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翻脸,就聊育儿吧!

想翻脸,就聊育儿吧!

有个朋友和父母闹翻了,就差登报脱离关系。而他们之间的矛盾不是千万家产,而是关于带孩子。

大约很多人在老人带孩子的问题上是纠结的。因为老人过来帮忙带孩子,确实能轻松很多,同时又因为老人们那些落后的观念,迟暮的习惯,过时的价值观而担心孩子还没长大就长歪了。

有回和朋友吃饭,他孩子全程高能,尖叫、暴走、摔东西……而朋友一直都在追着让他多吃一口饭。

我们说:你怎么把孩子带成这样啊?

朋友说:都是我妈在带。

我们说:拿你得管管啊……

朋友说:管?我一管孩子,我妈就说我管得不对。

把你妈送走。

那她就说,不让带孙子,她觉得活着也没什么意思了……

如果没有孩子的时候,我会同情他的说法。现在我不同情了,能理解更多后,我的想法是厌恶——还有什么理由比这更冠冕堂皇的来粉饰自己作为父母的无能吗?

曾经,我是极端反对隔代教育孩子的。在我没有孩子的时候听到有人吐槽老人在家带孩子的时候,我都会嗤之以鼻:多简单的事儿?跟老人们说好啊,他们来家里可以和孩子做任何事,除了教育他。不答应,那就别来了。

那些有孩子的朋友们听完更嗤之以鼻:那是你没有孩子,站着说话不腰疼,等你有孩子,你就知道这事儿有多难了。

现在,我女儿已经四岁多了,这条一直都执行得很好。但现在,我们家反而不太在意这个事儿了,谁都可以对孩子教育一番,唯一孩子执行的纪律就是,当一个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其他人都闭嘴,不论你觉得他说的对还是不对。

这个转变来自于有一天我忽然意识到禁止老人教育孩子这件事当中有一个很严重的错误——你的孩子永远也不可能生活在一个单一价值观的环境当中,他总会遇到不同的人,跟他说各种各样的话,而他必须学会在纷繁复杂的信息当中自己去筛选和吸收,最终成为那个独一无二的自己。

文章一开始的那个几乎要和家里断绝关系的朋友说过一句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话:他们那种安徽口音还特别喜欢给孩子讲故事,弄得我孩子现在说话都有股子小保姆味儿。

说实话,别说孩子了,就说我们自己。当我们有个台湾老板的时候,说话也会像骗子的胡建口音,而如果同事里东北人多,一开口便会有股子大碴子味儿。但,这又怎样呢?

我跟朋友说,需要让孩子在更复杂的价值观环境中自己成长,他是无论如何都不认同的:孩子都是三岁看老,小时候要是习惯不好,还指望他长大能好?

我说,需要让他自己判断和选择。朋友则说:他只是孩子,还小,没有判断力,所以得我们大人替他养成习惯。

我说:他是个人。是人就会选择自己的价值观。你凭什么认为他没有判断力?朋友就说:他当然没有,就是有样学样,教啥学啥的年纪。

我说:你还让他好好学习呢,现在还不是作业做得拖拖拉拉?朋友说:不和你说了。

我说:你还让他好好吃饭呢,他还不是挑食厌食?

我说:你还让他别玩Pad呢,他不还是爱玩?

我说:你还不让他玩游戏呢,他现在不是依然痴迷?……

哼!敢和处女座抬杠?!

如果一个孩子的教育就是你说什么,他便学会并做到,那简直应该翻着跟头欢呼起来。可现实并不是这样的,通常情况是你越想让他怎样,他反而偏不这样,这才是让所有父母最烦恼的事情吧。

朋友在我的一连串的追问之下有点气急败坏:你这样教育,你的孩子太各色了,将来到了学校,会被老师放弃,被同学排挤的。

我说,如果真遇到这种事情,那是她需要学会去处理的啊。

可她是个孩子,没有办法处理这些事情的。

我说:不,如果她从小就生活在正常的社会环境当中,学习着与各种不同价值观的人相处,那么她就会有能力处理你说的情况。

你太理想化了。

我说:成长,不就是不断的跌倒爬起,不断地迂回前进吗?是你太理想化了,期待能替他挡风遮雨,让他一帆风顺……

写这么多,我想说明什么道理呢?

不要和人讨论育儿,不论多么亲近的朋友。因为讨论这个话题太费钱。比如我,说好了他请客的,吃完饭我却主动买了单,因为他那时的脸色,实在是不太适合去买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