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為何多“大院”

  散佈山西的百年民宅知多少?由於經歷了明末清初一系列戰爭的破壞,現存的山西明代宅院較少,而保存較完整的大多是清代山西商人的豪宅,如清代金融中心祁縣、太谷、平遙兒縣,交通沿線上的陽泉、介休、靈石、襄汾等地,除了對外開放的兒處宅院群落之外,還有許多散落的老宅院,有些甚至藏在深山僻壤,有待於進一步認識和開發。

山西為何多“大院”

  明代的經濟政策對河東鹽商和澤潞冶鐵商人最為有利,明代晉商的代表當屬晉南鹽商和澤潞鐵商。清代以旅蒙商人和票號商人最為風光,清代山西富商大多是集中在晉中一帶的票商和貿易商人。這些大商人曾經都建築了豪華富麗的大宅子。明代山西的鹽鐵商人最為活躍,遺憾的是,他們當年的大宅子在兵燹戰火和社會動盪中化為烏有。

山西為何多“大院”

  隨著明代手工業、商業的蓬勃發展,平遙城內作坊四起,商賈雲集。商品經濟的發展,推動了建築業的發展和建築工藝水平的提高。清代中葉以後,平遙城裡的票號典當業迅速興起,更加豐富了城市建築的內容,新興的商家都在擴建具有更多功能、具有更強商業競爭力的店鋪;憑經商而發跡的人們,大興土木,重振家園,城鄉民居建築的質量和檔次因此邁上一個新的臺階,華美宏大、匠心獨運的建築撒落在繁華的市面上,遍及平遙城的大街小巷中,在明代城牆的護衛中,富商大賈的宅院林立街頭巷尾,成為平遙古城獻給人類的珍貴文化遺產。

  平遙城裡現存的四合院達三千多處,其中完好者有四百多處。規模較大的十兒處古宅老院,包括有日升昌票號第一任總經理雷履泰於道光年間在城內上西門書院街的宅子,有西門外的冀氏在明清兩朝兒百年間陸續修建擴建的鯉魚躍龍門院子,有天成亨票號首任總經理侯王賓在沙巷街的老院子,有侯王賓之子侯殿元的“七間七標”宅,有與日升昌爭輝的蔚盛長票號掌櫃程遵濂的舊居,有清末民初平遙城裡有名的“興隆義"布莊、錢莊的東家趙大第的院子,有晚清平遙最有名氣的文人王沛霖的宅第……這些古宅老院,就是明清眾多山西宅院的最好註腳。

  等級制度是中國封建政治體制中最顯著的特點,與此相對應的宮殿、廟宇、住宅文化也充分地體現出這個特點。山西宅院中的等級觀念的體現,可謂是淋漓盡致。山西宅院多為左右對稱的正偏結構,正院上高下低,中庭開闊,尊卑有序,等級分明。正院寬敞,正房高大,廂房低於正房,也小於正房。

山西為何多“大院”

  以太谷曹家宅院為例,正院都是四合院,正房必設在正院裡,正房的屋頂比廂房高,臺階比廂房也多一兩級。賬房院,與主人居住的屋舍相比,就要低矮簡陋得多。賬房不論是正房還是廂房,門前大多不設臺階,即便築臺階也只是一級臺階而已,以示其地位低主人一等。偏院則是緊靠正院廂房牆壁修建的一排低矮的東西房,供傭人、保鏢、廚子們居住。偏院院子狹長,通往正院的門閂都安裝在正院的一面,這樣主人可以隨時到下人住處走動察訪,下人則不得隨便出入正院,下人的活動受到嚴格控制。在晉中的幾個商家大宅院裡,這樣的格局都是非常突出的,充分體現出封建社會的等級觀念和禮制要求。

  臺階或踏道,也因居住者的身份而出現差別。宋人李誡的《營造法式》中,對臺階有專門的尺寸規定:“造殿階基之制,長隨間廣,其廣隨間深,階頭隨柱心,外階之廣,以石段,長三尺,廣二尺,則方三寸五分,其上下疊濫,每層露稜五寸,束腰露身一尺,用隔身版柱,柱內平面作起突壺門造。” “造踏道之制,長隨間之廣,每階高一尺,作二尺踏,每踏高五寸,廣一尺,兩邊副子各廣一尺八寸。如階高四尺五寸至五尺者三層,高六至八尺者五層或六層,皆以外周為第一層,其內深二寸,又為一層,至平地,施土襯石,其廣同踏。”這種營建法式雖然是為宮廷建築而設置,但到明清時期,已經廣泛用於民間的豪華宅第。從山西宅院裡,就可以看到這樣的規格尺寸D最直觀地看,就是主人居處的臺階級多、階寬、臺高,下人居處的臺階低下簡陋,也就是通常說的什麼等級的人,住什麼等級的房。[!--empirenews.page--]

