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山西之大院民居|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運城李家大院

山西大院,是近代山西社會的一大縮影。明清時,晉商崛起,號稱“海內最富”,晉商在故土營造了華美的宅邸。歲月流逝,當時的風流人物已經不在,而座座大院,昭示著山西晉商縱橫天下的傳奇歷史。山西人傑地靈,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也湧現出了一批又一批文人墨客。他們像歷史長河中燦爛的群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給當時的社會以積極的影響,同時,他們留下的寶貴遺產—山西大院民居,也成為了文化的載體,體現著當地的人文思想和民俗文化。


這裡是山西之大院民居|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運城李家大院


這裡是山西之大院民居|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運城李家大院


這裡是山西之大院民居|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運城李家大院


這裡是山西之大院民居|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運城李家大院


晉商大院,大略屬於傳統北方民居的範疇,偶然能見到南方民居輕巧、秀麗的屋簷、斗拱裝飾,都令人驚歎,更何況域外風情呢?然而,運域萬榮縣閻景村的李家大院,卻能見到西方哥特式建築,不能不說是一個異數。


這裡是山西之大院民居|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運城李家大院


這裡是山西之大院民居|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運城李家大院


這裡是山西之大院民居|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運城李家大院


這裡是山西之大院民居|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運城李家大院


閻景李家在遷到該村後,世代務農為生。清朝道光年間,李文炳才開始經商,從遊商小販開始做起,後來又向西北地區販賣土布、糧食、棉花,同時運回皮貨、藥材,再後來設立商鋪,生意鋪向整個商貿通道。隨著生意的壯大,也像其他晉商一樣,轉向金融匯兌以及興辦其他事業,在19世紀中葉家族達到鼎盛,並維持了七十多年。李家大院的興建與李家生意的壯大發展基本同時,最後完成於李文炳的孫輩李子用時期。大院裡哥特式風格建築的存在,也是因為李子用娶了一位英國女子為妻。


這裡是山西之大院民居|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運城李家大院


這裡是山西之大院民居|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運城李家大院


這裡是山西之大院民居|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運城李家大院


這裡是山西之大院民居|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運城李家大院


這裡是山西之大院民居|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運城李家大院


李家興盛百多年,原因很多,但心中始終存一份善念,恐怕才是生意能夠長久的根本。中國古話也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李家大院有一面牆壁,用各種字體書寫了365個“善”字,名為百善壁,就是對族人的一種告誡和自省,要日日行善。他們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雖是晉南首富,但心裡常掛念桑梓父老。


這裡是山西之大院民居|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運城李家大院


這裡是山西之大院民居|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運城李家大院


如清光緒三年(1877)大旱,連種子都被吃光,一斗糧食要賣到四兩銀子,幾乎到了人相食的地步。李家放賑救災,活人無數。如民國十七年(1928),萬榮又大旱,李家為災民捐款6000銀圓,並在三個村設立粥棚,時間長達一年;如民國十九年(1930),瘟疫橫行,李家購回防疫藥品,見戶發放…


這裡是山西之大院民居|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運城李家大院


這裡是山西之大院民居|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運城李家大院


這裡是山西之大院民居|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運城李家大院


這樣的善行不勝枚舉,不論政治風雲如何變幻,城頭插的是哪家大王的旗幟,李家總是能得到上到官府,下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清政府封贈官職,題匾“急公好義”“樂善好義”,民國山西省政府主席閻錫山贈匾“博施濟眾”,而百姓們也送過“為善有方,世人標的”“德風霖善”。這些匾額如今就掛在李家大院,解釋了一個家族能夠長久興盛的奧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