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東方年會吐槽視頻曝光:這就是一份大企業病診斷書啊

昨天,新東方開年會,一首吐槽神曲,火速躥紅。

歌曲名字叫《釋放自我》,由6名新東方員工演唱,用的是《沙漠駱駝》的曲風。

新東方年會吐槽視頻曝光:這就是一份大企業病診斷書啊

從現場視頻看,臺下觀眾紛紛叫好,引起了強烈共鳴。但這共鳴的迴響,不僅僅在現場,還在朋友圈不斷刷屏,足以代表很多人的心聲。

因為,這短短一曲,道盡了大企業病的表現,堪稱是一份診斷書。下面我就帶著你,根據歌詞,來解讀一下大企業病。

1、甩鍋文化

對應歌詞:只想應付考核,不想踏實幹活,出現問題只會互相甩鍋。

在大公司不懂得甩鍋會死的很慘吧,良叔虛擬一個場景,你看是不是比較眼熟。

背景:

新東方年會吐槽視頻曝光:這就是一份大企業病診斷書啊

某業務部丟了一單大業務,原因是,提供的招標文件中,有一項公司資質材料過期,導致廢標,領導發郵件質問,於是有以下郵件對話。

業務部門經理:

“領導好,這件事,我們要負主要責任。但是,根據大項目招標辦法,公司資質材料應該由產品部門製作,還是請產品部王經理說明一下原因。”

(郵件抄送產品部王經理,王經理開始尿急。)

產品部王經理:

“領導好,這事我們是有責任的,不過,按照規定,我們負責初步製作,市場部負責審核,請市場部劉經理看看怎麼回事。”

(郵件抄送市場部劉經理,劉經理開始尿急。)

市場部劉經理:

“領導,是這樣的,我們部門原負責審核的人離職,所以工作轉由王小花處理。王小花向所有部門發了郵件,重新確定了審核流程,不過產品部好像沒按這個流程來......”

(王經理又開始尿急,但稍傾,露出了微笑)

產品部王經理:

“劉經理,你說發了郵件,可是我查了郵箱,並沒收到你們郵件哦......”

(劉經理又開始尿急,大概5分種後)

市場部劉經理:

“王經理,我問了王小花,她沒發給你,但是發給了你的助理,你助理沒轉告你?”

(王經理又開始尿急,但5分種後,長出了一口氣)

產品部王經理:

“劉經理,我問了助理,她前段時間休假,但是郵件設置了自動回覆,說這段時間工作事項由劉小小代理。

你們的王小花是不是沒看到回覆,她並沒有轉發給劉小小哦......”

(劉經理馬上要窒息了,2分鐘後......)

市場部劉經理:

“好奇怪,王小花還真沒看到自動回覆,不知道什麼原因,找一下IT的同事問問......”

以上只是良叔自編的段子,不要對號入座。

但是想說明一點,在大公司,很多工作都是協同完成的,邊界間會出現模糊地帶,權責會變得很不清晰。

這時,就需要頂層設計出一個縝密的系統,將錯誤的發生率降為最低。

但是,我們常見的一種情況是,上層體系沒設計好,錯誤頻頻發生,卻被歸為某個人的失誤。

這也倒逼員工練就了甩鍋神功,因為你不甩,就只有背鍋的命。

這都會影響考核和評價,這是和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啊。

沒有人傻到會主動幫別人扛雷吧?

2、偽客戶導向文化

對應歌詞:一個續班十個入口,用戶不知該往哪走,哪裡交錢才能報名成功,家長報名五個科目,有五個助教跟著,信息收集五遍家長要炸鍋。

新東方年會吐槽視頻曝光:這就是一份大企業病診斷書啊

現在很多大企業都崇尚“客戶導向文化”,但是絕大多數都是“偽客戶導向”。

他們叫囂著:“全心全意以客戶為中心,提供最好的產品和服務。”

潛臺詞卻是:“想盡一切辦法,把客戶的口袋清理乾淨。”

在營銷學上有個“老客戶定律”,意思是說,讓老客戶多買一個產品,比開發一個新客戶要容易的多。

這定律也被很多大企業用的淋漓盡致。

就說良叔自己的例子,在某家大銀行開了戶後,每天都會收到短信騷擾,一會推薦理財產品、一會推薦意外保險、一會推薦基金業務......

