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孩子,为什么在我们眼里不一样

上周六我有事外出,豆宝的舞蹈课有豆妈陪着去的。这一去不打紧,回来就把我数落一顿:都是你带的娃,比人家差一截!

我问怎么了,她说:你姑娘都做不好动作,也不好好做,不会听指令,我觉得她注意力是不是也有点问题……

巴拉巴拉一大堆,总而言之就是很差,咱家姑娘需要改造。

我还没准备好怎么回应她呢,她又质疑:让她上这样的幼儿园到底行不行啊?都是你主张的,以后怎么办啊?

我:……

就陪一次舞蹈课,一个小时,她的焦虑值又增加了好几个点。

同一个孩子,为什么在我们眼里不一样

正好周一还有课,这回是我陪着去。全程一小时我简直眼都不眨地观察豆宝,看我家娃到底有没有问题。

我一看,嘿,我家娃不错。

你看,有些动作她做不到位,但是很努力,胳膊已经努力伸长了,头也尽量在歪到老师的标准,看出有点吃力的样子。看了一下别人,好像方向错了,自己立即就给改过来了。

她的动作基本比别人慢一拍,老师喊起的时候她还在落,老师喊落的时候她才起来,看上去有点滑稽。但动作都没做错,虽然不标准。

后半程,可能注意力已经用完了,有点怠慢,看上去就更比其他小朋友差了。但是一直都还在坚持做。有点开小差,但老师一提醒,立即进入状态了。

如果她是别人家的孩子,我可能看到的也是差距,你看她明显很慢,明显动作不到位,明显的注意力太短。看上去有点搞笑。

可是,她是我们家的孩子。我看到的不是这些,我看到了她的努力,看到了她想做好,看到了她的坚持。

我当然也知道,这表面背后的原因。一是她的动作发展本来就比别人慢,从小就是,学会爬比别人晚,学会走也比别人晚。二是这里面大部分孩子都有经过或多或少的相关训练,而豆宝没有。

或许还有其他更加细微的原因,导致了她看上去比别人差。

但是,我接受她的这种差,我觉得这很正常。

豆妈自己都说,动作方面遗传了她,因为她自己这块就不行。其实,我这块也不行,运动能力差。这样的两个人,生养的孩子运动能力差不是很正常吗?

课后,我跟老师沟通了下,老师也是说她是慢了点,但整体还不错的,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我们不能做同样的要求,豆宝还是挺机灵的。

我觉得老师说的对,不能做同样的要求,毕竟孩子都还小。教学的过程中,我也看到了老师对孩子们的要求不一样,我觉得老师真挺用心的。

同一个孩子,为什么在我们眼里不一样

想起来上次家长课上,一位妈妈说她儿子太与世无争了,比如在幼儿园排队拿东西,他不着急,并且还允许别人插队,其实他自己也挺喜欢那个东西的;基本没发现他有跟别人争抢过什么,即便他比较强势的好朋友都影响不了他;这真是让我有点担心。

大家一听,都觉得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孩子啊!我们想培养这种个性还培养不出来呢!

有相熟的人就说:这多么像你们两口子啊!

然后大家哈哈大笑。

你看,这根本不是个问题,但是在妈妈那里,这也是焦虑的根源之一。

我有个好朋友家的儿子,也是这种性格的人,他也是有点担心孩子以后会不会很吃亏。而恰恰相反,一点也不吃亏,倒是个很受欢迎的孩子。

我们常常会看到孩子不如人的一面,而忽视孩子比人强的一面。因为我们想让孩子更好更美,想让孩子十八般武器样样拿得起。并且中国的父母还都有个通病:见面谦虚。生怕表扬孩子会让孩子翘尾巴。而这样的后果,常常是事与愿违。

我们都有一颗想变得更好的心,但心力要用在自己身上,别用在孩子身上。

我们在运动能力上有没做出努力和改变?

我们有没在不争强好胜上做出努力和改变?

我们能不能接受自己的运动能力差?能不能接受自己的与世无争?

如果我们想一想这些问题,或许就没那么焦虑了。

为什么同一个孩子,我们看着不一样,甚至周围每个人都能说出不一样的特点来?

孩子还是那个孩子,只是每个人的内心不一样。所以,传达出的信息就不一样,看到的东西也不一样。

心理学上有个专业并且常用的名词:投射。意思是一个人把自己之前所经历的情绪、感受、价值观、信念、好恶等个人体验,不自觉地转移到外界事物或他人身上。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所认为的,都是主观的,并不客观。尤其是评价,更是一己之见。

我们所看到的孩子,其实就是自己。你接受孩子什么,就是接受自己什么;同样的,你厌恶的孩子行为,就是你厌恶自己的那一部分。

人们常说,家长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也是这个道理。原件没改变,复印件不可能会改变的。

所以,我们要少为孩子焦虑,多为自己加油。

同一个孩子,为什么在我们眼里不一样

都说中国的爸爸们很少参与育儿,这位爸爸深度参与了。

作者豆爹,国家心理咨询师,美国正面管教注册家长讲师。

迎关注头条号 爸爸很棒,有更多爸爸育儿的文章等你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