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才不遇與功成而弗居

如果說,人生過程中,有哪些人有什麼可以值得讚歎的,我們可能會想起姜子牙。

姜子牙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紂的首席智囊、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勳,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

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法、兵、縱橫等諸子百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

而姜子牙更是很多懷才不遇的人所耿耿於懷的人物。

就是因為姜子牙的一切都是從古稀之年之後才達成這一切為後人所津津樂道的成績的。

相傳姜子牙72歲時在渭水之濱的磻溪垂釣,遇到了求賢若渴的周文王,被封為“太師”(武官名),稱“太公望”,俗稱太公,被周武王尊為“師尚父”,姜子牙輔佐武王伐紂建立了周朝。

從以上的介紹裡,我們看出了好幾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第一,那個時代能夠活到七十歲,本來就是個奇蹟,如果按照現在年輕人想法,三十歲,四十歲都還沒有合適的工作,就已經憤憤不平了,而工作中又喜歡頻頻跳槽,言必稱沒有伯樂,眼高手低,既然沒有伯樂,為什麼不去好好做一隻千里馬呢?現在是伯樂常有,而千里馬卻很稀少。而姜子牙無疑的確是個千里馬,而且是實實在在的千里馬,要不然,那麼多的榮譽怎麼都到他的身上去呢?歷史上不少名言很多是雞湯,但是有一句話是硬菜: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第二,有能力有本領的人都有一個好心態,姜子牙沒有懷才不遇的感覺,有人用他的才能可以建功立業,甚至立國平天下,沒有人用他的時候,喝茶釣魚頤養天年,養生絕不是吃好喝好,而是誠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齊家,這一切你做好了,不僅可以平天下,而且修身養性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第三,心無旁騖,腳踏實地,姜子牙從出山到駕鶴西遊,都一直輔佐周朝,憑姜子牙的能力,跳個槽不是什麼難事,開始從周文王到周武王,一直兢兢業業,忠心耿耿,這樣的人有讓中國人一直津津樂道的歷史,應該讓那些自視清高,牢騷滿腹的人好好檢視自己一番。

第四,人行好事,莫問前程,現在的人開口就問,能給我什麼待遇,而姜子牙只是文周文王,我能為你做什麼,出發點已經把人的境界完全顯露出來,自然結果是可能完全的不同,老子在《道德經》中說: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不讀姜子牙真的很難去理解老子,理解了老子的本意,我們才會更加敬佩姜子牙的就不僅是能力問題,而是深深懂得老子說的“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只有擺正自己在天地自然和人在人之間關係的時候,才會覺得人的才才會有用武之地。

尤其在當今,有能力,已經不要別人去發現你,互聯網的時代,連泥土都會發光,何況你是金子,自古英雄出少年,所以年輕的你可以大展宏圖,年老的人更不能氣餒,大器晚成說的就是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