良叔生日那天,客戶經理主動打來問候電話,挺甜美的聲音:

“徐先森,今天是您的生日,我代表我行祝你生日快樂,闔家幸福。”

這種套話雖說不喜歡,也不讓人討厭到哪裡,緊接著就變了味:

“徐先森,感謝您對我行的厚愛,在這個特別的日子,我行給您一個特別的禮物,分期還信用卡可享八折優惠,僅此一天哦......”

你看,這就叫客戶導向?

你們要真的在乎客戶,就應該知道,我們一個最基本的需求就是:沒事別來煩我。

當然,我不是針對那銀行的客戶經理,因為我知道,她也是被逼的。

這些基層客戶經理和銷售人員,往往也是“偽客戶導向”受害者。

我的一個讀者,在某大型金融集團工作,是一名基層銷售,向我吐了不少苦水。

公司搞出來一個很垃圾的產品,卻給每個銷售人員下達了很重的任務,而且沒有一分錢提成。

你可能會問:沒有動力,誰會幹呀?

但是他們公司也不傻,沒有正激勵,我可以給你搞負激勵啊。

你完不成任務,我就天天讓領導給你穿小鞋,大會小會批評你,天天郵件通報你,我看你完成不完成。

這招還真好使,大家開始拼命在朋友圈刷產品,死皮賴臉的求客戶購買。

有些銷售實在不忍心收割客戶,只能自己購買,再送給別人。

那讀者說,這個產品有60%都是自己出錢購買的,沒辦法啊,就當給公司交保護費了。

你看,“客戶導向”就是一個框框啊,被大企業裝進各種奇葩的東西:垃圾產品、騷擾服務、客戶畫像、MOT......

可怎麼不去想想客戶的基本需求呢?

比如不被打擾的權力,隱私不被洩露,不被當猴耍......

也許這種忽略是有意的,畢竟和收益最大化的真實意圖相違背。

但實話實說,消費者也都不是傻子,你就標榜自己想賺錢又有何妨,光著身子,卻讓大家都說這金絲斗篷真漂亮,不難受嗎?

要知道,這是一個祛魅的時代,大家寧可接受真小人,也鄙視偽君子。

3、唯上文化

對應歌詞:什麼獨立人格,什麼誠信負責,只會為老闆的朋友圈高歌,領導隨口一說,立刻討好跟著,項目馬上啟動不計後果。

新東方年會吐槽視頻曝光:這就是一份大企業病診斷書啊

一個不可否認的現實是,公司越大,官僚文化越盛行。

無論項目的發起,還是決策的制定,都是以領導為中心,領導擁有說一不二的權力,你的成就完全取決於是不是領導的乖寶寶。

作家張輝就曾說過:在大公司裡,眾人都是投領導所好,領導說的永遠是對的,開會舉手表贊成,下會忙著去執行,卻把獨立思考放在一邊,從不質疑對錯。

畢竟,“小孩子才分對錯,成年人只看利弊”。

結果,大家都成了爬樹的猴子,向上望,全是屁股,向下看,都是笑臉。

隨著微信的出現,“唯上文化”更是漫過了邊界,侵入到了私人領域。

這世界只有一種微信群不能退,就是領導拉的群,你再討厭也得在裡面待著。

領導不管在群裡說了啥,你都要跟著響應。

因為總會有一個馬屁精,在領導留言後,豎起一個大拇指;

其他馬屁精怎麼能示弱?馬上豎起兩個大拇指;

大拇指越加越多,你也得跟上,保不齊領導記得誰沒發大拇指,冒著被領導穿小鞋的風險,不值啊。

無非就複製前面的,發一下,一秒鐘的事,規避了風險,何樂而不為。

當然,這種做法,有時會麻痺,領導發了什麼也不看,就開始點大拇指。

有一個笑話不知真假,一個領導在群裡說:

“家父病逝,要回老家處理,這段時間不在公司,大家不要鬆懈。”

結果群裡立刻跟來一大波大拇指......

