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丞相的權力到底有多大

前文說了:漢代的丞相們,就得管“理陰陽、順四時”這種通天的大事。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但反過來說,這句話也應該是成立的。那就是責任越大,能力越大。能力與責任不對等、不平衡,是持續不了多久的,肯定要出事。

而對於官員來說,個人的為政能力僅是次要的一面,關鍵是其手中的權力能力。也就是說,他手中的權力能夠調動多少資源。

既然肩負著通天的大事,那麼漢代丞相的權力夠用嗎?他們的權力到底有多大?

實際上,漢代丞相的權力是很大很大的。甚至,皇帝都得敬畏三分。

但是,要趕上漢武帝那樣的皇帝,就另當別論了。而一般而言,就制度設計而論,漢代丞相的權力已經足夠其擔負起宰相的責任了。

陳平說: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育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焉。

陳平關於宰相的職責解釋,與其說是宰相的權力,不如說是宰相的責任。這樣更為恰當一些。而要說丞相的權力,首先得看丞相與最高統治者皇帝的關係。

.皇權與相權——千年的大話題

中國曆朝歷代的更迭演進,始終伴隨著皇權和相權的相互鬥爭、相互協作。原因就是皇帝是國家領袖,而丞相是政府領袖,而實際的國家政治權力就一個。所以,兩個領袖就必須圍繞這個政治權力進行合作、妥協與鬥爭。

丞相也叫宰相,在分封貴族那裡,在內的管家叫宰,跟貴族外出做副手的叫相。這可以看做是宰相的來源。貴族忙於彼此之間的聯盟、攻伐,宰相就獨攬了家中和封地的大權。

在一般的小康之家,即便是大家族共同生活,管家是不可能篡位的。但是牛頓的低速運動與相對論的高速運動,就完全是兩回事。與之類似,諸侯封地之家,與小康之家,也完全是不同的概念。

漢代丞相的權力到底有多大

春秋無義戰

春秋之時,“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那就是管家們篡權了,而且成為普遍的現象。這是分封制導致的必然結果。之後,所謂的各種變法,其中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要防止以下犯上的情況。

你給他一個小康之家管,他老老實實的;你給他一個城市管,他就可能心動;而你給他一片大封地管,那到時候是你管他還是他管你,就不好說了。

就像韓趙魏三家分晉,那就是三個家臣把主子晉侯的家給分了。再有就是季孫氏跟魯國國君的關係,還有田齊代姜齊,此類事件比比皆是。

家宰的權力太大的時候,就得分一分。所以,後來就有了太尉和大將軍的職位,把軍權給拿出來了。等到秦的大一統,家就是國、國就是家。這個時候,你還讓丞相包攬一切,那他可就連皇帝一起包攬了。所以,就有了太尉掌軍權,御史大夫掌監察權,而丞相掌行政權,三權分立,統屬皇帝。所以說,皇帝的權力是從丞相那裡拿過去的。以後,歷朝歷代的皇帝們,就一點一點地從丞相那裡拿權力。

然而,即便如此,相權還是足夠得大。因為國家不打仗,太尉的軍權也就那麼回事。而御史大夫,往往是丞相的副手,地位還是在丞相之下。丞相的行政權才是最硬的權力,可以說他是名副其實的一人之下、所有人之上。

漢代丞相的權力到底有多大

秦漢時期政府的組織架構圖

其次是皇帝跟丞相的溝通聯繫。跪受筆錄,那是清朝的軍機處。跟一群太監們磨磨唧唧的的瞎矯情,那是明朝內閣。而漢代的丞相們可是自己開府管事的,皇帝要吩咐丞相點事,那可是有一定章程的。

御史大夫有一個副手是御史中丞,這個人長駐皇宮。皇帝有什麼事就讓他傳話給御史大夫,然後御史大夫再轉報給丞相。而丞相要知會皇帝什麼事,也是這個流程,只不過是反過來。但是,這裡面就有一個問題了,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手,御史中丞是御史大夫的副手,就看這關係,你能說丞相就是皇帝的一個小跟班嗎?

看影視劇的時候,總覺得皇帝高高在上,丞相猥瑣在下。看到幾個敢於犯顏直諫的故事,就以為是什麼新鮮事。實際上,古代的權力設計,是能夠保障高級文官對皇權施加影響的,有時候都能把皇帝這個國家領袖氣個半死。

申屠嘉曾經是劉邦的材官蹶張,就是身邊的護衛弓弩手,後來做了丞相。一次在面見文帝的時候,文帝身邊的寵臣鄧通,仗著皇帝的寵幸,就不向咱們的申屠嘉申大丞相行禮。

當時,申屠嘉就不幹了,直接就對文帝說:陛下愛幸臣,則富貴之;至於朝廷之禮,不可以不肅。文帝就跟申屠嘉打哈哈:申丞相你就別說了,我就私底下喜歡他,沒啥大事。

行,你說的,沒啥大事。申屠嘉申大丞相回去之後,就發丞相府檄書給這個寵臣鄧通,你給我來丞相府。“通小臣,戲殿上,當斬。”你過來,我絕對不打你,也不罵你,直接就咔嚓斬了你。

漢代丞相的權力到底有多大

申屠嘉:有皇帝寵著你,我也不慣著你

還好,文帝后來趕緊派使者拿著皇帝符節把鄧通叫了回來,算是救了他一命。

從申屠嘉與文帝的關係,就能發現丞相與皇帝的關係,並非是那種跪受筆錄似的。丞相的地位很尊貴,皇帝也要禮讓三分。

2.比皇帝還要豪華龐大的丞相府

這裡可不是用丞相府跟皇宮比,而是用丞相的辦事機構跟皇帝的辦事機構比,也就是二者的秘書處。

在漢代,皇宮也就是皇帝養女人的地方,實際的辦事機構就六個部門,分別是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浴和尚書。而這六個部門中,也就是尚書確實是要參知政事的,其他都是伺候皇帝吃喝拉撒睡的。

