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家:15代300年不分家,孝義傳家被載入世界吉尼斯紀錄

天下第一家:15代300年不分家,孝義傳家被載入世界吉尼斯紀錄


有一個家族,他們15代人聚族而居,300多年不分家,3900口同鍋共食,直到當朝皇帝忌憚其勢力才將其強制分家,這個家族孝義傳家,據說這個家族的狗都懂孝義,其“百犬同槽”的奇觀還被載入世界吉尼斯紀錄,這個傳奇的大家族就是義門陳氏家族。

宋朝時,陳姓人口大約有300萬人,是當時第六大姓。陳姓第一大省是福建,有62萬多人。其次是江西、浙江、四川,這3地的陳姓總人口接近110萬人。四川的陳姓人,以總人口數量成為當時四川的第一大姓。另外,河南、廣東、江蘇、湖南4地的陳姓人口大約有78萬人。

01、義門陳的歷史淵源

對於義門陳的歷史有兩種說法:唐朝時,南朝的陳朝後主陳叔寶的弟弟、宜都王陳叔明的後裔陳達禮,有陳兼、陳旺兩個兒子。

一種說法是,陳兼在開元19年(公元731年)出任江州潯陽縣(今江西九江市)縣令,陳旺跟隨陳兼遷居到潯陽縣太平鄉常樂裡永清村(今江西德安縣車橋鎮義門陳村),成為江州陳氏開基祖。

唐末黃巢起義時,陳兼第6世孫陳闊遷往德安,與陳旺後人合族同處。從陳旺開始,陳家到第8代都沒有分家。加上陳闊這支族人,整個江州陳氏家族當時有100多人。

天下第一家:15代300年不分家,孝義傳家被載入世界吉尼斯紀錄


另一種說法是,陳闊先是遷到廬山腳下的龍潭窩,他的孫子陳旺把家遷到潯陽縣太平鄉常樂裡永清村。

因德安在江州南邊,當時屬於江州管轄,所以這支陳姓人被稱為江州陳氏。因江州陳氏民風淳樸,教化有功,耕讀傳家,孝義相處,中和4年(公元884年),唐僖宗御筆親題“義門陳氏”,旌表“九重天上旌書貴,千古人間義字香”門聯。江州陳氏據此把永清村改為義門村,陳闊為義門得到旌表建立最大功勳,被尊為義門陳光耀祖。

在義門陳的最初歷史中,出現了兩個陳旺:一是最初遷到德安的陳旺,一是陳闊的孫子。現在很多文章認為,義門陳的開基祖是陳闊的孫子陳旺。

我們分析大量史料後推測,陳兼弟弟陳旺到德安後,發展得比較沉寂。陳闊支系遷到德安合族後,陳闊的孫子陳旺大量購置田產,江州陳氏發展起來,很快成為當地望族。唐僖宗旌表義門,追溯起來,陳闊建了首功。後世按家族中最顯耀的人物為望,把義門陳的開基祖認為是陳闊的孫子陳旺。

義門陳氏以“義”治家,創造了十五世同居,聚族三千九百多口,歷時三百餘年聚族而居、同炊共食、和諧共處不分家的世界家族史奇觀,是中國古代社會中人口最多、文化最盛、合居最長、團結最緊的和諧大家族,成為古代社會的家族典範而名動朝野。

天下第一家:15代300年不分家,孝義傳家被載入世界吉尼斯紀錄


義門陳建築佈局圖

陳闊的兒子陳崇,主持陳氏家族事務28年。當時家族已有200多人,都沒分家。陳崇擔心大家不能和睦相處,大順元年(公元890年),他立了33條家法,訓令人人遵守。義門陳在33條家法的指導下,內部管理有序,各有分工,沒一個閒人。

02、300年聚族合炊不分家

義門陳堅持以儒家忠孝節義為根本,勤儉耕讀傳家。這個家族從來不分家,實行聚族合炊,一同勞作,財產共有,基本上就是一個家族式的公社生活,早於西歐烏托邦理想主義社會600多年。