如果說上述行為,只是一種潛規則,但有些大企業,已經堂而皇之的變成了明規則。

前段時間,有媒體報道在寧波,一家大企業分公司負責人,晚上10點多,讓員工在微信群上報當月營業額,10分鐘內發,不發就辭退。

結果,王小姐是孕婦,因為入睡早,未能及時回覆。

10分鐘過後,負責人在微信群通知王小姐,“你已經被辭退了”。

這領導牛逼啊,言必行,行必果......

良叔的另一位讀者,也說過自己公司的奇葩。

他們集團大領導接受媒體採訪,媒體不久也發佈了採訪稿件。

結果,公司的小領導,要求所有員工必須把這個稿件,發到朋友圈。

發完,還要截圖予以證明,否則要處分。

這小領導想巴結大領導,還要拉著員工一起下水,夠奇葩吧?

別以為這是個案,此類事件還真不少,有讓強行曬產品的,有讓強行曬公司海報的,甚至還有規定把微信頭像換成公司指定LOGO的。

你看,中國人的邊界意識有多淡薄?

朋友圈是員工的私人空間好不好,你們有什麼權力侵犯?

這種空間雖然是虛擬的,但是實際意義和人家臥室區別不大,都是別人隱私權的載體。

你強迫別人髮圈,不就等於把自己的大照片掛到別人的臥室嗎?

這叫不叫侵犯了員工的人權呢?

關於這一點,法律還是一個空白,所以希望有足夠的呼籲,以完善這方面的司法制度,保護員工的應有權力。

4、形式文化

對應歌詞:幹活的累死累活,有成果那又如何,到頭來幹不過是寫PPT的,要問他業績如何,他從來都不直說,掏出來那PPT一頓胡扯。

俗話說:會幹的,不如會唱的。

新東方年會吐槽視頻曝光:這就是一份大企業病診斷書啊

在大企業也是如此,那些實實在在幹事的,往往搞不過那些會彙報的。

那些會彙報的,往往離權力圈比較近,深知老闆愛聽哪些話。

他們總能把客觀現象,巧妙設計和包裝,轉換成邏輯自洽的圖表,並配以高大上的名詞。

什麼“場景化營銷”了,什麼“流量池效應”了,什麼“痛點診斷”......

關鍵是,老闆們還對這些名詞愛的不得了,那些PPTer也因此享受紅利。

可PPT到底能創造多少實際的價值?

良叔經常去一些大企業,看到幾層樓,成百上千的人不是在做PPT,就是在做PPT彙報。

我就會生出個疑問,這些人,拿著這麼高的工資,天天就坐那裡搞些數字、圖標,他們真正創造了什麼價值呢?

無奈的是,PPT已經成為大公司的通行證,你搞不好,將寸步難行。

我的一個朋友,在一家大公司做了十幾年的銷售,人很務實,業績也做的很好。

有一次晉升主管的機會,她積極參加。

但是,要競聘,她的對手是一位比她小10歲的小鮮肉。

競聘中,小鮮肉的優勢體現出來了,PPT做的像蘋果產品發佈會,再配上一些流行名詞,輕輕鬆鬆打敗這位大姐。

這大姐只會把業務做好,不怎麼會搞PPT,也不會展示,因此失去了上升的機會。

這家公司我也瞭解,所以有個疑問,一個銷售主管,就管幾個人,負責那麼幾塊業務。

能踏踏實實把事做好,讓客戶滿意;

能本本分分把隊伍帶好,讓他們成長,不就行了嗎?

