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人?你想太多了

因為一條“加拿大科學家發現來自宇宙深處神秘電波閃光”的新聞,朋友圈都炸翻天了,大家興奮的點基本是這幾個方向:

1.要不要回應疑似宇宙的神秘電波信號

2.外星人可能真的要來了

3.外星人來了我們打不打得過

外星人?你想太多了

好像每一次關於宇宙太空或是未知事物的探索和發現,最後都會經過各方誇張加戲最終聯繫到對外星人的想象上。然而事實是,至少在現如今的人類歷史上,所有曾聲稱是外星人目擊者的人,最終無一例外都無法提供令人信服的證據。

不禁讓人想起魯迅老師的名人名言:一見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體,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雜交,立刻想到私生子。

1.

不過只要不是魯迅老師diss的那種,想象力總歸是美好的。

人類對外星生命的想象,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2世紀的科幻小說中。

2世紀古羅馬的諷刺作家琉善(Lucian),被認為是世界上首部科幻小說的作者,他在作品《一個真實的故事》(True History)中描述了一個月球冒險的故事,主人公前往月球,被一陣持續了七天的旋風吹到空中後抵達目的地。在月球上,他們驚奇地發現那裡人們的坐騎是長著三隻頭的禿鷹,還遇到了體型有12只大象那麼大的跳蚤。

外星人?你想太多了

東方文化中也不乏對外星人的想象,日本10世紀時有一部文學作品《竹取物語》,講述了一個藏身於竹子裡的名為輝夜公主的故事,輝夜長大後告訴別人其實她是從月球來的,而且必須回到月亮。看起來有點像拇指姑娘和田螺姑娘的故事,但卻是古人第一次將主人公與外星球聯繫起來。

最早的宇宙想象者們似乎格外青睞月球,17世紀的法國作家西拉諾·德·貝爾熱拉克(Cyrano de Bergerac),在《位於月亮上的另一個世界:帝國與聯邦》書中,還描寫過一個住著巨人怪獸的月球。這些外星巨人們竟然也創立了一個歐洲式的宮廷社會,他們甚至還會辯論亞里士多德的理論和基督教神學。

2.

工業革命以來,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進化論、相對論、核裂變、量子力學、宇宙航行、彩色電視機、電子計算機……為人類在對宇宙的想象中,增添了不少理論知識的註腳,天馬行空的預見和想象與被證實的科學事實交織,現代意義上的科幻小說就興起於這一時期。

也是從這一時期起,人類對在外星人的幻想中,加入了戰爭的動機。

1895年,喬治·威爾斯開始寫作《世界大戰》,1897年寫成系列。威爾斯書中的火星人在巨大的三腳架中穿行,他們被刻畫得非常強大且可怕,人類士兵根本無法抵抗,這些外星人“同時具有生機勃勃、強大、非人類、瘸腿和像怪物一般的特點。”幸運的是,最後人類通過細菌拯戰贏得了戰爭,拯救了地球。

外星人?你想太多了

1906年,巴西藝術家恩裡克·阿爾維姆·科雷亞為威爾斯的《世界大戰》畫的插圖,在他的筆下火星人的戰鬥機器被畫作千軍萬馬的巨蜘蛛。

儘管如此令人恐懼,在隨後的一個世紀裡,威爾斯的《世界大戰》依然無數次被搬上舞臺和熒幕,人類對外星人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也逐漸在現代社會到達巔峰。

1948年,著名的動畫片導演查克·瓊斯(Chuck Jones)在兔八哥系列卡通中塑造了火星人馬文(Marvin)的角色,馬文穿著了一條剪成很多長條的短裙,裙子不是像世紀戰魂一樣拖到膝蓋,而是像鼓起來的芭蕾裙一樣,他還戴一頂插了羽毛的綠頭盔。儘管模樣滑稽,作者給他賦予的性格卻是極端好鬥,他的目的就是為了毀滅地球。