天下第一家:15代300年不分家,孝義傳家被載入世界吉尼斯紀錄


在義門陳村,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人家裡都懸掛著“家嚴三尺法,官省五條刑”的對聯,這是義門陳第一代祖先陳旺以身施教,對後世子孫提出的最基本的一條家規。

1100年前,義門陳第三任族長陳崇創制了《家法三十三條》、《家訓十六條》和《家範十二則》,三位一體,形成了義門陳氏的良好家風。義門子孫恪守祖訓,以孝義治家,定族規、置田產、辦書院,建立了一個同耕日月、共享太平的大家庭,構建了“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古代和諧社會的典範。

孝父母,勤本業、崇節儉、尚忠厚、黜異端:守法可以保家,明理乃以涉世,這是概括三十三條家法的基本內容,它涉及到家族內的各個方面。在同族而居的歲月裡,族人們共同勞動,同鍋共灶,幾千人聚族而居而能和諧共處的原因唯一“公”字而已。

天下第一家:15代300年不分家,孝義傳家被載入世界吉尼斯紀錄


義門陳宅居全景圖

公則無私,無私方可義聚。天下為公,是儒家思想齊家治國的大義所在。這個“公”字流傳至今,依然在這片土地上生根,成長,在這片安寧的土地上,父慈子孝是為人的根本,村民和睦相處是必要的規範,老幼同樂的場景更是處處可見。

當時時興一夫多妻制,但義門陳嚴格實行一夫一妻制,不納妾僕。一旦違反,將被視為不肖子孫。新過門的媳婦首先必須依次下廚勞動鍛鍊,不論其出身貧賤富貴。隨後便從事蠶桑、紡織。男婚女嫁,全部由家族操辦,娶誰、嫁誰,族長說了算。結婚所用禮物和規模等,也都有統一規定,包辦到了極致。

家族內,實行維持最低消費的供給制度,經濟均等,財富共有;嚴禁財產私有,新媳婦回孃家的禮物,都由家族統一配發;小孩生下滿月後,交給家族統一撫養,父母每隔7天領回去一個晚上;教育讀書,一律由家族統一安排。

義門陳創辦了兩級學校,初級的叫書屋(相當於小學和初中),高級的叫東佳書院(相當於高中和大學),這是我國曆史上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私辦大學,創建者是陳崇。

天下第一家:15代300年不分家,孝義傳家被載入世界吉尼斯紀錄


東佳書院全景圖

東佳書院有數千捲圖書,還有20頃良田的收入作為教學經費,學生主要是陳氏子弟和其他地方來的學子。東佳書堂也叫陳氏書堂,後稱義門書院,是江南著名的書院,到宋初,東佳書堂所藏書帖,“號天下第一。”

義門陳重視教育,獲得巨大功名。據統計,截至北宋鹹平4年(公元1001年),通過科舉考試在朝為官的達到430人。到嘉祐8年(公元1063年),義門陳歷代為官人數大約400人,受朝廷封贈的有42人,累計中舉120多人,官至宰相的2人、在京高官30人。僅慶曆4年(公元1044年),義門陳就有403人參加科舉考試。

2012年5月25日,由陳氏萬秀支系族譜編纂委員會編纂的《萬源市大竹河陳氏族譜》,由萬源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審查驗收,該族譜轉載了古譜宗訓,古譜宗訓中有《義門陳氏家訓十六條》《事親》《敬長》《預訓》《和睦》《婚姻》《交友》《閨門》等內容。

陳氏家族歷來重視教育,家訓中也一直有‘隆學校以端士氣’的內容。陳崇創辦的東佳書院,是世界最早的民辦書院之一——東佳書院,開創了一代讀書新風,為朝廷培養了大批人才。唐宋時期,從書院走出了18位朝官(其中有3人擔任過宰相),29個地方官,55位進士。陳氏“八英九才子”、“同榜三進士”更是傳為美談。