當然這麼說,有些簡單化了。皇帝身邊的侍中、郎官等,也是一支比較龐大的隊伍,比如武帝時期,就形成了內朝決策、外朝幹活的局面。但是從法理上說,皇帝身邊的侍中、郎官們都隸屬於光祿勳,而光祿勳是九卿之一,要向丞相彙報工作。所以,折騰半天也沒有邁過丞相的職權範圍。

漢代丞相的權力到底有多大

錢穆先生著作:《中國曆代政治得失》

而看一看丞相府的處室規模和事權,就會知道皇帝的秘書處到底有多寒酸了。漢代丞相府大體可以分為十三個部門,也就是所謂的“十三曹”,參考錢穆先生的《中國曆代政治得失》,具體如下:

一、西曹:主府吏署用,也即是丞相府的辦公廳和組織人事部門,丞相府用誰當屬官,由這個部門來招錄。

二、東曹,主二千石長吏遷除,幷包軍吏在內。啥意思,大漢朝廷的全部高級官吏,也就是二千石的高官,加起來也就一百多個,全由這個部門管。你可以認為這就是現在的中組部。因為九卿裡沒有管組織人事的,所以丞相府的這個東曹可就包攬一切組織人事工作了。

三、戶曹:主祭祀農桑,但應該是側重在管戶口這方面,因為九卿中有專管祭祀的。

四、奏曹:管理政府一切章奏,大概如唐代的樞密院和明代的通政司,後來這個權力是分出去了,但在漢代,這完全由丞相說了算。

五、詞曹:主訴訟,屬法律民事部分。

六、法曹:掌郵驛科程。就像現在的交通部。“科程”是指一切交通方面之時限及量限等。

七、尉曹:主卒徒轉運,是管運輸的,略如清代的漕運總署。

八、賊曹:管盜賊。

九、決曹:主罪法。

十、兵曹:管兵役。

十一、金曹:管貨幣鹽鐵。

十二、倉曹:管倉谷。

十三、黃閣:主簿錄眾事。

這就是漢代宰相府的配置,不僅是部門眾多,而且權力極大,關鍵都是實實在在的硬權力。把九卿裡面的大司農和廷尉拉過來,丞相府都能甩給其他部門單幹了。

相比丞相府的十三曹,九卿就有點虛頭巴腦了,太常管祭祀、光祿勳管宮殿門戶的護衛、衛尉管皇宮警衛、太僕管皇帝車馬、廷尉管刑獄、大鴻盧管外交(實際上就是管少數民族的)、宗正管皇帝家族、大司農管政府經濟、少府管皇室經濟。

結語

漢武帝時期沒事就換丞相,實際上就是要從丞相那裡拿權力,否則別說打匈奴,就是日常行政都開展不下去。

漢代丞相的權力到底有多大

漢武帝:來來來,把權力都給我,我替你當丞相

所以,武帝時候的丞相要麼是聽話的,如石慶這樣的,武帝說啥就是啥;要麼就是公孫弘這樣的,平民入朝被武帝提拔至丞相之位,也比較能幹。否則,其他人要麼幹不了多久,要麼就給抓起來法辦了。

後來,武帝還是覺得丞相府不好使,所以就自己親自調動九卿,重用大司農桑弘羊,否則開疆拓土實在是沒錢了。實際上,這也是再從丞相的手裡面拿權。

陳平說: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育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焉。

漢代丞相的權力到底有多大

陳平:我雖然名聲不太好,但很知道丞相該幹啥

佐理陰陽、順四時,雖然看上去比較虛,但卻是能要命的,所以當丞相的,就是硬著頭皮也得把這個責任給擔起來。

而當丞相的把後面的都做好了——“下育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焉”,即便有什麼天災異像,也不會罪責加身。

的確有日食了,但你不能看見日食就殺丞相吧。而其他的:老百姓安居樂業,即便有天災也沒餓死的;邊境也很平穩,沒有外敵入侵,甚至還能開疆拓土;九卿官員以及皇室成員都是親親相愛的。要是到這個程度,丞相也就不用擔心天災了。

而諸如“下育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焉”,宰相也確實能夠做到的。

在內治理山河、養民保民,丞相府的那些曹屬們費費心,應該就能做到了,而且還有九卿中的廷尉和大司農。國家給你們俸祿,可不就是幹這個的嗎。

“外鎮撫四夷諸侯”,這活一般都被皇帝搶著幹了,但丞相也不是完全沒有作用,提供錢糧、提供運輸、招募兵卒,都與丞相府分不開。

至於“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這就是丞相與皇帝相互鬥爭的結果了,皇帝想用點自己的人,丞相也有看著不順眼的人,兩個人就好好商量吧。但東曹這個高級幹部的組織部就在丞相府,所以在用人上,丞相的話還是很有分量的。

後世歷朝歷代的各種政治變革,大多都是圍繞皇權和相權展開的,而實際上都是在分割相權、強化皇權。到隋唐的三省就整出三個丞相了;而到了宋朝就整出一堆宰相,相互掣肘;到了明朝就乾脆沒宰相了,用集體領導的內閣代替宰相;到了清朝,連內閣也沒有了,就是一群跪受筆錄的軍機大臣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