  明清山西宅院的庭院大都是方磚堤地,方磚的尺寸規格多為見方三四十釐米。等級越高的建築,鋪地的要求也越高。鋪砌地面時,工匠須嚴格遵守磨磚對縫的要求,有的還要在磚鮭中掛上油灰。油灰的主要成分是白灰和桐油,以保證地面的牢固耐用。考究的地面在鋪磚之後,還要塗刷兒遍生桐油,保持表面光滑美觀。明間的中線上須用整磚,不可以對縫。而在遊廊或室外鋪地時,除了中線上必須用方磚之外,邊上可以配砌小磚,院裡十字甬路的中線上要用方磚,邊上也可鋪設小磚,舒解一下等級制度建築的沉重壓迫感,營造輕鬆活潑的氛圍。

  年年歲歲生長在大院磚縫中的小草,隨著循環往復的自然規律,對院落的興衰和主人的變易,或許早已經淡忘。

  封建時代遵行男尊女卑的綱常觀念,“惟女子與小人難養”

  的舊觀念在山西宅院建築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小姐的繡樓通常修建的低矮狹窄,雖說是精緻小巧,卻也有舊時不許女子出人頭地、女子個性不得張揚等傳統說教隱喻其中,束縛女性的三綱五常、三從四德在宅院建築中得到充分體現。太谷的曹家宅院將繡樓縮進兒尺,以限制閨閣中人的視線,從建築上阻斷她們左顧右盼,禁錮她們的思想,這也是封建時代對女性的要求,遵從禮教,淹沒個性,忍讓退縮,隨父隨夫。歧視女性的建築文化,即便到了民國仍然沒有大的變化。如定襄河邊閻錫山故居中,被主人珍視一生的五妹子的繡樓,建在一個視線非常狹窄的地方,雖說五妹子來此居住的日子屈指可數,但從房屋收縮、低矮簡陋的格局看,仍然沒有擺脫女性從屬的可悲地位。

  明清山西宅院建築中,對風水也是頗為講究的。建院前,先請風水先生堪輿選址,起根腳、上樑時,要祭拜天地、鳴炮示慶,牆腿刻“泰山石敢當”,或者在門前立一石敢當,房後立一避邪鎮妖之物,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安慰。祁縣喬家宅院從一號院的院門向裡走時,地平線逐一抬高,至盡頭的正屋,還要修建幾級踏步,既迎合了風水術中“前低後高,子孫英豪”

  的說法,又符合建築物的內在要求。明清時的山西許多民居建築物,多為負陽抱陽、背山面水的特點,背山可以迎納陽光和溫暖氣流,面水可以迎接夏日的涼風,向陽可以採納良好的日照,緩坡可以避免淹澇之患,建造良性循環的小氣候。這既有科學的一面,也有媚俗的成分充斥其中。

  自宋代以來,陰陽五行、八卦風水說在北方極為流行,住宅的平面佈局很大程度上依五行八卦決定,如宅子的地勢如果與四神相應,最為吉祥,可以増福添壽。古代神話中,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稱為道家四靈,分別代表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和青白紅黑四種顏色。古人認為,東為上為陽,西為下為陰,左(東)青龍、右(西)白虎,前(南)朱雀,後(北)玄武。“寧讓青龍高三頭,不讓白虎壓一籌",所以風水裡就有“東高西低,陰不壓陽”之說。而且還強調建築物的後部氣勢要高,東邊青龍有流水,西邊白虎有道路,前有朱雀把門,後有玄武鎮守,這樣的宅子才算是福宅。

  基址確定之後,還要請風水先生相宅。風水先生根據建房者的生辰八字,決定住宅中軸線的角度,先用羅盤定準正南正北向,再向左或向右調偏一定角度,叫做搶陽或搶兒分陽。這是說主人的命不夠硬,朝正南建房,恐承受不起,普天之下只有皇宮才可以朝正南升門。一經確定正院、正房的位置和尺寸,其餘廂房、倒座房、偏院各房就可依照一定的程式迭減,全院的格局也就基本上確定了。“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這一聖人教誨,早已滲透到幾千年中華文化的方方面面,選擇宅基地的首要標準是背山面水,宅主人既要享受仁者的崇高,也要享受智者的愜意。這種選擇,既是地理的原因,也有生活方便的考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