天下第一家:15代300年不分家,孝義傳家被載入世界吉尼斯紀錄


義門陳還有一個“一犬不至,百犬不食。”的奇觀,說是義門陳的教化很深,影響了牲畜。義門陳養了100條狗,都在一個槽裡進食。

一天,到開飯時間,狗狗們都坐在槽邊不進食。原來,有一隻盡心盡職的老母犬沒到。老母犬歲數大了,眼瞎腳拐,行動不便。直到老母犬到後,所有狗狗才開始進食。關於義門陳百犬同食的版本比較多,但都大同小異。後來“百犬同槽”的奇觀還被收入世界吉尼斯紀錄。

天下第一家:15代300年不分家,孝義傳家被載入世界吉尼斯紀錄


唐中和四年,唐僖宗旌表“義門陳氏”,宋至道二年封義門陳氏為“天下第一家”。據史料記載,義門陳先後被唐、南唐、宋三個朝代九位帝王二十餘次旌表。

義門陳氏立有《義門家法三十三條》,還有保障家法得以實施的族規、家訓、各項管理制度等。最高領導者是家長,在其領導下,內部分工具體,各司其事。整個家族儼然一個王國,自給自足。這樣一個龐然大物,逐漸引起統治者不安。

03、皇帝下聖旨強制分家

宋淳化四年(公元993年),宋太宗召“義門陳”第七任大家長陳兢入朝。太宗賜給陳兢一鴿一梨。陳兢當場就把梨吃了,並把鴿子放入袖中,準備帶回與族人共同分享。太宗極為不解,陳兢回答說:“義門陳永不分離(梨)。”

但陳兢在太宗面前“永不分離”的誓言未過多久,宋仁宗就頒發了分家聖旨,讓江州“義門陳”限期分家。

天下第一家:15代300年不分家,孝義傳家被載入世界吉尼斯紀錄


下達分家命令的聖旨

由於陳家聚族而居的方式讓家族日漸壯大,加上良好的家規家訓,重視教育科舉,讓陳家有了越來越大的聲勢。

當時“義門陳”不僅聚族眾多,而且一家歷代為官人數約400人,歷受封贈42人,歷代累計中舉403人,其中官至宰相2人、在京高官30人。大批家族成員有職有權,社會影響力日益增強,朝野在對其稱頌之餘也不無憂慮。

另外,當時“義門陳”的聲望過高,甚至有謠傳稱“義門陳”要出“天子”。因為“義門陳”的先祖在歷史上有過建功立國的先例,如果此時有人振臂一呼,一族同起,四方響應,足以動搖朝廷的基業。

嘉祐7年(公元1062年),在朝廷重臣文彥博、包拯、範師道、呂海等的建議下,宋仁宗專門針對義門陳頒發聖旨說,義門陳的孝義太感人啦,應該把你們的孝義風尚傳播到祖國的大江南北去,到各地去做典範,帶動當地人向你們學習,以此教化民風等。

歸結起來,就兩個字:分家!而且還專門派人去監督和催促,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家族大遷徙開始了。由皇帝頒旨並派官員監督分家,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事情。

義門陳具體是怎麼分家的,有兩種說法。一是朝廷對義門陳分家一事,考慮得非常周到。宋仁宗在聖旨中,按皇帝御賜字號“知宋宗希,公汝才思,彥承延繼”12個字派,聚居在一起的義門陳派出291個代表,拆分為291個莊(還有298莊、334莊的說法)。291個莊挨派抓鬮,分遷到全國72個州郡144個縣,也就是如今的江西、四川等16個省份的125個縣市。其中,江西最多,佔28個縣市,其次是湖南,有23個縣市。

另一種說法是,接到聖旨後,義門陳當家人犯愁了,這家該怎麼分呢?有人想了個辦法,把祖堂的一口大鍋吊到祠堂的大梁上,讓它自由落下,摔成幾片就分成幾莊。結果鐵鍋摔成了大小291塊,於是分成291個莊,每個莊各持一片。摔鍋分家,也成了後世分家的代名詞。

