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山西之大院民居|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运城李家大院

山西大院,是近代山西社会的一大缩影。明清时,晋商崛起,号称“海内最富”,晋商在故土营造了华美的宅邸。岁月流逝,当时的风流人物已经不在,而座座大院,昭示着山西晋商纵横天下的传奇历史。山西人杰地灵,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也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文人墨客。他们像历史长河中灿烂的群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给当时的社会以积极的影响,同时,他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山西大院民居,也成为了文化的载体,体现着当地的人文思想和民俗文化。


这里是山西之大院民居|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运城李家大院


这里是山西之大院民居|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运城李家大院


这里是山西之大院民居|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运城李家大院


这里是山西之大院民居|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运城李家大院


晋商大院,大略属于传统北方民居的范畴,偶然能见到南方民居轻巧、秀丽的屋檐、斗拱装饰,都令人惊叹,更何况域外风情呢?然而,运域万荣县阎景村的李家大院,却能见到西方哥特式建筑,不能不说是一个异数。


这里是山西之大院民居|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运城李家大院


这里是山西之大院民居|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运城李家大院


这里是山西之大院民居|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运城李家大院


这里是山西之大院民居|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运城李家大院


阎景李家在迁到该村后,世代务农为生。清朝道光年间,李文炳才开始经商,从游商小贩开始做起,后来又向西北地区贩卖土布、粮食、棉花,同时运回皮货、药材,再后来设立商铺,生意铺向整个商贸通道。随着生意的壮大,也像其他晋商一样,转向金融汇兑以及兴办其他事业,在19世纪中叶家族达到鼎盛,并维持了七十多年。李家大院的兴建与李家生意的壮大发展基本同时,最后完成于李文炳的孙辈李子用时期。大院里哥特式风格建筑的存在,也是因为李子用娶了一位英国女子为妻。


这里是山西之大院民居|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运城李家大院


这里是山西之大院民居|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运城李家大院


这里是山西之大院民居|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运城李家大院


这里是山西之大院民居|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运城李家大院


这里是山西之大院民居|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运城李家大院


李家兴盛百多年,原因很多,但心中始终存一份善念,恐怕才是生意能够长久的根本。中国古话也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李家大院有一面墙壁,用各种字体书写了365个“善”字,名为百善壁,就是对族人的一种告诫和自省,要日日行善。他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虽是晋南首富,但心里常挂念桑梓父老。


这里是山西之大院民居|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运城李家大院


这里是山西之大院民居|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运城李家大院


如清光绪三年(1877)大旱,连种子都被吃光,一斗粮食要卖到四两银子,几乎到了人相食的地步。李家放赈救灾,活人无数。如民国十七年(1928),万荣又大旱,李家为灾民捐款6000银圆,并在三个村设立粥棚,时间长达一年;如民国十九年(1930),瘟疫横行,李家购回防疫药品,见户发放…


这里是山西之大院民居|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运城李家大院


这里是山西之大院民居|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运城李家大院


这里是山西之大院民居|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运城李家大院


这样的善行不胜枚举,不论政治风云如何变幻,城头插的是哪家大王的旗帜,李家总是能得到上到官府,下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清政府封赠官职,题匾“急公好义”“乐善好义”,民国山西省政府主席阎锡山赠匾“博施济众”,而百姓们也送过“为善有方,世人标的”“德风霖善”。这些匾额如今就挂在李家大院,解释了一个家族能够长久兴盛的奥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