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宮廷之爭的極致5——叛逆的暗湧一觸即發

縱觀元泰定帝執政的五年,不得不說他是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執行了恰當的政策。在元英宗被弒後一觸即亂的局面中,他撫平黨爭、安定地方、清理財政、保境安民。而且,他在保留了漢法改革成果的同時,用儒者培養自己的接班人,也遠遠不似武宗一般,由鎮戎宗王入繼大統後大力復興蒙古舊制所能相比。

元朝宮廷之爭的極致5——叛逆的暗湧一觸即發

我們有理由相信,泰定帝的計劃,是要在自己這代徹底穩定帝國,然後將一個完好的江山交給由名儒教育出來的接班人。讓他去繼續仁宗、英宗所未能完成的任務。如果他在位不是五年,而是十五年,或者是十年,元王朝的前景也許會光明很多。但是,所謂天不遂人願,雖然泰定帝的年齡還是個謎,但他仍沒能擺脫從武宗開始的在位短暫的宿命。

從史冊上,我們看不到泰定帝有貪酒好色的毛病,這與他的前任和後任大不相同,但其在為五年而亡,也許可以推斷,他的壽命並不是三十六歲,而是五十二歲,這個年齡去世,在古代,算是很正常了。泰定五年,泰定帝在圍獵時患病——也許是受了傷。是年二月,泰定帝改元致和,以當年為致和元年,這似乎是為了用改元來沖喜,祈禱病體早愈。

三月,泰定帝下令巡幸上都,皇后、太子,丞相倒剌沙等人陪侍。也許是病情並不沉重,泰定還想著到上都遊玩;也許是感到來日無多,想到更有草原氣息的上都重溫一下在草原故鄉的時光。泰定帝在生病之際做出的這個決定,非常符合情理。但是,作為一個皇帝,作為用安撫手段而不是根除的手段壓制朝廷各派的皇帝,他在位的短短五年還遠沒到將一切用時間平復的程度。皇帝病重,而又遠離國家根本之地,那些只是暫時蟄伏的各派勢力豈能不有所動作?又會使多少野心家蠢蠢欲動?何況,早在泰定帝身體康健,牢牢掌控朝政的時候,各派勢力暗地裡的活動也從未停止。

元朝宮廷之爭的極致5——叛逆的暗湧一觸即發

泰定三年,泰定帝潛邸舊臣,時任中書右丞相的旭邁傑病逝。其人雖然縱容泰定帝的私慾,又喜歡法外施恩,導致“刑政失度”,但作為首相也還謹慎、盡職。他死後,塔失帖木兒接任中書右丞相,但不過是個擺設,朝政大權都掌握在左丞相倒剌沙手中。其人雖然理財很有一套,但卻相當跋扈,被稱為“弄權”,惹得朝野側目。

元英宗舊臣,曾被英宗賞識的怯薛任速哥便在這個時候開始了對其他各派的“統戰工作”。他首先找到了平章政事速速,密謀道:“先帝之仇,孤臣朝夕痛心而不能報者,以未有善策也。今吾思之,武宗有子二人,長子周王,正統所屬,然遠居朔方,難以達意。次子懷王,人望所歸,而近在金陵,易於傳命。若能同心推戴,以圖大計,則先帝之仇可雪也。”

對任速哥來說,泰定帝誅殺鐵失等人,並不能洗清自己參與逆謀的嫌疑。在他心中,當今的天子,便是殺害先帝的主謀。可英宗死時太年輕,還沒有子嗣,仁宗一系絕統。那麼,只有擁立武宗的兒子們來推翻泰定帝,才能復仇。而平章政事速速,也是武宗舊臣,對這番言論自然“深然之”。

元朝宮廷之爭的極致5——叛逆的暗湧一觸即發

可兩人一為文臣,一為無職的閒散人員,這樣的大事,都是有心無力。於是便開始統戰武宗舊臣中的領軍人物,掌有兵權的燕帖木兒。燕鐵木兒是欽察貴族,其祖父土土哈、其父親床兀兒都是威震邊疆的名將,在平乃顏之亂、對抗西北察合臺、窩闊臺汗國等等戰役中都立下奇功。他自己自幼就是武宗的宿衛,參與了武宗的一系列戰鬥,頗有將才。