天下第一家:15代300年不分家,孝義傳家被載入世界吉尼斯紀錄


陳氏祖堂

不管哪種說法,義門陳家族算是徹底被瓦解了,隨即開始了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家族大遷徙。遷到新定居地後,家家門口都遵照祖訓,掛起“義門”燈籠。目前全世界的陳姓人口中,大約70%源自義門陳,有“天下陳氏出義門”的說法。

04、義門陳氏的外遷

在外遷的291個莊裡,不少遷徙到了四川(不含重慶),或者其後裔輾轉遷徙到了四川。陸續遷徙入川的陳姓人,使得四川陳姓人口大為增加,成為當時四川第一大姓。由此,宋朝時的四川陳姓人很活躍。

陳摶,號扶搖子,賜號白雲先生、希夷先生,北宋初著名的道家學者、易學家和內丹家。對陳摶的籍貫,有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縣)和普州崇龕(今重慶市潼南區崇龕鎮)兩種說法。但陳摶在他所著的《易龍圖》自序中,說自己是“西蜀崇龕人”。

陳摶的思想融合了儒、釋、道3家學說,開啟了宋代三教合一的思想潮流。陳摶對宋代理學有較大影響,據說理學開山大師周敦頤的《太極圖說》,就是由陳摶的《無極圖》衍化而來,其《先天圖》被邵雍演化為象數體系。

北宋時,四川最為有名的陳姓人,莫過於閬中的陳省華家族。陳省華是進士出身,他的大兒子陳堯叟、三兒子陳堯諮都是狀元,二兒子陳堯佐也是進士出身,父子4人都是進士,所以被稱為一門四進士。

陳堯叟、陳堯佐都官至宰相,陳省華死後被追封為一品宰相級別的秦國公,所以又被稱為一門三宰相。

陳省華父子4人曾在今河南新鄭市郭店鎮生活過,村名現在叫宰相陳村。村裡100多戶人家,都是陳省華的後裔,是給陳省華父子守墓的陳姓人後代。

“三陳”在四川的後人,北宋時有一部分遷到湖南橫塘、江西泰和、河南等地。清初湖廣填四川時,部分族人再次分遷入川,分佈在川南、川北。據統計,如今閬中和南部縣的陳姓人,90%以上屬於他們的後裔。

“三陳”的後裔,現在號稱有上百萬人,被稱為三陳派、三狀元派、三堯支系。

北宋初,陳姓人中的陳彭年非常有名氣,是音韻學方面的奇才。陳彭年,江西南城縣人,13歲那年,寫出了一萬多字的《皇綱論》,震動江南。南唐後主李煜聽說後,召他入宮陪皇子李仲宣讀書。北宋雍熙2年(公元985年),陳彭年考中進士,從此進入仕途。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陳彭年病重,遷任兵部侍郎後不久去世,享年57歲。宋真宗親臨他家弔唁,追贈他為右僕射,諡號“文僖”。

陳彭年著述豐富,最有價值的是他主持重修的《大宋重修廣韻》,是漢語音韻學中極為重要的一部著作,是研究中國語言中古音的主要依據,研究上古和近代語音的重要資料。

到了近現代,共產黨領導人陳獨秀、陳潭秋、陳毅、陳雲、陳賡、陳昌浩、陳再道、陳錫聯、陳丕顯等;國民政府高官和將領陳果夫、陳立夫、陳誠、陳布雷等,都是義門陳氏後人。

天下第一家:15代300年不分家,孝義傳家被載入世界吉尼斯紀錄


在達州萬源大竹河一帶,至今有不少農村家庭在堂屋中懸掛“孝義為本,耕讀傳家”的祖訓。當地陳氏居民即便是家境貧寒,也要想盡一切辦法送子女讀書,並對學業有成的孩子進行獎勵。

義門陳氏代代相傳的家規家訓、良好的家風,教育培養了一代又一代奉獻社會、表率鄉鄰的國家建設者乃至棟樑,教育成就了生生不息、受人敬仰的陳氏後人。

義門陳300多年的傳奇佳話積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中華民族宗族文化的一個閃光點,在中國家族史上有著重大的影響和地位。其忠義之範、和諧之盛、文明之優、教育之先、風氣之美、義傳之廣的精神,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必將得到進一步繼承與發揚。(圖源網絡)

...