為什麼一定要會做那麼漂亮的PPT?為什麼還要懂什麼叫“新零售”?

這不就是一種形式文化嗎?

當然,PPT只是形式文化的一種,還有多如牛毛的會議、毫無意義的郵件,這些不僅消耗公司的資源,還將員工鎖定在無端的事上,他們得不到成長,只能淪為一顆專屬的螺絲釘。

等到換生產線時,螺絲釘也不再適用,你又想把他們換掉,你看,悲劇不就是這樣一步步演化的嗎?

5、短效文化

對應歌詞:做完就完了,也不關心結果,您混完資歷走了,只剩下髒亂差了,轉場同業機構職位升了。

現在大多數企業都講KPI,這也導致了一種文化的盛行:短效文化。

新東方年會吐槽視頻曝光:這就是一份大企業病診斷書啊

所謂短效文化,就是指,大家都不管長遠發展,只顧眼前,怎麼見效快,怎麼來。

我認識一個老資歷的管理者,在某家大企業做地區負責人很多年。

他很坦誠的對我說,在他們公司做管理就是一場“擊鼓傳花”的遊戲。

什麼意思呢?

他說,剛剛當領導時,總想著從根本上抓經營管理,讓公司走向一條健康持續的路。

可是,後來悟出來了,這樣做是找死。

因為,一來,上面領導給的時間很短,你一上任就半年時間,做不好,馬上把你換掉。

這種玩法,誰還有心情去做長久的事兒?

二來,就算給你比較長的時間,你也潛心做持久的事,但是那等於養豬仔,前期要投入很大精力,短期也沒成效。

終於豬仔快長大了,但是任期到了,把你調到新的地方。

結果,你這豬等於是給那個繼任者養的,人家一來,正好把豬一殺,大快朵頤,爽得不要不要的。

所以,那老哥告訴我,沒別的招,只能死磕短期效應。

一上任,全是短平快的招,拿費用砸業績,縮減員工福利降成本,縮減客戶服務費用去貼補市場......

這些招一使,業績嗖嗖就上來。

我馬上問他,這樣做有很明顯的副作用啊,現在不爆發,遲早會爆發。

他卻說,這些副作用顯現會很慢,真等顯現出來,自己也因為業績好,被調到更大的機構。

我聽他這麼一說,有點明白“擊鼓傳花”的意思了,他調走了,繼任者就會接到一個爛攤子。

這不就等於,在鼓停前,要把花傳出去,誰接到誰倒黴嗎?

因此,你也應該理解,為什麼很多管理者那麼的急功近利,涸澤而漁了。

我穩紮穩打,精耕細作,該收穫時,功勞卻歸了他人。

若我只求短期效益,卻能步步高昇,爛攤子自然有人接。

如果是你,你又會如何選擇呢?

有句話說的很好,這世界上,一直很好的人有5%,一直很壞的人有5%,而剩下90%人的好壞,全在於體制的引導。

所以,你可能覺得只顧自己往上爬的領導很壞,但其實壞的不是那個個體,而是那個體制。

歸根結底,所謂人,就是在體制框架下,做出趨利避害反應的一種動物。

說在最後:今天藉著新東方年會這個精彩的節目 ,談了5點大企業病:

甩鍋文化、偽客戶導向文化、唯上文化、形式文化、短效文化。

不僅僅是有感而發,也是想為飽受大企業病折磨的群體,發一點聲,希望能引起你的共鳴。

除此還想說,新東方這個節目,竟然能通過預審公開表演,說明其管理層還是比較開明,敢讓員工吐槽。

良叔有個預感,應該不少企業會追這個風口,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

領導可能會發起活動,讓你如實提出公司存在的問題,甚至是領導的個人問題。

還會告訴你要暢所欲言,不要有所顧忌。

如果遇到這種情況,請記住良叔的一個忠告:千萬別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