其家族在武宗朝頗為顯赫,但在仁、英兩朝時受到冷落。而到了泰定朝,燕帖木兒先是加太僕卿,後又遷同僉樞密院事,成為實權人物。因此對泰定帝還頗有知遇之情。剛聽到任速哥和速速的密謀,還是“聞之矍然”,並不買賬。但任速哥屢屢相勸,指出:“天下之事,惟順逆兩途,以順討逆,何患不克。況公國家世臣,與國同休戚,今國難不恤,他日有先我而謀者,禍必及矣。” ——你不要忘了,對當今皇上不滿的可不光我們這幫人,要做大事就得趁早,一旦被別人搶了先,後悔都來不及了。

燕帖木兒也知道,無論是泰定帝在位,還是日後太子繼位,自己這些武宗舊臣都是要逐漸邊緣化的,想要大富大貴,只能從險中求——擁立武宗的兒子承襲帝位。泰定帝以為自己分蛋糕很公平,但他忘了,畢竟自己的心腹們拿到的那塊最大。別的派系都會不滿。於是,在燕帖木兒的多方聯絡下,眾多希望獲得更多蛋糕的人聚集在他身邊,這股勢力如滾雪球一般迅速壯大,遍佈朝野。

在朝廷中,既有元世祖忽必烈庶子,平西王奧魯赤的後人,西安王阿剌忒納失裡以及諸王滿禿、阿瑪剌臺等,還有太常禮儀使哈海,宗正府斷事官闊闊出、中書右丞趙世延、前河南行省參知政事明裡董阿、前宣政使答裡麻失裡、前湖廣行省左丞相別不花、太子詹事塔失海涯、前陝西行省參知政事王不憐吉臺、翰林學士承旨亦列赤、通政院使寒食等等。

元朝宮廷之爭的極致5——叛逆的暗湧一觸即發

而在地方大員中,有燕鐵木兒的叔父,屯防遼東的東路蒙古軍元帥府元帥不花帖木兒、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伯顏、湖廣行省平章政事高昌王鐵木兒補化、鎮守武昌的威順王寬徹不花等。仁宗、武宗舊臣,宗王親貴,地方實力派,各種勢力擰成一股繩,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顛覆勢力,暗中將矛頭指向泰定帝朝廷。

不過,只要泰定帝在世,這股勢力還只能暗中準備,絕不敢造次。只要皇帝發覺一點端倪,伸出手去予以鎮壓,那麼,這看似強大的聯盟會毫無懸念的土崩瓦解。畢竟,皇權至高無上,皇帝與臣子的實力對比過於懸殊,這是燕帖木兒等人無法克服的軟肋。然而,致和元年,泰定帝在病中巡幸上都,將皇后、太子、中書左右丞相以及最忠於皇室的怯薛、諸衛大軍帶走護駕。而且,進燕帖木兒為金樞密院事,並讓他領“總環衛事”,也就是負責大都的衛戍和治安。這等於給了燕帖木兒一黨最好的起事時機。

泰定帝起駕時,諸王滿禿等人隨侍。臨走前,滿禿對燕鐵木兒道:“今主上之疾日臻,將往上都。如有不諱,吾黨扈從者執諸王、大臣殺之。居大都者,即縛大都省、臺官,宣言太子已至,正位宸極,傳檄守禦諸關,則大事濟矣。” ——我看皇上的病是好不了了,一旦晏駕。我們這些人在上都將扈從諸王、大臣殺掉,劫持太子回到大都,由你接應,立武宗之子為帝,佈告天下,大事可成!

元朝宮廷之爭的極致5——叛逆的暗湧一觸即發

這是一個很好的計劃,當然,最主要的條件是泰定帝“如有不諱”,要是泰定帝突然好了,那麼計劃也就全盤取消。燕帖木兒心領神會,從鑾駕北走之後,他就開始焦急的等待著消息。四個月後,致和元年七月,泰定帝也孫鐵木兒終於病逝於上都。燕帖木兒一黨起事的時機到來了。他們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一旦發動,泰定帝一系實在沒有多少機會。

不過,做為泰定帝生前最倚重的大臣,在皇帝去世後更有責任安排朝政的左丞相倒剌沙原本有著扼殺這一切於搖籃的機會。如果他能夠在泰定帝剛一去世,便宣佈皇太子阿速吉八繼位,改元繼統,佈告天下,形成大勢安穩的局面。那麼,人心思定,燕帖木兒一黨即使發動,也必會陷入極為不利的局面然而,倒剌沙在泰定帝在時便喜歡弄權,對於權力極為熱衷。現在見老主子去世,正好給自己過把最高權力的癮。於是。“專權自用,逾月不立君,朝野疑懼。” 倒剌沙明顯沒有察覺到燕帖木兒等人的密謀,他過足了癮,卻耽誤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到了八月,在一片“朝野疑懼”的氛圍中,燕帖木兒不失時機的出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