相關鏈接:義門陳氏的十個歷史之最

1、創建了聚族3900餘口、15代不分家的歷史奇蹟。

義門陳家族,從唐玄宗開元十九年至宋嘉祐八年分莊,歷時332年,創造了三千九百餘口、十五代聚族而居的世界奇觀,成為唐宋時期人口最多,文化最盛,團結最緊的“天下第一家”。

2、我國唯一一個下聖旨分家析產的家族。

皇帝為一個家族專門下旨分家,天下獨有,宋仁宗嘉祐七年文彥博、包拯、範師道、呂蒙正等上疏,說:“陳泰(義門陳家長)家朝野太盛,宜令分析”。七月,仁宗皇帝親旨,前後歷時九個月分家完畢。

3、“百犬同槽”列為世界文化奇觀,列入世界吉尼斯記錄。

為看門護院,義門陳家族養犬百餘,眾犬效義,“一犬不至,群犬不食”,成為千古一絕,1996年載入世界吉尼斯紀錄。

4、“東佳書院”——世界上最早的民辦大學

東佳書院創辦於唐龍紀元年(公元889年),《全唐書》載:“江州陳氏自龍紀以降……建書樓於別墅,以延四方之士,肄業者多依焉”。東佳書院雖然屬於民辦,但規模宏大,所藏書帖,號“天下第一”,故此《中國教育大系》將東佳書院列為我國五大書院之首,並認定早於白鹿洞書院半個多世紀。

5、創立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圖書館。

“東佳書院特別注重藏書,在那個時代,書籍屬於難得之物,東佳書院卻有藏書數千卷,是江南有名的藏書中心,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求學者。東佳書院有著嚴格書藉管理制度,書院專門在本族的書生中選定若干人作為圖書管理員,借出和返還圖書都有規範的手續,不能丟失,書院還規定在現有藏書的基礎上要不斷添置,豐富品種。這是我國乃至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圖書管理制度之一”。

6、創辦學校,對內實施免費義務教育,創下我國民辦教育之最。

義門陳家法規定:“童子七歲令入學,至十五歲出學,有能者令入東佳”,七歲至十五歲,前後共九年,這是指九年義務教育。義門陳家族的人在整個接受教育過程中全是免費的,而且是家族成員都必須接受教育,是中國古代“耕讀傳家”的典範,也是世界上最早實行義務教育的典型。

7、學校內最早實行“兩級教學”

義門陳家法規定:“童子七歲令入學,至十五歲出學,有能者入東佳(即東佳書院)”。七歲至十五歲在“書屋”讀書。“書屋”相當於現在的小學和中學,為初級教育。能者入“東佳書院”,“東佳書院”相當於現在的大學,為高級,東佳書院讀完直接參加科考。所以許多現代研究專家在文章中稱:“東佳書院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具備完備體制的學校”。

8、明確推行“一夫一妻”制。

義門陳家法中明確規定:“男皆只一室,不得置外妾,男年十八歲,則與佔勘新婦,女則侯他家求問”,在一千多年前,義門陳家族就已經實行了“一夫一妻”的制度,對男女婚姻也有嚴格規定。

9、建立最早幼兒園。

公元884年,義門陳家族就已經建立了“百嬰堂”。“百嬰堂”相當現在的“託兒所”或“幼兒園”。嬰兒生下以後,由家族統一管護,只要嬰兒哭啼,不論是否自己所生,婦女們都會主動哺乳,又稱為“百嬰同堂待哺”,後來有詩曰:“堂前架上衣無主,三歲孩兒不識母”。這是我國古代最早的家庭幼兒園。

10、敬老院的建立

當時稱為“壽安堂”。北宋天聖元年(公元1023年)義門陳第十三任家長陳蘊考慮家族老人越來越多,需安度晚年,於是建了“壽安堂”,專供老人休閒養老,室內設有琴、棋及文房四寶和簡易健身器材等物。同時還建有“太學院”專供在外為官者告老還鄉後頤養天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