵三角關係為何破裂?只因一個會議的名字

第二,列強的條約要不要廢除?如果說第一點的分歧在於雙方自身未來的發展,那第二點就涉及到雙方背後的力量,這個時候的孫中山背後有蘇俄支持,而蘇俄早就表態要廢除原先沙俄的不平等條約。

所以孫中山有底氣喊出廢除列強不平等條約的口號,這也是廣大人民心底的呼喚,列強從清朝末年開始就欺壓老百姓,如果不把這些列強都趕出去,就不能獨立的當家做主。

而段祺瑞在被選為臨時執政的時候也發表了演講,他說“本執政誓當鞏固共和,導揚民智,內謀更新,外崇國信”,這裡說的外崇國信就是說要對外維持國家的信用,講國與國之間的信用,直白點說就是要承認列強的條約和他們在華的利益。

孫中山和張作霖段祺瑞鐵三角關係為何破裂?只因一個會議的名字

因為段祺瑞張作霖等軍閥的背後還是有這些列強的支持,所以他們自然不會自斷臂膀,把列強的條約廢除,這可是他們發展的一大資金來源呢

最終這個會議還是被定為了善後大會,孫中山的堅持還是沒有敵過軍閥的團結,只能放出狠話,讓他黨派的黨員都不要去參加這個善後大會,如果誰去了就開除黨籍。

孫中山就這樣因為這個會議的名字性質和張作霖段祺瑞決裂了,鐵三角同盟關係也結束了,沒過多久孫中山就病逝了,而段祺瑞張作霖也因順利的召開了善後會議,又暫時穩固了自身的統治和利益。雖然孫中山病逝了,但在南方還有一個男人扛起了孫中山先生的革命大旗,繼續吹響三民主義的號角,集結起了革命的軍隊,開啟了氣勢如虹的北伐新徵程。

歡迎關注青木新史觀,給你不一樣的歷史觀點

(資料來源:孫科《八十自述》,孫中山《北上宣言》,唐德剛《段祺瑞政權:民國史軍閥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