錘子科技的堅果 R1 手機再爆大面積開膠,原因是什麼?

首先可以確定一點,

這個所謂的屏幕開膠,看圖片是屏幕模組跟中框開膠,跟屏幕供應商是沒有什麼關係的,因此無腦罵屏幕供應商的話,只能說明你其實並不太懂這塊(逃

因為屏幕供應商出的東西是這樣▼

錘子科技的堅果 R1 手機再爆大面積開膠,原因是什麼?

屏幕供應商只出上圖這些,多一句嘴:現在觸控屏幕基本已經將觸控層做到LCD panel內部了

而屏幕供應商出的屏幕模組到了組裝廠(即中諾),由組裝廠再加工一下,變成這樣▼

錘子科技的堅果 R1 手機再爆大面積開膠,原因是什麼?

靈魂畫手再解釋下:紅框模擬代表中框,中框要跟屏幕結合起來,大體上需要上圖綠色示意的膠(水)協助

所以看完以上我畫的兩張示意圖之後,你會明白,這鍋,屏幕供應商不背。

屏幕供應商不背,那誰背?

答:可能性很多,但堅果R1的屏幕(極限)設計,是一個不可被忽視的點。

怎麼說?

從網絡上的開膠圖片看來,堅果R1的屏幕本身非常薄。

錘子科技的堅果 R1 手機再爆大面積開膠,原因是什麼?

如果有心,你可以去對比一下其它手機的屏幕,堅果R1屏幕的薄,應該算是比較出挑的,而且這屏幕還大還長,好像是6.2的屏幕。

那麼薄會導致什麼問題?

容易變形...

再補一句:屏幕容易變形,這鍋也不是屏幕供應商的。

除了屏幕「容易變形」這個點,還有什麼點?

屏幕兩邊的邊框很窄,造成兩邊可供粘合的面積小(美人尖那塊也沒好到哪去)。

以下舉幾個例子:

  1. 比如中諾在組裝中框和屏幕模組的時候,屏幕由於設計原因大概率處於變形狀態(屏幕變形最嚴重的地方在哪?肯定是中間),那就有應力積累,白話說就是:造成有得地方粘得牢,有的地方粘得不牢。

所以當這一圈都在受力時,當然是粘得不牢的地方先撂挑子啊...

2. 比如中諾在用膠的時候完全沒有做DOE,沒有找到最佳參數,完全憑經驗值,或者憑廠商的建議值,甚至是中諾在產能爬升階段連續幾個班用膠參數做得有問題也有可能,這個錘子可以將出問題的那些MEID號拿回工廠查一下看有無集中性?

有人可能會說這個是爆發,肯定是沒有集中性的,你可能忘記了錘子R1的銷量目前來看其實並沒有很多,搞不好代工廠就集中生產了一段時間,所以集中性的猜測還是有機會的。

當然看了上邊兩點,你可能要問這事是不是中諾背鍋?

其實未必,因為這事最根本的原因我最上邊已經說了:大概率是設計原因導致的,但話又說回來,做手機有時候你就是要在前沿設計和上市後爆雷之間做一個平衡...

至於很多人說的什麼信賴度實驗(類似DQA之類部門做的),懷疑錘子沒做,這不太可能的,我以前說過,其實做手機,如今的流程跟以前MOTO/NOKIA時代沒有太大差異,基本上還是算那一撥人在搞,該有的流程/驗證,基本還是會有的,八九不離十,懷疑人偷懶沒做,黑得有點過分了。

還有人說組裝廠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其實也是說得太過了。

在大批量生產中,能夠控制上市海量鋪貨後的不良,這其實是非常非常非常難的一個系統工程。

像是蘋果那麼高的出貨量,只要一點點細節沒有做好,哪怕不良率只有一點點,在市面上都是難以收拾的存在。

所以在大批量生產中,想要能夠控制上市海量鋪貨後的不良,這其實非常考驗研發團隊跟工廠提前發現問題的功力。

當然如果設計本身比較超前,類似這裡更薄的屏幕模組,更窄的邊框等等,如果廠商的售後等等做得還算有誠意,我覺得,其實可以多給一些些寬容和時間(再逃

錘子科技的堅果 R1 手機再爆大面積開膠,原因是什麼?

最後,感謝你看到這,當然以上講的這些都是我依據公開資料做的一本道,權當一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