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花錢買“和平”,怎麼只有宋朝被後人詬病呢?

如果要問中國哪個朝代最富裕,那首當其衝的便是宋朝。在當時,宋朝可是第一經濟強國。雖然領地不大,耕地也無法滿足百姓們的需求,但宋朝非常重視經濟的發展和商業的發展,採取非常開放的對外貿易政策,使得百姓們靠著邊境的商業,獲取了大量糧食,人們生活的水平和質量非常的高。可是為什麼卻被很多後世之人詬病,稱之為“弱宋”呢。

都是花錢買“和平”,怎麼只有宋朝被後人詬病呢?

宋朝每年獲得的巨大收入,並不是靠著剝削百姓,而是擁有非常前衛的經濟頭腦,才成為了第一富國。當時宋朝還擁有當時最強大的軍隊,人數高達一百六十萬。而在經濟和軍事都處在世界的首位,卻總是花錢買和平。當時宋國的敵人有遼國,西夏,金等,而宋朝君主認為要對抗敵方,必須先自己內部穩定,所以基本是哪裡出現了饑荒,朝廷就會太君去那裡出差,以便鎮壓可能發生暴亂的農民起義,也許是當年的盛世,讓宋朝上下沉浸在歌舞昇平中,對於外來的敵人則是採取了消極妥協的政策。這樣軟弱的表現,讓人為之遺憾。

都是花錢買“和平”,怎麼只有宋朝被後人詬病呢?

宋朝多次出現與外部勢力議和的現象,無非是花大把的銀兩出錢來買安寧。這在當時是非常普遍的,這一政策雖然使得宋朝上下對於周圍潛在的危機變得麻木,卻也換來了宋朝幾百年的和平。在多次的議和協議中,宋朝都需要向敵方繳納金銀,茶葉,絲織物之類的物品,從協議中來看,似乎是宋朝吃了虧。但事實並非如此,在瞭解宋朝具體每年的花費後,就可以看出類似的合約還是非常划算的,繳納給敵方的財物遠比不上宋朝內部供養軍隊和各級官員的。如果宋朝不選擇議和停止戰爭,按照當時部隊孱弱的軍事能力,是沒有辦法抵抗外敵的。所以無奈下只得採用議和來還緩和戰局,換來轉轉瞬即逝的和平。

都是花錢買“和平”,怎麼只有宋朝被後人詬病呢?

在協議中還有這樣一個重要的內容,開市貿易。等戰爭結束了之後,宋朝也恢復了與對方的正常貿易,也為朝廷帶來了不少收入。這樣一來就能填補向敵國繳納的虧空。可見,向敵方“捐錢”並不是導致宋朝衰敗的真正原因。而是當時宋朝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將官僚隊伍不斷擴大不少,其中有許多沒有必要存在的職位,卻不重視軍隊的發展,這樣重文輕武加快了宋朝的滅亡。

都是花錢買“和平”,怎麼只有宋朝被後人詬病呢?

那同樣是議和送錢獻公主的漢朝,為什麼卻被稱為強國?漢朝剛建國時,國家非常窮,人口也很稀少。匈奴卻是統領著整個蒙古草原,異常強大,匈奴選擇在此刻趁虛而入,漢朝當年並不是匈奴的對手,漢高祖劉邦無奈下選擇議和,實行對匈奴和親政策同時還獻上財物。後來貪婪的匈奴依然沒有得到滿足,時常來邊境騷擾。漢朝經歷了無比屈辱的幾十年,終於迎來了反擊的時刻。到了漢武帝時,國力大增,國人都比較尚武。為了一雪前恥,訓練了許多英武的騎兵,決定主動出擊攻打敵人,經過了長時間的準備,漢武帝派了衛青,霍去病等人兵分三路攻擊匈奴,經歷了多次大規模的戰爭,最終將匈奴打到節節敗退,受到重創不得已的匈奴只能向北方撤出數千裡。而周邊的西域等小國因為脫離了匈奴的影響,紛紛與漢朝結盟。漢朝又多次聯合盟友對匈奴進行打擊,匈奴不得不臣服於漢朝。

都是花錢買“和平”,怎麼只有宋朝被後人詬病呢?

西漢後期,匈奴意圖再次佔領西域,匈奴分為兩部,南部匈奴,臣服於漢,而北部的匈奴則與漢朝為敵。西域使者集合了西域各國軍隊,夜襲匈奴大本營,取敵將首級使其國力衰弱,漢朝經歷過兩次的北伐,最終終於將北匈奴滅了,而南匈奴漸漸的融入了中原,徹底解決匈奴問題,強大的匈奴終於不復存在。那麼有一個疑問,是像漢朝這樣,先示弱送禮,等到強大之時再奮起反抗剿滅敵人的策略好,還是像宋朝這樣每年花點錢亂,避免戰亂來維護和平的好呢?可以說兩者當時的處境是不相上下的。

都是花錢買“和平”,怎麼只有宋朝被後人詬病呢?

漢朝和宋朝都是新起的朝代,而在宋朝,武將的社會地位很低,子民對於國家的歸屬感很弱。而漢朝則是崇文尚武,連普通的百姓也是如此,有著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不過有一點是一樣的,這兩個朝代形成初期,國力都十分的弱小,都處於弱勢。遼國,金國,西夏因為有許多漢地,因此居住著許多的漢民,所以漢化的較為明顯。相對來說,匈奴自始至終沒有被封建化,所以侵略性更為強大一點。面對強大的敵人,示弱也不妨是一種對策。而漢武帝韜光養晦,利用祖輩們積累的財富,舉全國之力,攻打敵人,讓匈奴再也沒有侵犯漢朝的能力。反觀宋朝時,始終處於這些少數民族的壓迫下,只能通過不斷的議和來換取和平。即使遼國被滅,也無法改變宋朝的命運。只不過將繳納的對象換了一個而已。由此看來,在發展前期,漢、宋兩方優劣相差並不大。但是到了後期,漢朝的國力明顯要高於宋朝。匈奴對漢朝的影響也僅限於幾十年,漢朝後期,君王們基本將全部心思放在國家內部的發展,因為長年的戰爭,使得百姓飽受戰亂之苦,在領導人的正確的帶領下,漢朝經濟很快復甦,並達到了全盛時期。漢朝的政策更偏向於長痛不如短痛,後世人說起漢朝,總是會有一些自豪感。反觀宋朝,在敵人的壓制下順從差不多三百餘年,像一隻待宰的羔羊。失去主動權。後期的宋朝不得不靠著從百姓手裡剝奪大量財產,獻給敵國,才維護百年和平,可以說這一現象是領導戰略方針的產物。究竟誰對誰錯?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立場,看待問題也有不同的角度。但是領導者的方針戰略,卻直接影響到了百姓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