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空城計”婦孺皆知,保衛黃洋界的“空山計”更加真實精彩

三國名臣諸葛亮有個“空城計”,可謂婦孺皆知。井岡山斗爭時期,紅軍戰士保衛黃洋界的“空山計”,恐怕就鮮為人知了。


諸葛亮“空城計”婦孺皆知,保衛黃洋界的“空山計”更加真實精彩

黃洋界位於井岡山北面,海拔一千三百餘米,距小井10裡遠,只有荊棘叢生的小道可通。黃洋界哨口雄峰聳立、陡峭不可攀,高山上只有青草不長樹木。山與山之間如萬丈深谷、極為險峻。清晨,濃霧縈繞山頭,瀰漫山坳間的樹梢,宛似一片汪洋大海,故有“汪洋界”之稱。1928年,著名的黃洋界保衛戰便發生在這裡。

1928年,狡猾的敵軍趁紅四軍主力在湘南未歸之際,對井岡山根據地發起第二次“會剿”。反動派調集五個團的兵力,餓狼般向紅軍撲來,妄圖一舉摧毀並岡山革命根據地。駐守在井岡山的紅軍不僅兵力極少,且彈藥尤為缺乏,每位紅軍戰士只能分得三四發子彈;但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機智勇敢的紅軍戰士、赤衛隊員與井岡山人民利用險要的地形和堅固的防禦工事,擊退了反動派一次又一次的進攻。


諸葛亮“空城計”婦孺皆知,保衛黃洋界的“空山計”更加真實精彩

8月30日,雲霧散後,敵軍集結兩個團的兵力攻黃洋界。鑑於前幾次的教訓,反動派小心謹慎地避開山路上的竹釘,但由於地形限制,敵兵只能一個一個地向上爬,戰鬥隊形呈魚貫式的散兵線匍匐前進。

敵軍的一舉一動都被山上的紅軍清楚地看在眼裡。指揮官朱雲卿和何挺穎命令戰士們沉住氣,耐心等待敵軍進入我軍有效射程再開火。眼看著反動派已經進入射程範圍,但考慮到戰士們子彈有限,朱雲卿和何挺穎遲遲不下令開槍。一直等到距離反動派只有50米開外時,才聽朱團長高喊一聲“打!”頓時,槍聲、喊聲彙集在一起;為了節省子彈,石塊也成了紅軍戰士的有力射擊武器。

諸葛亮“空城計”婦孺皆知,保衛黃洋界的“空山計”更加真實精彩

接著,山路兩旁的樹林裡,也響起了密集的槍聲,一時間殺聲四起,紅旗招展,似有神兵天降。反動派被這突如其來的槍聲嚇得驚慌失措,完全沒有了先前的威風。緊接著,粗大的滾木與礌石如雨點般砸向反動派,敵兵躲閃不及,傷亡慘重。戰鬥一直持續到下午四點左右,敵軍的四次衝鋒都被紅軍戰士們有力擊退。

此時,駐紮腰子坑的敵軍指揮所裡吵成一團,“幾份偵察情報都報告山上只有為數不多的留守紅軍,這麼一下子會出來這麼多人?難道是毛澤東、朱德主力紅軍回井岡山了?”

“不可能,毛澤東、朱德領導的紅軍主力還在湘南。” 就在他們爭議中,一發炮彈從紅軍陣地打來,正好擊中腰子坑,聽到炮響,反動派很確信紅軍主力已回井岡山了,便趁夜間雲霧瀰漫、紅軍無法下山追擊的時刻,撤退了。


諸葛亮“空城計”婦孺皆知,保衛黃洋界的“空山計”更加真實精彩

其實敵軍的情報沒錯,紅軍主力確實還在回井岡山途中。山上這麼多人,實際是紅軍動員組織起來的井岡山根據地的男女老少;其中青壯男人參加赤衛隊,和紅軍一起打石頭、鋸滾木、修築工事;婦女老人砍毛竹、削竹釘;兒童團站崗放哨,防奸保密。

經過這些緊張的準備,他們在黃洋界上佈下了“石頭陣”、“滾木陣”、“竹釘陣”層層防線。戰鬥中,林中的那支“奇兵”,不過是朱團長安排在那的一支兒童團。槍一響,他們一起高呼,揮動手中的紅旗,給反動派造成紅軍主力回來的假象。


諸葛亮“空城計”婦孺皆知,保衛黃洋界的“空山計”更加真實精彩

至於那密集的槍聲,則是小戰士們將點燃的鞭炮扔進鐵桶裡發出的聲響。更有意思的是那發擊中敵軍指揮所的炮彈,還是二十八團留在茨坪修械廠一門待修理的迫擊炮的功勞呢。

正是憑藉勇敢與智慧,紅軍和井岡山人民一起成功地擊退敵軍,取得了黃洋界保衛戰的勝利。戰士們便套《空城計》諸葛亮的唱腔編了一段《空山計》:


諸葛亮“空城計”婦孺皆知,保衛黃洋界的“空山計”更加真實精彩

我站在黃洋界上觀山景,忽聽得山下人馬亂紛紛,

舉目抬頭來觀看,原來是蔣賊發來的兵。

一來是農民鬥爭少經驗,二來紅軍主力離開了永新

你既得寧岡新城多僥倖,為何敢來侵佔大小五井?

你既來就把山來進,為何在山下扎大營?

你莫左思右想心計不定,我這裡內無埋伏,

外無救兵,你來、來、來,請你到山上來談革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