還有一些經典的科幻小說,1937年奧拉夫·斯塔普雷頓(Olaf Stapledon)的《造星人》,1953年阿瑟·克拉克(Arthur Clarke)的《童年的終結》,1965年弗蘭克·赫伯特(Frank Herbert)的《沙丘》,還有金·斯坦利·羅賓遜(Kim Stanley Robinson)、伊恩·班克斯(Iain Banks),這些科幻創作者們構思的未來世界,都不乏來自外星球的霸主和獨裁者,在他們想象中的外太空世界裡,往往跟人類一樣,有著英雄、宇宙飛船、艦隊和王國。

儘管後來的文學、電影作品中,也有像斯皮爾伯格鏡頭下的ET,或是《星際旅行》中的史波克(Mr Spock),那樣友好、善良、與人類和平相處的外星人。

外星人?你想太多了

但相信外太空充斥著異形、三體人,或是《火星人玩轉地球》裡的虐待狂矮人的科幻作品,依然佔據絕對主流。在現代人的想象中,外星人的標籤通常是:醜、高級、侵略性強。而外星人面對地球的態度,往往是高級文明面對低賤物種的不屑一顧。

劉慈欣在《三體》中甚至為宇宙賦予“黑暗森林”的秩序: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恆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

這被絕大部分書迷們視為解釋了上世紀最受人注目的宇宙謎題——費米悖論。

1950年,意大利物理學恩里科·費米(Enrico Fermi)和同事們思考宇宙中究竟是否存在智慧外星生物時,他推斷,如果其他生命可以在星際間穿越,那麼他們肯定已經發現了我們,也會到地球上一探究竟,“那麼他們在哪兒呢?”

但說到底,那也是科幻想象。連劉慈欣自己接受採訪也說,支撐黑暗森林理論的科學邏輯和觀察實驗都是不嚴密的,並沒有被現代宇宙學所證明,更沒有反證。

人們總是願意賦予科幻小說某種前所未有的“預言性”,因為科學不容易被大眾消化,而科幻小說卻易讀易理解。事實上,在迄今為止人類對宇宙的想象中,出發點其實都是人類社會本身。

外星人?你想太多了

3.

不過反過來,科幻想象雖然不能代表科學,但人類的想象的確會促進科學的探索。

19世紀末,因為科幻氛圍的興起,從歐洲到北美掀起一場對火星的觀測熱潮。美國富豪珀西瓦爾·洛維爾(Percival Lowell)就堅信火星上存在生命,他甚至專門修建了一座私人天文臺,用於開展相應的觀測研究。儘管60多年後,1964年,人類的第一顆火星探測器“水手4號”傳回第一張火星的照片,火星被證實為是一顆荒蕪寒冷的星球,沒有火星人,也沒有運河。

1959年,物理學家朱賽普·柯克尼(Giuseppe Cocconi)和菲利普·莫里森(Philip Morrison)在《自然》(Nature)上發表過一篇論文,文中指出可以利用無線電天線探測到外星智慧,兩位科學家認為,“在太陽等恆星周圍存在著某些文明,他們的科學興趣和科學潛力遠超現如今我們已知的文明”,甚至這些外星人已經“建立了某種交流方式,並會在未來的某一天被我們知曉”。

這被視為科學界探索外星文明計劃的開始。

外星人?你想太多了

宇宙的探索發展到21世紀,人類擁有了更高級的探測器、飛船、衛星,捕捉信息更加清晰的望遠鏡、天眼、攝像機。對宇宙的想象也從未停止,就像劉慈欣說的,人們願意從科學角度來思考宇宙文明的圖景是好事。

至於外星人存在與否,或是到底什麼時候到來,只需保持冷靜的興奮,畢竟,或許“它們已經進行了成本效益分析,分析顯示星際穿越花費甚高,危險重重”;或許“整個銀河系也已經城市化了,而我們人類只是生活在無聊的郊區之中”;抑或許地球已經成為了一個孤立地帶,“僅供外星遊客和社會學家參觀展覽”。

外星生命存在的積極擁護者、著名的美國天文學家卡爾·薩根,曾說過一句話:非同凡響的主張需要非同凡響的證明。(Extraordinary claims require extraordinary evidence.)

參考:Philip Ball《為何我們對外星人的想象如此貧乏?》

外星人?你想太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